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平直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 215000)
【摘要】孩子們的世界,本是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的生活,而我們卻常常讓他們忽視了身邊的很多美好。作為老師的我們,應(yīng)該牢記“學生第一”,珍視他們的一點一滴感悟,站在他們的高度陪伴他們?nèi)ビ眯捏w會。
【關(guān)鍵詞】詩歌教學;“學生第一”;鼓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多年的中年級教學中,筆者始終致力于探究如何讓孩子在古詩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受益,從而做到在古詩教學中“學生第 一”——學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最終達到“有所產(chǎn)”。以下,筆者進行詳盡、具體的闡述。
一、輕詩意,重體會——“讓我體會你處境,我能感受你心情”
在《楓橋夜泊》一詩中,老師在課上常常會問孩子們一個問題:“詩人看到了哪些景色?又聽到了哪些聲音?”張繼看到了暗淡的月亮、滿天的秋霜、江邊的楓樹、漁船上的燈火,聽到了烏鴉凄涼的陣陣啼叫,寒山寺那回旋在空中的聲聲鐘響。然后,老師的問題不應(yīng)戛然而止。僅僅是“看到,聽到”是遠遠不夠的。此刻的張繼,心中的感受是很難用一兩句話去描述清楚的——獨自一人旅途中的孤寂,未達成心中既定目標的失落與惆悵,初秋深夜,陣陣涼意中,心緒涌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還有對自己前程的無限擔憂……這才是我們應(yīng)該著重引導(dǎo)學生去體會的。
在課后的小練筆中,我引導(dǎo)他們試著成為張繼,將夜泊楓橋的一幕夜景用自己的筆來記錄下來。孩子的文字變得深沉、凝重,一些心思細膩的孩子甚至寫出了一種灰色基調(diào)的別樣美感——
“夜深了 漆黑吞噬一切 我的心 也泊入湖底 望不見遠方 回首淚眶 ……”
孩子們體會到了張繼的失落與惆悵,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而對于他們寫出的或是短短的幾句句子或是簡短的幾行詩,我都予以了表揚與鼓勵,因為我覺得能夠在詩人古詩的基礎(chǔ)上進行自己的“體會”,這怎能不讓老師欣慰呢?
二、輕背誦、重感受——“讓我讀出你的美,讓我書寫你
的美”
講授《春日偶成》這篇程顥的名詩之時,正值花紅柳綠、桃花芬芳的三月,我給了孩子們一個任務(wù)——課前的那個周末,去公園里、郊外找一找“春天”,并且拍一些春天的畫面,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完成了這個特別的“作業(yè)”,等到《江南春》這一課時,他們早已經(jīng)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心情了!在課上,我笑著對他們說:“如果你找到了美麗的春天,如果你愛上這美麗的春天,那就把你的喜愛投入朗讀中吧!”孩子們躍躍欲試,紛紛舉手,搖頭晃腦地讀起詩來,一個個認真又專注。他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把他們拍來的春天照片配上了詩句出示在投影上——“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钡脑疲嗲嗟牧?,紅紅的花,還有那綠綠的水……孩子拍攝的照片都出現(xiàn)在那寬寬的屏幕,配著照片,他們讀得更起勁了,恨不得將全部的熱情投到朗讀中。
三、輕渲染、重鼓勵——“大大詩人你能寫,小小兒童我
也能”
在教到王安石的《元日》這首詩時,我更是注重了“輕渲染,重鼓勵”的原則,我并沒有過多強調(diào)王安石那時身為大詩人、政治家、宰相的身份,而是強調(diào)了王安石對生活的敏銳捕捉——
“孩子們,你們看,王安石在大年初一,走出家門的時候,看到家家戶戶正在燃放爆竹,那熱鬧祥和的景象使他心有所動,忍不住要用筆墨記錄下來呢!因為他的善感生活,因為他的敏銳觸覺,我們才有幸看到這一首描寫古人過年情景的好詩。如果他對一切都熟視無睹,那又怎么能夠?qū)懗觥对铡纺???/p>
孩子們都贊同地點著頭,紛紛同意我的觀點。我已經(jīng)悄悄地把這樣一個觀念植入了孩子的心中,那就是—— 一顆善感生活的心,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往往就能成就一首好詩。
為了達到拋磚引玉的功效,我也下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除夕
觥籌笑語寄心言,
漫天絢爛煙花艷。
小兒喜納壓歲錢,
來年康健美滿全。
在出示這首詩后,我笑著讓孩子們來猜一猜,我寫這首詩的靈感來源于哪里?孩子們七嘴八舌,有個聰明的小姑娘從“壓歲錢”三個字中猜到了——“是老師的女兒拿了壓歲錢嗎?”“是啊,因為女兒拿了壓歲錢,看到她快樂的樣子,我也像王安石一樣產(chǎn)生了靈感,寫成了過年的詩呢!所以,你們也一樣可以哦,只要能及時把握生活中的靈感,你們也能做詩人呢!”孩子們都開心地用力點頭。
四、輕格式、重表達——“我的感受我表達,簡單質(zhì)樸藏
真情”
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xiàn)代詩,都有著自己的格式和特有的段落劃分。相對于古體詩的格式工整與講究韻律,現(xiàn)代詩要率性很多。在中年級中,孩子們學過的現(xiàn)代詩有《老師,您好》《讓我們蕩起雙槳》《走,我們?nèi)ブ矘洹贰堕L城和運河》等,加上課外拓展的一些現(xiàn)代詩,即便篇數(shù)不多,但也足以讓孩子們了解現(xiàn)代詩的一些特性。如《長城和運河》是按照詩歌的內(nèi)容劃分成“長城”“運河”這兩個部分;《走,我們?nèi)ブ矘洹肥且皇讛⑹略?,按照植樹的先后順序,文章劃分的段落較多,思路清晰,有序有趣。
用這樣的方式來引導(dǎo),孩子們往往能夠站在詩人的角度看待這首詩,嘗試著還原詩人寫作時的心境。孩子們漸漸體會到,所謂詩的格式、段落劃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相反都是為作者的情感表達所服務(wù)的。
孩子們的世界,本是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的生活,而我們卻常常讓他們忽視了身邊的很多美好。作為老師的我們,應(yīng)該牢記“學生第一”,珍視他們的一點一滴感悟,站在他們的高度陪伴他們?nèi)ビ眯捏w會;讓我們停下腳步,帶領(lǐng)他們細細地去體會一下詩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讓我們獨具慧眼,敏銳捕捉那一閃而過的靈感,記錄那一個個讓我們動情的瞬間,一同感受寫作的樂趣,一同感受美好的生活。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