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春燕
摘 要: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閱讀教學匯總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語文老師要積極探索,根據(jù)閱讀教學的特點,和一些學生的認知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們整體的閱讀水平,讓學生們養(yǎng)成一個正確閱讀的習慣。老師要注重閱讀教學的效果,有意識的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輕松的閱讀平臺。發(fā)揮學生們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學生們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 對策
下面針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高中語文閱讀有效閱讀教學的對策。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一)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退化
隨著高中課業(yè)壓力的增加,很多新興產(chǎn)品的推出,讓學生們的閱讀量減少,讀書時間和閱讀興趣與品位都在降低。即使推薦學生們讀一些課外讀物,要求很多學生買什么書,學生們會按照老師要求買,但是書都在,學生們往往不會再看,很多只是擺設而已。
(二)教學目標定位不科學,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很多老師的閱讀教學貪多求全,目標定位偏高,給學生們設立了過多的閱讀要求,閱讀講解時也不注重挑選文章,講解順序不是由簡到難的逐步遞進,讓內容很繁瑣。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不明確不科學的教學目標影響教學內容的展開,讓教學效率很受影響。比如在文言文教學中,老師會把重點放在掌握文言知識上,缺乏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或把文章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了,讓學生對語文學習逐漸喪失興趣。
(三)忽視語文閱讀教學,輕視學生主體地位
有些語文老師完全忽視語文閱讀的教學,認為高中生的目的只有高考,沒有必要進行課外閱讀,閱讀教學方法單一,拘泥于課文,局限于課堂,偏重考試。我國高中生的閱讀水平達不到社會的要求,教學問題堪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宰,忽視或者輕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學生的認知過程,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欠缺。
二、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對策
(一)注重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1.老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中讓學生感悟到閱讀的本質是“讀”。這種閱讀活動就是一個三邊活動:讀者、作者和作品。讀者與作者可以通過作品發(fā)生心與心的碰撞和一種情感交流。當學生們調動情感去體驗作品時,便會感覺到作家在和他們面對面傾心相談。他們可以聆聽到作者的告誡,感悟文章的真義,從而獲得靈魂的洗禮。老師們普遍采用的二元對立教學模式,其實嚴重地背離了閱讀本意。教的狀況太多,學生啟而不發(fā)。這就要求老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讀者和作者發(fā)生直面對話,對作品不斷思考和創(chuàng)新,在自主閱讀的對話過程中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作者,發(fā)現(xiàn)自我。
2.老師要開放學習語文的空間。新課程標準倡導將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將語文課堂無限延展,生活范圍多廣,語文教學的領地就有多大。老師要注意拓展遷移,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進到閱讀中來,把學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通過與生活的對比,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老師要開放學習語文的空間,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不斷更新閱讀教學的方法
1.從閱讀的基本方法入手,發(fā)揮文本作用。在平時的閱讀教學訓練中,老師有意識地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實現(xiàn)對文本的有效閱讀,讓他們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比如,閱讀時要抓文段的關鍵句:首句、尾句等,還可以抓關鍵詞,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文章內容,理解大致含義。這樣閱讀起來降低了困難,讓學生也好掌握方法并且容易收到成效,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2.從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抓住時機刺激閱讀。在基本閱讀文段內容后,接下來閱讀文段后的題目。抓住題干中的主要信息,并且明確出題者的意圖,再返回來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讀,帶著問題找到問題所涉及的答題范圍,可以一目了然地回答的問題,做好標記。需要仔細考慮和推敲的,需要定點閱讀某一部分,通過仔細分析,篩選合并需要的信息,做到真正理解然后解答好閱讀文段的題目。另外老師要抓住時機刺激學生們進行閱讀,比如,在講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后,很多學生對徐志摩很感興趣,我就找來《徐志摩詩集》和很多有關徐志摩的書,來滿足學生的愿望。
(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輕松的閱讀平臺
1.提供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閱讀學習需要有一個輕松的平臺。老師除了講授之外,還可以應用一些教學工具,進行多元化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自主閱讀的觀念,提供自由閱讀環(huán)境,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做到教學與實際相聯(lián)系。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時,老師完全可以在教學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比如讓學生們上臺扮演課文中描述的場景,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故事人物形象,在條件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向校園和戶外,開展一些課外的閱讀實踐活動,在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們感受閱讀的欣喜和愉悅,不但對知識有一定的掌握,也是學生們進行自由閱讀和自主學習的一個途徑。
2.提供自主的閱讀空間。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可以廣泛的使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老師要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目標,預先進行完善的閱讀課教學設計,通過幻燈片、投影儀、錄像、錄音、計算機、模擬實驗等,有機整合圖文聲像,將無色無聲的課文立體化和動態(tài)化。老師要從視覺和聽覺等多重角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閱讀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閱讀的空間和環(huán)境。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各方面的學習,老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探索教學新方法,讓學生學會知識,培養(yǎng)實踐運用的能力。
三、結語
要實現(xiàn)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的進行積累,量變引起質變。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更要尊重學生的獨立學習體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和思考,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個性。老師要有意識的了解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們學習語文和進行閱讀的興趣,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高中生的閱讀語感,實現(xiàn)有效的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 解讀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 許惠林. 學周刊. 2013(01)
[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再思考[J]. 陳彬.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6(12)
[3] 談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 李寧. 課程教育研究.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