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
在高職信息化教學中云平臺以及4G技術的應用研究
劉純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
高職作為我國專業(yè)技術人才培養(yǎng)重要教育基地,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活動開展,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運用云平臺和4G技術組織信息化教學活動開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其中,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活動。本文主要就高職信息化教學中云平臺以及4G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從多種角度深入剖析技術要點所在,提升高職教育信息化水平,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高職信息化教學 云平臺 4G技術 應用
云平臺自身具有海量資源的特點,加之4G技術的高速數據傳輸優(yōu)勢,有效應用到高職信息化教學中,有助于提升教學成效,推動教學活動有序開展。但是縱觀當前我國高職信息化教學現狀來看,云平臺和4G技術的實際應用仍然存在一系列缺陷,實際應用效率不高,因此加強高職信息化教學中云平臺和4G技術應用研究很有必要。
1.1 學習方式不合理,情感交流不充分
在高職信息化教學中,云平臺和4G技術的實際應用較之傳統(tǒng)教學手段而言,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輔助教學活動開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是相對分離的,高職學生自身積極性不高,加之缺乏教師的有效監(jiān)督和管理,所以學生的學習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與此同時,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以視頻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根據事前準備好的教學方案錄制視頻,整個教學過程均是在攝像鏡頭下實現,更多的是以教師自身的單獨講解完成,缺乏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更加無法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和分析,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學生學習成效偏低。
1.2 云平臺和4G技術成本較高
就當前我國高職信息化教學現狀來看,云平臺和4G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消耗的資費成本較高,主要是由于信息化學習資源更多的是存儲在云端,云平臺并非是一種免費的公平平臺,所以從中下載資源需要花費一定的費用才可以實現,而很多高職生正是由于這一問題而放棄了此種學習方式。同時,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最好是在wifi環(huán)境下實現,否則將開通資費較高的流量套餐,加之很多學習資源是以圖像、視頻和音頻形式存在,所以消耗的資費較高,這種高額的流量費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移動智能終端的學習方式,對于自身經濟能力較差的高職生而言較貴。
1.3 信息化學習資源和制作水平不高
在當前我國信息化移動學習資源和制作水平上來看,總體成效不是十分可觀,甚至還有很多平臺將其連接到以往的網絡平臺上,并非是所有網絡資源都可以再移動終端上下載下來,部分平臺設計缺乏特色,設計趨同,學習資源制作較為粗糙,難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缺失。此外,除了上述問題以外,還有部分平臺并未提供相應的信息檢索渠道,只能通過百度進行檢索,實際應用十分不便捷,很容易在大量的數據信息中偏離原來的學習目標。
2.1 降低云平臺和4G技術的資費成本
在高職信息化教學中應用云平臺和4G技術,由于資費成本較高,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故此,針對此類問題,應該盡可能爭取相關部門和機構之間的溝通交流,同云平臺提供者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降低高職生的信息化移動學習費用,或是免費開放,為高職生信息化學習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和支持。
2.2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交流
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設計十分關鍵,教師作為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充分結合教學需要,做好前期的分析工作,編制教學方案,收集素材,面向移動智能終端,結合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盡可能降低繁雜的知識講解,可以通過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促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同時,在課堂交互環(huán)節(jié)設計中,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組織小組合作式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富有趣味性的元素來組織設計教學活動,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為后續(xù)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2.3 推行個性化的學習服務
通過云平臺和4G技術,可以有效整合互聯網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支持。高職生在云平臺中,可以根據自身個性化學習需要定制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屬于自己的虛擬網絡課堂。
綜上所述,在高職信息化教學中應用云平臺和4G技術,可以有效整合網絡資源,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開展,切實提升教學成效。
[1]劉艷,秦昌明.基于公有云平臺進行信息交互的智能控制系統(tǒng)[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8):149-151,155
[2]何毅,葛延志,何鑫等.基于移動云計算的高校學習平臺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J].無線互聯科技,2015,13(12):131-132
劉純(1983—),女,漢,湖南岳陽人,在職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計算機通信,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