引人入勝的導入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好的導入能吸引并感染他們,激發(fā)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好的導入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端。課堂導入設計對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發(fā)揮重要。基于此,從故事導入法,歌曲導入法,問題導入法,音響、影視導入方法等加以探討,旨在提升教學效率,為同行的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眾所周知,興趣是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而有趣、有效的歷史課堂導入是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的關鍵點,也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歷史教師精心設計導入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吸引注意力,還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高效開始課前導入呢?
一、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法是指在講新課前,結合新知識的特點講述一些與之相關的小故事,使故事與新授知識巧妙結合,以此來調動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欲望。故事導入比起單純的灌輸式的教學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于上課一開始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迅速提升。為此,歷史教師在進行故事導入時,必須切合實際,充分了解學生的喜愛,因地制宜巧妙引入,既活躍課堂氛圍,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例如,在進行《辛亥革命》一課時,就可利用故事導入,先給學生詳細介紹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以及生平事跡,這樣,學生的好lAvlxB/Ygjc4z4M29hj4og==奇心也能被充分調動出來,對課堂內容聽得也會越認真,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會能夠得到提高。
二、歌曲導入法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音樂能夠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又是最迅速、最快地打動人心的藝術?,F(xiàn)在的學生大都喜愛唱歌,喜歡音樂。因此,在歷史教學中,用歌曲導入新課,既新穎又最容易贏得學生的共鳴。例如,在講述關于抗日戰(zhàn)爭的內容時,可以先播放音樂《保衛(wèi)黃河》。這首激昂奮進的歌曲一下子就將學生的思緒帶如入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抗戰(zhàn)年代。1938年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采取的是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手段,用主要的兵力去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國民黨內以蔣介石為首的親英美派轉向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親日派公開叛國投敵。在這種抗戰(zhàn)日益艱難的危機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以不屈的斗志,不怕流血的犧牲,勇于堅持抗戰(zhàn),誓死保衛(wèi)國家的安全,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取得的坑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學生們在音樂聲中真切地去感受到這種昂揚的激情,在音樂的感染下也能一下子進入到課堂教學的情境之中。一堂課下來,既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而且又對他們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與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
三、問題導入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是眾多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與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源。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入能啟發(fā)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思維又進一步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有目的地去聽課。例如,在分析“五四運動”的相關內容時,歷史教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現(xiàn)將他們探討的欲望的欲望調動出來,然后提出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也是戰(zhàn)勝國,但是,為什么在巴黎和會上,作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卻得到了戰(zhàn)敗國的待遇呢?由此我們能夠得到什么認識呢?”設置這樣的問題,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探究興趣,在問題的激發(fā)下,他們都急切想了解新課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識地多設置一些疑點,激發(fā)他們探尋相關歷史知識的趣味和欲望,進而更好地去引導學生主動去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
四、音響、影視導入方法
歷史學科最大的特點是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與空間性,對于初中生來說,平面的講述有時候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為此,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某種環(huán)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去引導學生。比如,講授新課前,適當?shù)夭シ排c所授內容相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xiàn)“史實”,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真切地去感受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fā)他們的情感體驗,引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述“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的內容時,就可以從“宋氏三姐妹”中選取一個情節(jié)入手導入新課。還可以提出如下話題:“看過電視劇《宋氏三姐妹》的同學是否注意到,劇中有這么一個鏡頭:孫中山先生拿出了一幅畫給宋耀如等人看,諸人看了之后都感慨萬分,義憤填膺。這到底是一幅什么樣的畫呢?為什么會引起他們的憤慨呢?”在學生產生疑惑之時,可告訴他們,這是一幅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畫,即教材中的《時局圖》,再由講解該圖轉入到對新課的學習中來。過渡自然,學生也能欣然接受。
當然,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不止以上四種導入方法。諸如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法,對聯(lián)導入法,敘家鄉(xiāng)、引起熱忱等。具體選取哪種導入方式還要具體分析。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歷史教學進程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新的教學導入方法還會被不斷發(fā)現(xiàn);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完全可以將這些導入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教學新知,以此來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這樣,歷史教學也會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曲周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