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一中,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因果關系是論證要處理的主要關系。因果分析方法是議論文寫作中的最常見思維方法。應用好因果分析可以使我們的議論理趣盎然,有很強的說服力,使整篇文章的結構既顯德充實飽滿,又跌宕生姿。本文對此加以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議論文;析因究果;具體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因果聯(lián)系是普遍存在的,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社會中,都存在著因果聯(lián)系,沒有一個現(xiàn)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因果聯(lián)系又是一種必然的聯(lián)系,當原因存在時,結果必然會產生。因果分析就是在被研究對象的先行情況中,把作為事物原因的現(xiàn)象和其他非原因的現(xiàn)象區(qū)別開來,或者在被研究對象的后行情況中,把作為結果的現(xiàn)象和其他現(xiàn)象區(qū)別開來。可見因果分析可以分為原因分析和結果分析兩類。探索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是認識活動的重要內容。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寧可找一個因果的解釋,不愿獲得一個波斯王位?!边@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因果分析的重要性。
所謂因果分析是指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的論證方法。一個完整的論證過程主要由觀點確立、提出理由、論據支持幾個基本要素構成。
材料作文開頭進行因果分析,由材料探因分析能很自然的進而得出結論,確立論點。比如有一偏材料作文,作文的材料描述“鐵如何被銹蝕”讓學生據此寫一篇議論文,在作文的構思立意階段,我們就可以利用上因果分析思維。
例文:
銹是鐵原子在空氣氧化而產生鐵的變異,或者說是鐵的病態(tài)。這司空見慣的小毛病之所以能將鐵“吃掉”,就是因為人們對他的存在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于是小毛病為斷擴大,天長日久,就把鐵蝕掉了。
物性如此,人類何嘗不是這樣。
人的身上經常會有一些缺點和錯誤,如果人不能或不敢正視這些“銹”,聽不進批評意見,終將鑄成大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銹能吃鐵警示我們:要嚴于律己,防微杜漸。
在道理論證過程中利用因果思維也使文章的議論鞭辟入里,從結果來找原因,或從原因推導結果,就是找出事物產生、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和規(guī)律,這就起到了證明論點的合理性和正確性的作用,完成道理論證。如下面來自學生習作的一個文段就很好的說明了這點。
例文:
我們?yōu)槭裁匆鲃佑訅毫δ??壓力能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與動力,激發(fā)我們的斗志和思維。當人感受到身邊的壓力時,他就會有緊迫感,就會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解除壓力,從而不斷奮進,不斷拼搏,并且激發(fā)我們的斗志與思維。
那因果分析有哪些具體方法呢?我覺得以下方法很實用。
一、求同法
求同法:簡言之,在若干場合中,其他因素都不同,只有一個因素是相同的,卻產生了相同或不同的結果,那么可以判定這個因素就是這個結果的原因。
比如,舉中國古代的司馬遷、曹雪芹,現(xiàn)代的朱自清,外國的塞萬提斯等人為例,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他們的國籍不同,人生經歷不同,個性等等都不相同,但有一因素是相同的,即他們都處于逆境而不氣餒,勤奮努力,最終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由此可以歸納得出:處于逆境而不氣餒,勤奮努力,是他們最終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的原因,從而得出結論,逆境中奮斗也能使人成才。
二、求異法
求異法:求異法是指在若干個場合中,其他因素都相同,只有一個因素不相同,卻產生了某種相同或不同的結果,那么這一個因素就是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
例文:
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于優(yōu)劣不同的兩個統(tǒng)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孫臏在這樣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正得以充分發(fā)揮作用??梢?,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三、探源法
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靜止的存在,事件起源自然有它獨特的歷史背景,文化附著,如果我們忽視,我們甚至有可能犯“以今非古”的常見議論錯誤,更遑論議論的深刻性了。探源法是指我們探析事件產生的歷史原因,文化原因,使文章有一定深度。
例文:
民俗與環(huán)保應動態(tài)平衡
據媒體報道,日前,河南省環(huán)境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領導小組辦公室發(fā)出緊急通知,要求進一步擴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區(qū)域范圍,實現(xiàn)市縣域全覆蓋,包括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堅決杜絕燃放煙花爆竹現(xiàn)象。但僅在下發(fā)通知兩天后,該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fā)文件,決定收回并停止實施該通知。
這則“最嚴鞭炮禁放令”,最終以“朝令夕改”而告終,確實讓。人意外。其直接原因或源自該省煙花爆竹經營企業(yè)的聯(lián)名上書??缮鐣τ跓熁ū竦男枨?,從來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問題。雖然這起事件中,當?shù)孛癖妼τ谌娼谷挤艧熁ū竦膽B(tài)度未能突顯,但政府部門對于禁令的緊急叫停,或折射了當前環(huán)保與民俗之間的某種拉鋸尷尬。
置于當前的環(huán)保現(xiàn)狀之下,呼吁限制煙花爆竹燃放,確有其必要。但全面禁止燃放,卻難免有用力過猛之嫌。畢竟,在民俗與環(huán)保之間,本就很難劃出絕對的是非界限。
因果關系是論證要處理的主要關系。因果分析方法是議論文寫作中的最常見思維方法。應用好因果分析可以使我們的議論理趣盎然,有很強的說服力,使整篇文章的結構既顯德充實飽滿,又跌宕生姿。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