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還要從教學目標的提取和落實做起,主要抓手三個方面:一、重視知識性目標,為語言積累奠基;二、落實表達類目標,為語言運用聚力;三、推進探究類目標,為語言素養(yǎng)加油。深度落實了這三個層面的目標,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就落到了實處。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需要從教學目標的設計開始。筆者結(jié)合語文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從三個層面探討一下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一、重視知識性目標,為語言積累奠基
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離不開學科知識的掌握,這是基礎,也是一切能力和素養(yǎng)的前提,討論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絕對離不開語文知識這一道關(guān)卡。無論是陳述性知識,還是程序性知識,語文學科知識肯定是我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音形義、字詞句段、標點符號、語法修辭等,都是構(gòu)成語文的基本要素,沒有這些要素,就沒有完整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階段,也必須讓學生掌握這些學科基本知識元素,毋庸回避,也無法回避。
每一篇課文,教師在進行教材解讀,設計教案時,首先要把這些重要的語文知識目標排列進去,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至于落實的過程,可以采用教師“教”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jié)合的方式。
有了語文知識的深度積累,學生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就有了基礎。
二、落實表達類目標,為語言運用聚力
小學生學語言,用語言,發(fā)展語言素養(yǎng),不僅需要語文知識的積累,還需要學習語言的表達形式,掌握語言表達的基本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言意兼得,學以致用”的基本目標。
在解讀教材,制定目標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文本的特質(zhì),提取這一類的的目標,并加以落實。
如何實現(xiàn)這一類目標的有效提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文本的語言要素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鮮明的語言特色,每一篇課文也都有鮮活的詞句運用,而這些個性化的、豐富多彩的語言范例,是學生語言素養(yǎng)與積累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與落實這些語言素材的獲取,要在課堂教學中,將其放大,帶著學生去理解、品讀、積累、運用。在解讀教材、審視文本與制定目標的時候,要把這些語言要素納入我們的視野。
2、文本的表達要素
小學課本中的各類課文,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示范性文本,每一篇文本,在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過程中,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文章中為了凸顯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不畏艱險、萬眾一心的抗洪精神,采取了“點面結(jié)合”的寫法,從面上來說,九江賽城湖的大堤保衛(wèi)戰(zhàn),四百多名官兵的刻畫就是典型的場面描寫,而對于后文“錚錚鐵漢”連長黃曉文的描寫,就是典型的個體刻畫,這樣的表達方式就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訓練點。上述的這些例子,都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牢牢把握的發(fā)展學生語言的機會,“讀寫結(jié)合”,跟著課文學表達,這才是“用教材教”的理念的深度落實。
三、推進探究類目標,發(fā)展全面素養(yǎng)
縱觀當下的語文課堂,還存在的不少問題:一是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不夠,二是學生課堂上的主動學習不足,三是語文課堂的思維訓練不夠。歸結(jié)起來,就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過程缺失。課堂上,學生雖然有問題的思考,但是問題簡單,缺乏深度,思維的敏捷性、探究性、思辨性、批判性都嚴重缺失,無論是總結(jié)歸納還是分析演繹的能力都欠缺,致使學生思維僵化,活力不夠,嚴重制約學生語言的發(fā)展。
推進探究類目標,發(fā)展學生學習語文的全面素養(yǎng),需要做到這幾個方面:
1、文本的深度解讀與教學內(nèi)容優(yōu)化
這是任何目標設計的前提,也是課堂成敗的關(guān)鍵。文本的解讀,需要教師自身對語文教學的深度理解,需要有較高的站位。
2、學生的卷入式學習
落實過程方法類目標,還需要深度卷入式學習。課堂教學的關(guān)鍵,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需要在教學設計時,深度考慮學習過程的安排。比如,教學“肆虐”的“肆”書寫,只是簡單地把書寫要領告訴學生,并不會使學生得到極大的提升,許多學生依然寫不好這個字,但是如果我們讓所有學生都先寫一寫,再讓同學們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老師再點撥示范,再請學生生黑板寫,然后相互點評,這樣的寫字教學重視了學生探究的過程,就能夠讓大多數(shù)學生處參與進來,這樣的卷入式學習,才體現(xiàn)探究的本質(zhì)。
3、主問題的有效設置和延伸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推進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的主問題設計是關(guān)鍵。
《異國英雄》的教學問題,我們可以可以有這樣一組有小問題的設置:(1)螞蟻們面臨怎樣的危機?(2)蟻群是如何戰(zhàn)勝絕境的?(3)蟻群戰(zhàn)勝絕境,依靠的是什么?(4)文章時如何對蟻群面臨生死危機的場面進行描寫的?
這四個問題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且體現(xiàn)著不同的設計意圖,第一個問題,指向的是蟻群面臨絕境的場面描寫,可以組織學生對當時大火肆虐的環(huán)境、蟻群的形式、游客的心理等幾個方面,體會“危機”;第二個問題,是突出螞蟻的勇敢和智慧,引導抓幾個關(guān)鍵字“迅速、扭成一團、滾”;第三個問題,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引導掌握螞蟻在生死危機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勇于獻身、團結(jié)一心、慷慨無私的精神,理解“蟻國英雄”的真正含義;第四個問題,指向的是語言表達的形式,體會場面描寫的一般方法:抓環(huán)境、抓人物來直接描寫,也可以用側(cè)襯托面氣氛。
4、課堂學習活動的深度設計
有了高屋建瓴的目標設計,并不意味著目標的達成,目標的達成,還需要精細化的教學設計和學習過程的安排。
不同層次的目標,在安排學習活動時,所需要規(guī)劃的學習活動要求是不一樣的,課文許多主目標的落實,有時候需要整篇課文,兩到三課時的系統(tǒng)設計。
綜合來看,課堂重要學習目標的落實,可能需要兩節(jié)課的統(tǒng)籌安排才能到位。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化學工業(yè)園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