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金太
“當局者”也不能迷
文丨陳金太
有這樣一個故事:莫言有一個親戚,每次見到他總是義憤填膺地痛罵當官的,咬牙切齒,怒發(fā)沖冠。但是在今年,這個親戚找到莫言說:“孩子參加中考,離縣里最好的中學錄取分數(shù)線只差5分。咱有錢不怕花錢,你面子大幫忙找找縣里的官給學校說一聲,讓小孩子進重點中學?!蹦月牶蠹毾胍幌?,問那個親戚:“你讓我去送錢,這不是讓我行賄嗎,這不是腐敗嗎?你不是最恨貪官污吏嗎?現(xiàn)在你這樣做不是讓我?guī)湍阒圃煨碌呢澒傥劾魡??”那個親戚回答:“這是咱家自己孩子的事,兩碼事。”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滑稽之舉屢見不鮮,作為旁觀者時就會正義凜然,剛正不阿的清廉,一副“正人君子”形象。但許多人在為自己辦事情時首先想到的是找關系,說人情,打招呼,認為這是在情義之中,感覺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忘乎所以,把旁觀者時的言行拋在了九霄云外,這就是“當局者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皥猿譄o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紀律既對別人約束,也是對自己告誡。我們時刻都要有旁觀者清的自覺。在為他人辦事事公平公正,不能有私心,一把尺子量到底。在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時,更要慎言慎行,心存敬畏,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強化黨內(nèi)監(jiān)督,不藏著掖著,把問題擺開來,牢牢抓住不放,狠抓整改落實,件件要有著落;嚴明黨的紀律,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解決“燈下黑”,打通“中梗阻”,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沖破利益藩籬。我們要把黨的自我監(jiān)督和人民群眾監(jiān)督結合起來,探索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為“當局者”要換位當成“旁觀者”來審視,來反思。是與非,曲與直。有的人就是喜歡充當“旁觀者清”的角色,當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時,嘴里念叨的總是貪官的丑惡嘴臉,正義十足?!爱斁终卟荒苊浴辈攀侨碎g正道。特別是在涉及自己的利益時,千萬不能利欲熏心,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完成好全面從嚴治黨的這張答卷。多問問自己,這件事我這樣做,有沒有碰“紅線”?有沒有違規(guī)違紀?我們也可以“打開天窗說亮話”,請他人開展批評,讓自己清醒和警覺起來。當局者怎么才能清呢?當局者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心存敬畏,永葆初心,說到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反腐敗這個問題上沒有“兩碼事”的說法。還堂而皇之的說出這是“兩碼事”,成為“當局者迷”的笑柄。任何人只要稍加思考,就會明白。這個“親戚”不是“好人”嗎?這位“親戚”是典型的“兩面人”,一面說著鏗鏘有力的正直語言,一面卻迷失自己犯下的“錯誤”。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學習十九大一定要消除思想上的詬病,知行合一。中國有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反腐敗的這條道路上,作為“當局者”千萬不能迷失,更要有旁觀者清的境界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