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蒲鞋市小學,浙江 溫州 325000)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師生對童話教學越來越重視。尤其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童話故事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童話故事教學成效并不如人意,沒有將童話故事教學的意義與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本文在對小學語文童話故事教學的意義與價值進行重新定位的基礎上,以人教版一年級童話故事為例,探討了當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的優(yōu)勢與不足,同時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有限,以形象思維為主。童話故事中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形象比較簡單、生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因此,童話故事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接觸、了解故事內容的同時,獲得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賞能力的提升。
另外,據筆者了解,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從拼音和識字入手。但是小學生入學前的識字量卻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早教抓的比較嚴格的孩子在升入小學前就已經能認識上千個漢字,而識字少的學生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到小學生的識字量o9PbyNKbWklkC2qwSUzuFw==與語言發(fā)展能力是脫節(jié)的,很多學生學習漢字只是量的積累,并不會靈活運用。如果小學階段的教學以最基本的拼音和識字入手,也就意味著識字量比較多的學生要花一個學期乃至更長時間去做重復的“無用功”。這種學習上的“停滯”很有可能引發(fā)學生的厭學情緒。童話故事教學可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拾級而上,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掌握更多的漢字,并且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可謂一舉兩得。
二、透視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講、讀、演”三步走教學策 略——以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為例
《老鼠嫁女》是一個詼諧幽默的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鼠爸爸為鼠女兒尋找最偉大的夫婿的故事。教材中的這個故事以連環(huán)畫形式呈現,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教學生聽故事、講故事的本領,并通過演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講故事。教師可以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完成故事的講述,讓學生對故事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用多媒體或紙質圖片的形式把鼠爸爸給鼠女兒選擇的幾個最偉大夫婿候選者(太陽、烏云、風、圍墻、老鼠和貓)呈現給學生,并讓學生思考這幾個候選者都有什么偉大之處。
學生1:太陽能夠帶給我們光和熱,太陽最偉大。
學生2:風最偉大,風能刮倒大樹、刮倒房屋。
學生3:貓最偉大,貓會抓老鼠。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對故事的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讀故事。在童話故事教學中,朗讀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之一。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對故事主題和內容的理解會進一步加深。教師可以將故事文本附在連環(huán)畫下發(fā)給每個學生,練習對話朗讀。根據故事中的人物設置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8人,分角色朗讀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用語言、肢體動作以及眼神表現出來,達到眼、嘴、腦共用的效果。
第三環(huán)節(jié):演故事。小學生表現欲比較強,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表演的舞臺。比如: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外任務,讓學生自由分組,共同交流和思考,為故事增加情節(jié)或人物,然后以演童話劇的形式把經過加工和完善的故事演出來。有的學生認為老虎最厲害,可以把老虎列為最偉大夫婿候選者。有的學生說故事中的鼠女兒不應該讓爸爸掌控自己的婚姻大事,自己可以出一些題考考這些候選者。在“改編”故事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并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融入故事中,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和自信心如同是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助推劑”,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得到快速提升。
三、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作用的措施及建議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
在童話故事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童話教學課堂變成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知識、拓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讓小學生在童話故事世界中自由徜徉。比如:教師在童話故事教學中要盡量避免道德說教,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思考。也不要讓學生去總結所謂的中心思想,發(fā)表自己的心得感受。對于小學生來說,每一個童話故事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里面充滿神秘未知的東西。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
(二)豐富教學方式及手段,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以聽、說、讀、寫為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帶有明顯的“灌輸”性質,教育目的性太強,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反感和抵觸心理。因此,教師應該廣泛涉獵教育學、少兒心理學等各方面知識,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需求,進一步改進和豐富教學方式。比如上文提到的演故事,讓學生根據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把故事“演”出來,或者玩故事,根據故事內容設計相關的游戲活動。
四、結語
總體上講,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童話素養(yǎng)還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師按照傳統(tǒng)講授課文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故事內容,導致學生主體性的喪失。因此,小學語文童話故事教學策略優(yōu)化的關鍵是重新定位童話教學的目標,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把枯燥的拼音、漢字教學轉化成語言能力、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迪.淺談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1).
[2]藍龍姣.淺談對小學語文開展童話創(chuàng)新教學的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15(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