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旭辰
打開那本鐘愛的詩集,書頁里夾著一朵干桃花,褪去了敷粉般潤白的桃花瓣泛了黃,有些枯焦,想來這朵桃花已存了一年了。去年,也是三四月,春日里常有倦意,心里也頗為煩躁,忽然念起爺爺那屋后幾畝清麗的田,這桃花便是摘自田中的桃樹。
三月末四月初的桃花開得正盛,鄉(xiāng)里有釀桃花酒的風俗,我家也不例外。
兒時的春日里常跟爺爺一同去采了桃花回家釀酒,那情景似被柔光濾鏡模糊了一般遙遠又溫情。爺爺左手臂彎里挎著竹籃,右手牽著被凹凸不平的田壟絆得步履蹣跚的我。釀酒的桃花講究的是完整,因此只能從樹上整朵整朵地將桃花摘下放入籃中。偶有蜜蜂來搗蛋,爺爺也不惱,笑哈哈地用手揮揮:“它這是氣我搶走了它的吃食喲!”春風拂過桃樹,那些成熟的花兒毫不吝嗇地丟下自己的花瓣,像是在拋下繡球,給春天?;丶視r已近黃昏,地上那些拋出的“繡球”,安靜地躺著,等時光流轉,慢慢融進春色里,那片土地便也多了幾分優(yōu)雅。
爺爺將采來的桃花倒入淡鹽水中浸泡,第二天一早又起來將桃花瀝干,然后將冰糖塊鑿碎鋪在壇子底部,接著放入桃花,倒入清酒和醪糟,封蓋,一氣呵成。第一次跟著爺爺釀制桃花酒時他就告訴我:“這事兒,急不得!講究整朵的桃花,就得一朵一朵地動手去摘;瀝干的桃花要再用白布一朵一朵地擦干凈,這都是急不得的。倘若從一開始就焦躁不安急于求成,那這桃花酒多半釀不好?!?/p>
清明再回鄉(xiāng),沿著田壟往深處去,一排排桃樹悠然地站在田頭。折枝桃花帶回家,放在窗邊,便有了“桃花簾外開依舊,簾中人比桃花秀?;ń鈶z人弄輕柔,隔簾折枝風吹透”的意境之美。古人毗林而居,咱毗桃而居似也是韻味十足。
爺爺見我折桃花,先是笑,又給我普及起桃花的知識來:“我跟你講,這桃樹可就是奇怪了,不長在路邊,開始種在路邊時枝條總伸不開,移到里面現(xiàn)在那塊兒后反而展開了,像是怕人看見它的花兒有多美,釀出的桃花酒有多香甜。它結果兒也不急,不像其他些花兒果兒的,巴不得人摘呢,只有這蜜桃兒,不曾見它哪次搶著熟過,倒被那些小頑孩兒先摘去了不少,我們農(nóng)民倒也巴望著它多長會兒好長大個兒嘞?!?/p>
我看著爺爺?shù)哪?,靜靜地聽著,在爺爺親切的鄉(xiāng)音中,心一點點趨于沉靜。桃花的美,雖豐富,但專一,無論是溫和的它、豐厚的它、內(nèi)斂的它,還是恬淡的它,桃花始終都保持著優(yōu)雅的姿態(tài),縹緲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沉靜的心。爺爺執(zhí)意讓我?guī)┗丶遥抑簧岬谜乱欢?,夾在這最愛的書頁里。
如今看到這朵干桃花,幻化出的是那成片的桃林,交織著的是爺爺那張枯桃瓣一樣的臉,那是種桃、伴桃人的臉,是最淳樸的農(nóng)民的臉。自然的洗禮、萬物的感化,使他們變得像桃花一樣質(zhì)樸醇厚,歲月沉淀了他們不焦躁、不顯擺、永遠氣定神閑的臉,以及那顆永遠質(zhì)樸平淡的心。他們用自己的勤勞浸潤了鄉(xiāng)間的萬事萬物,又用鄉(xiāng)間萬事萬物的與世無爭沉靜了自己。他們性情淡泊,偏愛清靜,卻非孤僻清高;他們不急于求成,不顯擺,脫離城市,遠離塵世,一生淡然,乃至超然。
又回到那片田壟的深處,依舊是那排桃樹。朵朵桃花粉嫩的面容遮不住那赤誠的內(nèi)里,微風輕拂,吹出的是恬然與靜美。
點評
本文作者睹物思情,由一朵干桃花為引,先是敘述了兒時與爺爺一同采花釀酒的趣事,生活味濃;再寫清明回鄉(xiāng)時的所見所感,以及和爺爺?shù)膶υ?,為下文抒發(fā)情感作好鋪墊。文章在簡單的生活點滴里嵌入靈動的感悟,舉輕若重,深切雋永?!白匀坏南炊Y、萬物的感化,使他們變得像桃花一樣質(zhì)樸醇厚……”等句,文思空靈,富有哲理。作者心中盛開的桃花究竟象征著什么?作者雖未言明,但相信每位讀者心中都已有了答案。endprint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