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挺
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種很有趣的現(xiàn)象,吵吵鬧鬧的夫妻,往往一起白了頭;而相敬如賓的夫妻,哪一天悄無聲息突然就分手了,而之前的和諧只是一種假象,在能量層面上,他們是斷裂的。那這種現(xiàn)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習慣性回避沖突的男人
在沖突中,男人和女人真的很不一樣,女人恨不得拉著男人,“來,把話說說清楚,問題不能過夜”,女人期待最后的結(jié)果是兩個人能達成一致,甜甜蜜蜜摟著睡覺。而男人面對沖突,本能地就背過身去,“你就不能消停會嗎?老是睡覺前和我吵架,還讓不讓我睡覺了?”
Tina在婚姻里感到的就是這股冷意。
她是個活潑開朗的女生,話特別多,像個嘰嘰喳喳的小喜鵲。先生是她的大學同學,話不多,但讓人感覺踏實可靠。一個外向,一個內(nèi)向,一個活潑,一個內(nèi)斂,大家都覺得是天作之合。
但不知道什么時候起,Tina發(fā)現(xiàn)先生回到家,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玩游戲。而對她的回應(yīng)也越來越少,經(jīng)常嗯嗯啊啊地敷衍她,每次她和他絮叨家里的瑣事時,他都特別不耐煩,轉(zhuǎn)身就躲到游戲里去。Tina要和他吵架吧,老吵不起來,一大聲,他就說:行了行了,都是我的錯。然后就去打游戲了,等過了段時間,他心情平靜下來了,會經(jīng)常用討論家常事務(wù)的方式,讓生活重歸平靜,他覺得自己的修復能力很好,但Tina很痛苦,有些事情,她很想揪著老公吵個痛快,可是遇到這樣一個三棍子打不出悶屁的男人,她很是抓狂。
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她就越來越絮叨,而被絮叨煩到的男人,就越來越把自己埋到游戲中去。
兩個人進入到了依賴和反依賴的模式中去,男人用習慣性回避沖突的方式來回應(yīng)女人,看似一直在忍讓,沒有發(fā)火,只有沉默和寬容。
但這也不啻于一種冷暴力。
陷入能量上的斷裂
終于有一天,Tina醒悟了,或者說絕望了。
那天,孩子上幼兒園要遲到了,她手忙腳亂地出門,又把重要的文件落在家里了,等到了公司才發(fā)現(xiàn),再回去取就來不及了,趕緊打了一個電話給老公,讓他幫忙回家一趟,因為他會開車,離家也近。恰巧老公那天手上也有些事,一時走不開,兩個人就在電話里吵起來了。
說吵呢,也就是拌了幾句嘴,像往常一樣,他們的吵架一直是一頭熱,一頭冷。
等晚上回了家,Tina的氣還沒有消呢,就借著其他的事,對著他嚷嚷了兩句。他淡淡地瞥了她一眼,穿上衣服,甩上門,走了。
那一瞥,卻讓她寒到骨子了,那一眼似乎在說:我都這么寬容了,你還這么糾纏不清,到底還要不要過日子了?
那一個晚上,Tina想了很多,她權(quán)衡下來,老公各方面還是不錯的,人長得帥,工作上進,對家庭負責,唯一讓她抱怨的就是他對沖突的逃避。
她知道從他這里獲得不了什么感情上的交流和慰藉,也就索性不作了。有事說事,沒事呢,大家各忙各的。他喜歡游戲,她喜歡打打羽毛球,有空再和閨蜜們聚聚會,吐吐槽,日子就這么平淡地日復日地過下去了。
我們可以看到:習慣性回避沖突的男人經(jīng)常和“問題不能過夜,必須談清楚”的女人在一起,這類男人被這類女人的活力吸引,這類女人則需要這類男人的穩(wěn)定可靠。
結(jié)果卻是彼此都痛苦不堪。男人會責備女人:“你怎么這么多事兒,不像我這么寬容。什么事兒你都要談!”
