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古詩教學一課為例,基于微課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式教學,通過微課幫助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初步嘗試古詩鑒賞,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古詩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合作探究中學習古詩,感受古詩文的魅力。
【關鍵詞】微課;鑒賞;翻轉課堂;情境引導;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六年級上語文22課古詩兩首—《觀書有感》。
二、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習古詩,了解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利用微課情境引導,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學會利用微課,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古詩蘊含的哲理,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翻轉導入,初步嘗試
學生在多媒體課堂,利用微課教學,學習鑒賞一首簡單古詩的流程,教師邊巡視,邊引導。(出示:微課視頻)
【設計意圖】由于教授的對象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具備初步鑒賞簡單古詩詞的能力,但方法不明確,通過課前微課呈現(xiàn)古詩詞鑒賞步驟,讓他們了解鑒賞學習的過程,為下面教授新詩奠定基礎。教師巡視,及時答疑解惑,并能及時知曉學生的困惑之處,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下面的教學鋪好路基。
(二)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通過微課學習了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誰來說說鑒賞一首古詩的步驟?學完了這首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總結:像這樣表面講的是一件事、一處風景,背后卻蘊藏著深刻的道理,這樣的詩通常叫哲理詩(板書:哲理詩)。今天我們繼續(xù)鑒賞一首哲理詩。(板書:觀書有感)
(三)小組合作,理解詩意
1.釋題,交流資料。讀題,釋題。什么叫“觀書”?題目的意思?交流作者朱熹的資料(出示:朱熹簡介)。
2.理解,讀出畫面。朱熹讀書之后生發(fā)什么什么感想?自由朗讀,小組合作,弄懂詩意(出示自讀提示:部分字詞的注釋)。(指名朗讀)(出示:詩文)。理解前兩句詩。小組匯報詩意(出示:第一句)。“鑒”意思是—鏡子。這句用了什么修辭?為什么作者要用一面打開的鏡子作比?他在哪?在干什么?(引導學生感受:清澈明凈)水的清澈明凈還表現(xiàn)在哪呢?(出示:第二句。)指名另一小組說說詩意?!芭腔病比绾卫斫猓俊獊砘鼗蝿?。它暗示了我們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緩緩地流淌)這兩句詩描寫了池塘優(yōu)美的景色。請讀讀、背背這兩句。理解后兩句詩。多美的景色呀!藍天和白云一齊映入水塘,看著這清如明鏡的池塘,朱熹不禁要問:小小的池塘,你為什么如此清澈明凈?。浚ㄟ^渡)(出示:第三、四句)小組匯報這兩句的意思。什么樣的水流進來?(活水)詩人看到美景已是愉悅,想到清澈明凈的原因,更是滿心歡喜。
3.范讀,激發(fā)想象。閉上眼睛想象畫面,聽一聽。(出示:配樂朗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描繪)一邊想象畫面,一邊美美地朗讀。(配樂讀)多美的景色呀!藍天和白云一齊映入水塘,他們的影兒在池塘里不停地晃動!—小池塘為什么會這么清???你們明白嗎?—是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了解詩意,小組成員在討論中鞏固古詩鑒賞的步驟,讓微課中學到的方法,及時運用到新詩學習當中,教師作為學生的及時指導者,把學生未完全消化的知識加以磨化,達到知識的完全吸收。配樂誦讀,讓知識在情感中得以升華,也為下面鑒賞意境埋下伏筆。
4.質疑,明白詩理。(1)質疑。同學們,詩句你們都理解了嗎?可是我有不理解的,同學們一起來看一段小視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微課視頻)(2)悟理。寫方塘與讀書有關嗎?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朱熹看到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方塘,使方塘變得——(出示: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使方塘______。)(板書:方塘清)他想到了什么?(出示:就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方塘變得_______,不斷_______,不斷_______,才能使人變得_____。)齊讀(板書:心智明)朱熹先生把讀書的道理巧妙地藏在這首寫景詩里,富有哲理。(板書:觀一景,想一理)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運用
這首詩中富有哲理的這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已成為千古名句,被人們傳誦、被人們應用。課件出示片段(課件出示:汪雪文章寫得好,小記者采訪她,請她談談訣竅。她笑了笑,指了指身后的書柜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保?汪雪的意思?(學生交流)教師小結:現(xiàn)在,有很多人寫文章喜歡引用這句話,在不同的文章里可能意思有所不一樣,但也都有一個基本的意思,那就是—要多學習,多積累。
(五)有效翻轉,溫故知新
朱熹先生把讀書的道理巧妙地藏在這首寫景詩里,使人們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觀點,真不愧為一個杰出的理學家。填一填(出示:連線題)其實生活中還有不少這樣的哲理詩,誰來說一說?(學生交流)老師這里還有一首詩,一起來看看。出示:《觀書有感(其二)》微課視頻。根據(jù)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指名學生談談)自由暢談這首哲理詩蘊含的哲理。用水上行舟作對比,說明讀書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學時需要“推移”之力,到后來探得規(guī)律,懂得事理之時,就能“自在”而行了。
(六)總結全詩,情感升華
同學們,古詩,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遺產(chǎn)。不計其數(shù)的詩人都以一支細膩的筆,在文壇盡領風騷幾百年。愛國詩豪情滿懷,思鄉(xiāng)詩愁緒萬千,山水詩靜謐悠閑、送別詩依依不舍……在這繁花似錦的詩海中,哲理詩以它的平淡、冷靜成為那獨秀的一枝,就讓我們學習它、運用它、熱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