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市東升鎮(zhèn)東升小學,廣東 中山 510000)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的年齡段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受周圍人群和環(huán)境的影響,心理容易出現(xiàn)失衡,人格容易發(fā)生偏差,必須引起重視。否則,將對一生造成不良的影響。當前,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還沒有在學校得到普及,毫無疑問,各學科課堂教學便成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zhàn)場。語文課堂,因其教材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
【關鍵詞】心理健康;語文課堂;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小學階段是孩子身心發(fā)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學生心理容易出現(xiàn)失衡,人格容易發(fā)生偏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
一次語文單元測驗,卷中有這樣一道閱讀題《“傻大姐”賣菜》。內(nèi)容講“傻大姐”賣菜不以次充好,不短斤缺兩,主動去除水分把新鮮的白菜很快賣出去。試卷設計了兩個問題:(1)你認為傻大姐傻嗎?為什么?(2)讀了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改卷發(fā)現(xiàn),有一位同學回答“傻大姐”真傻。理由還挺充分的:“她賣菜不懂得通過以次充好,短斤缺兩的方法來賺取更多的錢。”寫感想時,還在結尾特別強調(diào):“我們不要向傻大姐那樣,否則,做生意還不知道要虧多少呢?!边@是一個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思想表現(xiàn)也不差。評講試卷時,這位同學因為自己的答案所涉及的分數(shù)問題跟老師爭得面紅耳赤。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家原來是做賣米生意的。平時,為了一些蠅頭小利,父母親經(jīng)常以次充好,在優(yōu)質(zhì)大米里摻些許次米,充當好米,也能賣個好價錢。就父母的這一行為,在他的腦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產(chǎn)生這樣的不良心理。其實,由于受周圍人群和環(huán)境的影響,小學生的這一不良心理品質(zhì)是普遍存在的。
二、語文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究
針對學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品質(zhì)問題,筆者嘗試在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并做了多年的實踐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實踐如下:
(一)挖掘資源:充分利用語文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很多課文內(nèi)容貼近兒童生活,有很多兒童心理活動描寫的補白。在教學中,師生一起捉摸人物的心理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小木船》一文,全文以“小木船”為線索,按照摔木船、送木船、珍藏木船的順序記敘了一件因為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一點小事,導致友誼破裂,而使小作者十分后悔的事。教學中,緊緊把握摔木船、送木船這兩個場面讓學生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顒舆^程中,發(fā)現(xiàn)個別同學表現(xiàn)出不良心理態(tài)度,這時老師適時的引導便尤為重要,不僅達到課文教學的目的: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又加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材中像這樣的心理描寫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如《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遲到了,被老先生批評以后的心理等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的資源。
(二)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個性化教育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很多老師喜歡采用個別心理輔導法。認為這種方法照顧學生面子,維護學生尊嚴。實踐證明,在特定的課堂教學情景中,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一次批改學生的周記,有一位女同學在周記本中寫出了一段讓人心酸的話:“媽媽,請你注意你的言行,別逼我太甚了,否則,你會一輩子見不到你的女兒?!卑l(fā)現(xiàn)問題后,為了對這位同學進行健康心理輔導教育,在教學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寫伯父批評教育“我”要好好讀書一段時,筆者設計了下面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聽了伯父委婉的批評以后,雖然“我”的心里比挨打挨罵還難受,但“我”明白伯父對我的關心,伯父是個有文化的人,所以對“我”那么客氣。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善于去回味父母的一些意見、做法??蓱z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共同的心愿。為什么有的人能“成材”,而有的人卻“成柴”,關鍵在于子女是否領悟到了父母(老師)的用意。我真希望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特別是×××同學要正確對待父母的批評。可能有些同學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不太講究教育的方法,但我們是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學生,不能跟他們一般見識呀。此時此刻,只見×××同學滿臉通紅。
2.抓住時機,追問原因:原來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孩,從小嬌生慣養(yǎng),有些任性。上星期三,上學時,天氣略有變化,父母叮囑她帶雨具,她沒帶。中午放學回家時,天下起大雨,家長沒有來給她送雨傘,她冒雨回到家,父母嚴重地指責了她。她覺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于是在周記本上寫出令人讀來毛骨悚然的話。
3.針對案例,組織討論:(1)誰是誰非?(2)我們?nèi)绾谓邮芨改傅呐u教育?(3)為這位同學及其家長各說一句心里話。
4.圍繞討論,指導寫作:大部分同學都在文章中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說出了心里話,感情真實,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特別是×××同學感到無比的后悔,事后也向她的父母賠了禮,道了歉。
通過上述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既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又圓滿地進行了健康心理教育,不但使當事者清醒,旁聽者也受益。
(三)情感培養(yǎng):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
小學生年幼無知,易感情用事,導致不良心理。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離不開積極、健康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熱情的話語,親切的微笑,恰如其分的表情動作,充滿信心地等待,以情育情,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語文教材中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描繪人物情感活動的材料,對豐富培養(yǎng)學生情感,穩(wěn)固、持續(xù)學生健康心理,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寫景篇,教學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課文,如《豐碑》《飛奪瀘定橋》《晏子使楚》等,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熱血沸騰,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油然而生,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和決心涌上心頭??茖W小品類課文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的好材料。
多年的實踐探究表明,語文課堂教學,就如醫(yī)院是治療學生的身體疾病的主戰(zhàn)場一樣,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心理品質(zhì)的重要陣地。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