女人則有可能在關(guān)系中逐漸學會了隱忍。雙方進入一種假性和諧的狀態(tài):就是雙方都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己的真實感受,避免踏入“雷區(qū)”,維持一個表面的和諧關(guān)系。
習慣性回避沖突的人,經(jīng)常會把自己的“回避”當成“寬容”。而真正的寬容,它來自深深的理解,而理解往往伴隨著真誠的溝通。有“負面”感受,但不表達,自己“處理”,處理方式就是:收回向外投注的能量,讓自己從關(guān)系中更加地抽離。
逐漸地,關(guān)系或許表面還在維持,甚至基本沒有沖突。但是由于“能量層面”的雙方實質(zhì)上已經(jīng)斷裂,日子久了就會彼此感到窒息。
依賴和反依賴
那這種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們內(nèi)心的創(chuàng)痛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被拋棄的創(chuàng)痛,一類是被吞沒的創(chuàng)痛。小時候,假若一個孩子和父母——尤其是媽媽的關(guān)系很疏離甚至經(jīng)常分離的話,就會產(chǎn)生被拋棄的創(chuàng)痛。相反,假若父母和一個孩子的關(guān)系過于親密且父母有將孩子視為生命中的唯一的話,這個孩子就會有被吞沒的創(chuàng)痛。
因為有被拋棄的創(chuàng)痛,一個人就會無比渴望愛情,并在愛情中時時刻刻都渴望親密,這樣的人在愛情中會不明白什么是個人空間。
相反,因為有被吞沒的創(chuàng)傷,一個人在愛情中反而會特別留意自己是否有空間,他會隨時為自己保留一片天地,有時是獨處,有時是保守一些秘密,有時則是將注意力從愛情中轉(zhuǎn)移到別處去,甚至是背叛。反依賴的人很難說不,回避沖突,同時他們又很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他們覺得如果太進入愛,自己就會消失。這是很深的恐懼,而不是一點點。
依賴的背后,是害怕被拋棄。反依賴的背后,是害怕被入侵,被吞沒,被吃掉。
健康的關(guān)系中,你可以處于依賴,也可以處于反依賴。但在不健康的關(guān)系中,角色是固定的,一個永遠是依賴的,一個永遠是反依賴的。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個力量是失衡的。不幸的是,依賴的力量總比反依賴的人力量小,所以常常總是反依賴的人在控制關(guān)系,決定現(xiàn)在親密度的百分比是多少,但這會讓對方抓狂,覺得如此無助,很憤怒。
但最初進入關(guān)系時,他們又是彼此吸引,依賴的不會找依賴的,反依賴的不會找反依賴的。
如何破局?
當兩個人慢慢形成一種冰冷的關(guān)系,能量割裂的關(guān)系,無法表達負面感受時,這種婚姻已經(jīng)成為一個美麗的軀殼,內(nèi)在的活力已經(jīng)消失了。
如何破這個僵局呢?
有兩個關(guān)鍵點。
于有被吞沒創(chuàng)傷的人而言,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他們必須要學習的功課是,對有被拋棄創(chuàng)傷的人表達拒絕,因為每個人都是要通過自己而證明自己的存在。
有三個練習可以幫助到我們:
1.穩(wěn)穩(wěn)地站在地上,一只腳向前,伸出一只手,對向自己提要求的人說:“不!”
2.穩(wěn)穩(wěn)地站在地上,向前伸出雙手,對走近自己的人說:“停!”
3.穩(wěn)穩(wěn)地站在地上,向兩邊撐開雙手,說:“我要我的空間!”
這些練習,都是為了讓有被吞沒創(chuàng)傷的人學會直接拒絕有被拋棄創(chuàng)傷的人的要求。
當他可以非常清晰地發(fā)出信號時,對方就知道他的邊界在哪里,也給大家留出了充足的空間。
其次,可以討論負面的感受。當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是可以敞開來談?wù)摰模ㄓ姓嬲\,才可以擁有深度的親密關(guān)系。
那對一個有著依賴清醒的人來說,需要做什么才能破局呢?
她可能同樣需要更多的空間和獨立性。
依賴型的人渴望愛,就像渴望氧氣,但這會讓反依賴的人感到窒息,感到對方的需要就像海嘯,會把自己淹沒。人一旦把所有能量都聚焦在對方身上,自己就會失衡。
比方說,你期待伴侶什么時候給你電話,但他沒有,那等待的一個小時,好像是一輩子,永遠要這樣等下去,而你好像很確定,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愛。因為小時候太多不安全,所以我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我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死掉。
這是一種幻覺,我們必須從這種幻覺中醒來。我們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活下去了,我們可以依靠自己獲得自己想要的。
所以,首先不把所有的能量聚焦在對方一個人身上,我們可以擁有自己的朋友、同事、寵物,建立起豐富的社交網(wǎng)絡(luò)。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長上,而在溝通上,始終保持一個原則,對自己的感受負責。
我們可以坦誠交流自己的感受,但歸根到底,情緒是自我負責的,要區(qū)分請求和命令。請求是別人不答應(yīng)自己的時候,也不會失落,但命令是,利用對方的負疚心理也是。
同時,我們學會感恩對方,而不是挑剔對方。在感恩對方的過程中,慢慢地會升起一種信心,原來他已經(jīng)為我做了這么多事情,我是值得被愛的。
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在有一點是如此敏感,又是如此脆弱。如果這一部分在一個安全的關(guān)系中可以打開,那會非常非常美。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的體驗,這時我們非常純凈地鏈接了另外一個人,不只是接受愛,也付出愛。
期待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桎楛里掙脫出來,學會新的表達愛的方式,讓愛的能量進入生生不息的交流和平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