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
摘要:面對中國全民閱讀及學生閱讀之現狀,提出通過有效管控時間,提高早間閱讀效率,通過具體內容的安排,提高學生全面閱讀水平的思路。意在通過早讀,學生在老師的監(jiān)督之下,養(yǎng)成讀書習慣,從而影響學生的未來閱讀,最終達到提升全民素養(yǎng)之目的。
關鍵詞:早讀;有效管控時間;改變現狀;安排內容與落實
學者張冠生說:“衣食足,知榮辱,是提高生命質量的過程,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閱讀?!薄白x書,能讓一國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實現文化上的強大。”可是,中國的閱讀現狀令人擔憂。
一、 現狀分析
1. 全民閱讀之現狀
據權威媒體調查發(fā)布:中國人每年人均讀書4.5本,數量僅占日本的九分之一,且中國人人均購書中八成是課本教材(多為學習復習所買)。即使是現在網絡媒體興起,數字閱讀占比提高,但人均也不足8本,實在可憐。
面對如此嚴峻的閱讀現實,2015年中國政府在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目前,《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已列入國家立法計劃。如此高層面,高調地宣傳引導,可見其莊重性與嚴峻性。
2. 學校教學引導閱讀之現狀
學校教育提倡閱讀,語文老師更強調閱讀,但是課外閱讀多止于教材之要求,真正的有效閱讀難以落實與管控,學生閱讀質量與數量都參差不齊。目前,為了考試升學,閱讀更是表現出了較強的功利化,學生買所謂“有用的書”,一本把著作肢解成了習題學生買,教材解析學生買,至于“無用的書”那是不讀的?!白鳂I(yè)那么多,哪有時間??!”閱讀在學校早已被當成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這實是教育之悲哀。
3. 學生自由讀書陣地——早讀之現狀
每所中學都安排早讀時間,約半個小時。語文閱讀必占2—3個早間。這本是閱讀的極佳陣地。可是,我們早讀學生在干什么呢?有人偷偷做昨天未完成的作業(yè),有人在忙著交各種作業(yè),有人甚至說話聊天吃早點。有語文老師嚴格督促,學生就開始背起了課后要求背的內容,讀一讀課內文章,瑯瑯書聲中不知有幾個人在認真讀書,有效讀書。中高考規(guī)定的背誦篇章,初中為70篇,高考是初中50篇加上高中16篇。從初一背到初三,再從高一背到高三,六年早讀時間都耗在了這64篇的背誦記憶上,效率之低,令人嘆惜。
現狀不容樂觀,作為老師,我們不能袖手旁觀,無所作為。我們肩挑祖國的未來重任,應該努力尋找方法。在校內監(jiān)督與培養(yǎng),利用早間閱讀,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并讓學生把這好習慣帶向社會,帶向未來。
二、 管控時間,合理安排
面對如此之可悲可嘆的現狀,我們老師可以做的是充分利用早讀課,進行嚴格的時間管控,具體的閱讀安排,有效地監(jiān)督落實,提高學生閱讀水準。
1. 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早讀時間是7:30—7:55分,共25分鐘。按照一般學生的閱讀速度,每分鐘是300—500字。這樣相乘,一個早讀可讀字數是7500—12500字,一個學期40周,每周就算安排2個早讀時間,一學年可完成60萬字到100萬字的閱讀量,相當于一本《紅樓夢》(計94萬3千字),5本《麥田守望者》(16萬字)。初中大綱要求課外閱讀總量為290萬字,高中課程標準要求: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如果合理利用早讀,基本上都能完成大綱要求,且是在老師監(jiān)督之下,保量又保質,并落實到每一個人。
合理安排時間,管控時間,并周密安排,完全可做到考試閱讀兩不誤。首先,完成課內背誦,這是升學必需。初中三年背誦古詩60篇,古文10篇。根據研究,一個中學生15分鐘記憶是16~18句,也就是說,一個早讀25分鐘可背26句—30句,約5首絕句,3首律詩。最保守估計,一個不專心的學生,用一個學年的早讀就基本背完了所有詩文,高中也一樣,高考是在初中50篇基礎上,再加16篇古詩文,這樣的內容并不會耗掉多少時間。即使使用一年早讀時間,還有兩年時光,如果都進行課外閱讀的安排,老師不占用早間時間講課,那可洋洋大觀了。
2. 合理安排早讀內容。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大綱,根據學生實際,合理地安排課外閱讀。
七年級學生尚小,閱讀水平有限,在背完一首詩后,可讓學生讀初中生必讀之讀物,如《西游記》《海底兩萬里》或一些趣味性強的雜志,這些通俗的故事類讀物可以吸引初中一年級小孩的目光。八年級可以安排《水滸傳》《格列佛游記》;九年級安排《簡·愛》《培根隨筆》等散文及勵志類書,散文以提高水平,勵志類可激勵學生努力前行。當然,有的學生不可能都讀完,選擇一本讀完,再接著讀第二本。當然也可以根據學生喜好,靈活安排。
高中階段,高一讀小說、現代傳記,如《邊城》《圍城》《蘇東坡傳》等。高二讀《史記》《余秋雨散文》《周國平散文》等。高三讀評論性文字,如《李澤厚的〈美學三書〉》及為考試讀一些新聞熱點評論等。高中階段的不同安排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也高度契合了高考的要求。既提高了閱讀水平,也提高了表達能力。
集中閱讀保證了每個學生閱讀的到位率,具體時間安排保證了每個學生的閱讀量,而內容的安排則保證了每個學生的閱讀水準。這樣具體的安排,需要老師的全力監(jiān)督,監(jiān)管。老師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保證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3. 為了更切實地完成好這件事,老師可適當地采用一些方法加以落實。
(1)課前5分鐘演講。在每一次早讀之后的語文課堂,以輪流的方式請一到兩位同學到講臺上講他們今天所讀的內容??梢灾v故事,說人物,評思想,談所得。只要學生能張開嘴說就鍛煉了膽量,加強了口頭表達,同時也落實了本次閱讀,一舉三得。
(2)定期開展讀書報告會,可一個月、兩個月拿一節(jié)或兩節(jié)時間開展活動。形式可多樣,請學生朗讀一段優(yōu)美的摘錄,讀一篇自己的讀后感,向同學推薦自己所讀之好書。作為老師,我們也可以把自己這段時間讀到的好書與學生分享,等等。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閱讀之后的交流,可以在學生心靈深處留下深刻印記。讓學生品嘗到從書中得到的美味精神食糧,加上老師的肯定,同學的贊美,閱讀必將成為學生心中一種美好的記憶。有人說:“假如因讀書而變得高尚、聰明、善良、文雅,讀書就不再是一種負擔?!?/p>
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全國中小學生總人數約2億多,這些學生的閱讀水平直接決定著中國國民的閱讀水平,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迫在眉睫,是學校老師肩上之重任。
21天養(yǎng)成一個習慣,用一年兩年甚至六年培養(yǎng)起來的良好習慣,將影響孩子的終生,決定著我們的未來。習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說:“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p>
葉圣陶說:“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是生活本身。我希望,我們的學生將深刻體會,閱讀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是生活本身?!?/p>
那么這樣的早讀安排將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