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習作教學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一些小學習作指導技巧,并在所教班級教學中實施,發(fā)現(xiàn)所教班級的習作水平明顯高于平均水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習作指導;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過渡階段,小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和思維將在六年間發(fā)生很大變化,所以,小學習作需要因材施教和因時施教,靈活有趣,寓教于樂。筆者在從教之初倍感困難,后來在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一些心得和技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撰寫成文,以供同仁參考和指正。
一、以圖帶寫的低段
在小學低段時期,主要是看圖寫片段,就是用圖的內容來引導、帶動學生的說和寫,我的技巧就是:
(一)引導看圖,調動說、寫欲望
圖片只是激起小學生的視覺感官而已,要把這種感官表達出來,老師在指導看圖時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技巧就是:一是要注意指導觀察的順序,或者由上到下,或者由下到上,或者由遠到近,或者由近到遠,不論怎樣的順序,總之要讓學生從潛意識里感受到這種按順序觀察圖片的觀念;二是要注意指導觀察的詳略 點,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對重點需要注意的地方做比較詳細的觀察,啟發(fā)學生在這個地方可以用較多的語言來描述;三是要注意指導觀察時的語句。
(二)師生范文,對比中教學相長
在寫初稿時,可以采用師生一起完成的方式進行,老師和學生一起就圖片分別進行描寫,同時完成初稿。一個技巧就是要從低段孩子可以理解的語句和角度出發(fā)來進行描述,然后在課堂上把老師的范文與學生的初稿進行對比,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和改進的原因。
二、真情實景的中段
在小學中段,主要引導學生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這就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積累素材。
(一)生活中尋找素材
要求家長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領孩子去公園、野外等見世面,領略和感受積極、豐富多彩的社會和自然生活。但是會提出一些觀察要求,讓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觀察活動,然后再以周記的形式完成習作任務。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
這個方法一般在當堂完成習作的寫作課堂上用得比較多。我會經常設置一些游戲,請每一個學生簡單談談游戲過程中的感受。游戲結束后,繼續(xù)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組織大家討論,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很快、很容易地完成習作。
(三)對比填空,在差距中學習
這個方法我一般在寫景、寫人、寫動物的片段中使用得比較多。比如在指導寫秋天田野里的景色時,我先找出一段描寫得比較好的有關秋天的片段,請學生注意欣賞范文里是怎樣描繪天空的,又用怎樣的語句來形容天空中的白云的。讓學生先找到一點差距感,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別人的語句好在哪里。這樣逐漸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觀察、描寫著力點以后,我又乘勝追擊:“接下來,寫稻田了,我們可以先寫遠看的稻田……”“像鋪了金黃的地毯!”“像撒了一地的金子!”“像一片金色的大海!”我的話還沒有說完,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吼起來,害怕別人搶了他的話似的!瞧,學生思維的閥門一打開,想關都關不住,怎么會沒有好的文字出來呢?
(四)結合教材進行小練筆
在小學中段,基本上每一個單元除了寫作以外都會安排一個小練筆。小練筆一般是當時課文的一個小延伸。雖然有很多老師不以為意,但我認為,這樣的小練筆是跟隨在課文之后,更能激發(fā)孩子的語言表達欲望。所以,每一次小練筆,我都會指導學生認真完成。
三、我手寫我心的高段
到了小學高段,學生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積累了很多的寫作素材、好詞佳句。這個時候的習作范圍更寬廣了,而此時學生也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獨立的思維角度,所以,我的教學方法也會逐漸發(fā)生一些改變。在這個階段,我一般會采用以下方法來指導習作:
(一)師生對話啟發(fā)思維
小學高段的學生,因為有了比較獨立的思維能力,所以更容易激發(fā)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與對話。所以,我指導寫作時也會采用師生對話的模式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比如在指導寫動物故事的習作時,我先請一位學生先起來講講她要講的小狗是什么樣的,然后開始步入正題,這位學生邊回答我提的問題邊敘述小狗吃骨頭的事。在這樣的描述中,啟發(fā)了另一位學生迫不及待地想和同學們分享他家的大狗生小狗的故事。當然,這樣的結果激發(fā)了更多的人想起來講自己家小動物的故事,見學生躍躍欲試的樣子,我立即讓他們提筆寫下自己此刻的所感所悟,讓他們把語言和情感宣泄到習作中。
(二)抓住突發(fā)事件展開習作訓練
抓住突發(fā)事件,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相信很多老師對這一點有深刻的體會。一天下午,我剛走進教室,就聽見有學生揭發(fā)班上一個男生和隔壁班學生打架的事情。我先問清楚了緣由,但是并沒有立即表態(tài),而是臨時決定開一場討論會,題目就是《生活中的是與非》。我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己的看法,然后請部分學生起來分享自己的觀點。最后,請學生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寫下來。下課以后,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很有質感。
(三)趁熱打鐵及時完成訓練
到了小學高段,會開始出現(xiàn)一些寫讀后感、續(xù)寫等習作練習。我認為這樣的一些練習,必須在完成相應的新授課后,利用上課時間完成。比如,當我完成了《凡卡》的新授課內容時,學生的思維多數(shù)還沉浸在文本當中,在這個時候,我趁熱打鐵,請學生起來說說凡卡還會有什么樣的故事發(fā)生。學生思索片刻,立即暢所欲言,他們的表達欲望得到了及時調動,互相也啟發(fā)著思維空間。此時,再讓學生動手續(xù)寫肯定比課后寫的效果好很多。
其實,在教學中,我碰到很多老師都說小學生習作難,但我認為,小學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能多想辦法、采用多種形式、使用多種手段打開學生的思維與語言,對很多學生來說,寫作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而已。
參考文獻
[1]李成兵.淺談小學習作教學中的育人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1(28).
[2]凌宗偉.有趣的語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3]鐘桂秀.讓習作貼近學生的生活[J].教育教學論壇,2015(1).
[4]陳俊竹.新課標下高年級小學習作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42).
[5]王小妮.上課記[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6]吳非.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