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玉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中生物教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傳統(tǒng)生物教學現(xiàn)狀看,學生學習興趣缺失、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極為突出,極大地制約了高中生物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方法的應用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本文將對思維導圖相關概述、高中生物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的意義以及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具體應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思維導圖;實踐探索
一、 前言
作為高中學科教學中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思維導圖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方面可起到明顯作用,特別是對于生物知識,由于其本身具有內容繁雜、體系豐富等特點,要求在知識講解中做到有藝術性、層次性與針對性,將思維導圖引入更為適用。但如何將思維導圖融入實際教學活動中,又成為當前困擾大多生物教師的重要難題。因此,本文對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思維導圖相關概述
所謂思維導圖,也叫思維地圖、樹狀圖、心智圖等,主要指用于表達大腦發(fā)散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東尼·博贊(TonyBuzan)提出該方法時,明確指出僅需選擇中心詞,圍繞其構建記憶間的鏈接,便可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開發(fā)大腦潛能。從思維導圖特征看,主要表現(xiàn)為:①中央圖形上,主要需設置事件焦點,如關鍵詞;②層級分枝設計,圍繞中心詞或關鍵詞,設置不同的層級,各層級以分枝形式呈現(xiàn);③分枝上需設計相關的關鍵詞或關鍵圖形,用于意義表達;④分枝連接位置,為節(jié)點結構。
三、 高中生物教學應用思維導圖意義分析
高中生物教學在內容上主要以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遺傳與進化以及分子與細胞等部分為主,包含繁雜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在短時間內吸收消化,此時便需考慮將思維導圖方式引入。從思維導圖方式應用的實際意義看,主要包括:第一,由點到面覆蓋。中心詞確定后,與之相關的信息都將被作為知識節(jié)點,這樣由中心詞、各知識節(jié)點便構成意義圖形。以生物教學知識為例,教師可取課堂內容的核心,確定中心詞后進行思維發(fā)散,由點到面覆蓋所有知識內容,對幫助學生記憶效果的強化可發(fā)揮重要作用。第二,有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盡管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大多生物教師在板書設計上強調由整體結構到細節(jié)信息,構建有層次性的體系,但學生在學習記憶中效果并不明顯,相比之下,在思維導圖方式下,不僅可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也可將動畫、圖片融入,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視覺效果,使他們頭腦中很容易形成知識體系。除此之外,思維導圖中結構本身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特征,由一個知識點向多個知識信息擴散,對于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寬可發(fā)揮重要作用。
四、 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具體應用
(一) 教學相融的實現(xiàn)
三維目標是當前各學科教學中追求的主要方向,包括知識技能目標、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目標,高中生物教學亦是如此,要求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綜合考慮。此時將思維導圖融入,便可考慮以三維目標為依據,進行思維導圖設計。該設計過程中,要求做到教與學相融,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教學內容為例,思維導圖設計中應注意直觀呈現(xiàn),包括行為信息、化學信息與物理信息內容,對于該三個分支,每部分內容都可利用形象化圖片呈現(xiàn),這樣整個教學活動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其中的行為信息,選擇“蜜蜂跳舞”圖片作為內容;化學信息選擇“生物有機酸”與“信息素”內容;物理信息包含濕度、光、聲與磁力等。當思維導圖演繹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思維邏輯進行自身知識體系構建,自主消化與鞏固知識內容,達到教與學的目標。
(二) 思教同進的實現(xiàn)
該策略應用下教師在生物教學中除傳授生物專業(yè)知識外,還應幫助學生在認知思考能力上不斷強化。以生物教學內容“人類遺傳病”為例,教師課前便需整理好相關知識,如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以及單基因遺傳病等,在此基礎上設計思維導圖。整個思維導圖在結構上包括:①單基因遺傳病,如X染色體遺傳中的顯性與隱性疾病表現(xiàn)、常染色體遺傳中顯性與隱性疾病表現(xiàn)以及Y染色體遺傳中的疾病等;②多基因遺傳病,其內容可選擇哮喘病、冠心病、原發(fā)性高血壓以及唇裂等;③染色體異常遺傳疾病,以21三體綜合征作為該分支內容。根據思維導圖,教師可進一步引入關于遺傳疾病的相關問題,由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內容思考并解答,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得到提升。
(三) 學用并行的實現(xiàn)
素質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知識的學習并非停留在單一的知識掌握層面,更應注重如何自主完成知識探索過程,做到學用并行,才能達到基礎知識夯實、學科素養(yǎng)提高的目標。以生物教學“分子與細胞”內容為例,學生學習中很可能在供能物質產生、生命活動等知識上混淆,對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導圖繪制過程。如以供能物質為核心,將與之相關的有機物如蛋白質、ATP、糖類、脂肪等作為分支內容,學生在動手繪制中便可對供能物質種類進行具體劃分,最終達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提高的目標。
五、 結論
思維導圖的運用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手段。實際開展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正確認識思維導圖的基本內涵與應用意義,使思維導圖在生物教學中的優(yōu)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如教學相融的實現(xiàn)、思教同進的實現(xiàn)以及學用并行的實現(xiàn)等,這樣既可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也有助于知識技能的掌握,對提高生物教學質量與學生生物學科素養(yǎng)將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卓,湯婷婷.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6,(30):92-94.
[2]孫志妍.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策略構建與應用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10):53.
[3]侯瑩.高中生物復習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3.
[4]朱麗麗.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知識縱向聯(lián)系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5]趙姬.運用思維導圖教學策略促進高中生物新課程目標達成的研究與實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