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試教育的弊端已經(jīng)被逐漸意識到,目前正在積極地解決這個問題,并作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高中與初中極大不同,單純從語文方面來說,高考考得更為全面、更為綜合,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我國已經(jīng)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素質(zhì)教育觀強調(diào)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語文素質(zhì)則分為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表現(xiàn)為內(nèi)在的知識涵養(yǎng),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表現(xiàn)為聽、說、讀、寫等能力的訓練。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則是能力的綜合反映。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裕诟咧姓Z文課堂上實行趣味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趣味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對于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高中的學習模式與初中有較大不同。初中的教學相對簡單,沒有什么過重的壓力,而高中則不一樣。課業(yè)壓力大,學生之間相互競爭激烈。高中生所上課程相對單調(diào),沒有初中學生所上課程種類多、形式多樣。對于高中生來說,按照教學大綱講課,學習語文可能是枯燥乏味的,而從初中升入高中,學生都需要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如果沒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作為支撐,他們就無法跟上老師的上課節(jié)奏,不僅無法學好高中知識,而且也不能為高中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高中階段對學生的學習生涯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趣味教學的應用對學生則具有極大的作用。
一、趣味教學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只有說得清楚,才能在紙質(zhì)上表達明白。在作文教學中,對于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其重要。我們在通常的寫作中一般都是對自我表達的真實抒寫,從文字中能領會到作者平時說話、表達的習慣。什么是語文?即說話和寫文。把話說好了,才考慮寫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我們要充分運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語言交際情景。當高中語文教學學到語言、話劇這一類時,諸如《雷雨》《哈利·波特》等優(yōu)秀劇本,高中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布置情景作業(y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話劇演出,在下一節(jié)語文課一起上臺展示。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能在劇本臺詞的對話中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還能在課下組織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梳理自己的想法,然后有條有理地表達出來。也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別人說的話,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使學生相互啟迪,相互學習,求同存異,共同進步,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傳統(tǒng)的作文批閱一般由教師來完成,學生看完上面的白紙紅字就放在一邊,等到下次作文訓練的時候,自己還是不記得上次作文里的經(jīng)驗教訓,依然我行我素。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當重視作文的互評,這能實現(xiàn)教學觀的轉(zhuǎn)換,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并且學生能在對他人作文的評判中發(fā)現(xiàn)其中的優(yōu)缺點,聯(lián)想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克缺揚優(yōu)。學生互評作文也能增加時效性,做到信息的及時反饋。教師每天也有自己的任務,如備課、上課、批閱作業(yè)等,對于全班這么多篇的作文修改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事,等老師批閱完下發(fā)作文,很多學生早已忘記自己的寫作內(nèi)容,這樣就失去了評判作文的意義。而作文互評就能有效地解決這種問題,學生寫完作文及時地進行評價指導,相互交流,及時反饋,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及時修改?!拔恼虏粎挵倩馗摹保瑢W生通過互評使得目標更明確,并在之后的總結、訓練中找到寫作規(guī)律,從而提高寫作水平。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學觀已不是被動、固定的那一套,教師的自身定位也有了極大轉(zhuǎn)變,從“授人以魚”變?yōu)椤笆谌艘詽O”。教師成了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引導者,給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充足的發(fā)展空間,學生的主體地位日漸鞏固,教師不僅教書,更大的責任還是育人。在教育這條路上,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價值觀,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成為學生的知己和朋友,在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力求做得更好。
二、趣味教學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
在我國某些地區(qū)高中大多數(shù)學校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不注重學生的想法和接受程度,因此許多學生養(yǎng)成依賴習慣,不愿意思考,而高中的學習模式與初中大不相同,如果不改變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那么對于學生的提高有很大阻礙。所以,在高中對學生施行趣味教學是正確的。趣味教學在課堂教學上的改革是必要的,如果僅僅靠老師以趣味性的語言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比如在上課時間的控制上,我們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45分鐘,改為一節(jié)課50分鐘。在座位安排上,我們可以采取面對面座的方式,在教室的三面墻上全部安裝黑板,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交流,上課時他們可以毫無忌諱地提問題,與老師暢快地交談。讓學生以6—8人分為一組,并對其進行編號,每組由老師指定能力強的學生擔任正、副組長,在課間負責同學們的討論和難題講解,而組與組之間既是合作組,也是競爭組。老師在上課之前向每人發(fā)課前預習表,使他們提前對老師要講的課堂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個工作看似簡單,但其實是增強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對知識的理解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上課過程中,我們預計將50分鐘分解為三部分:前20分鐘為老師的講解,老師一定要利用這段時間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講解清楚,在接下來的20分鐘為做課后題時間,檢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后10分鐘就是學生的相互討論時間,由正負組長帶領組員討論難題,這是一個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討論的魅力。
三、結論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觀應該是由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觀。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對興趣的培養(yǎng),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強知識接受能力。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采用趣味教學,盡可能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使他們的成績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