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夢琪 李 雯 俞欣元 楊智輝
(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心理學系,北京 100083)
中國特色室外歌舞對中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衣夢琪 李 雯 俞欣元 楊智輝
(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心理學系,北京 100083)
目的了解中國特色室外歌舞對中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方法通過生活滿意度量表(LSI)A、費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孤獨量表(UCLA)三個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法對114名50~70歲中老年人進行調查,并通過量表分析、主試觀察和自我反饋3個方面進行整體評估。結果在LSIA和PGC方面,進行跳廣場舞、唱紅歌等中國特色室外歌舞的中老年人顯著高于不進行此類活動的中老年人,而在UCLA方面則顯著低于無此類活動的中老年人。結論雖然實驗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中國特色室外歌舞對老年主觀幸福感和消除孤獨感方面都有積極影響。
中國特色室外歌舞;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SWE)是整個群體生活狀態(tài)的體現,老年人SWE分多個維度〔1〕,想更好提高老年群體的SWE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當老年人面臨諸多心理問題時,一部分老年人的解壓方式為跳廣場舞和唱紅色歌曲等室外歌舞活動,在多種公共娛樂場所都有老年人進行室外歌舞活動,這些活動能夠很好解決老年人的某些心理問題〔2〕。本研究分析中國特色室外歌舞對中老年群體SWE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從北京、濰坊、大連三地選取城市中老年人共114人(50歲及以上),其中北京81人,濰坊市和大連市共33人。其中,參加室外歌舞活動的中老年人55人為參與組,男20人,女35人,平均年齡59.6歲;無此類活動的中老年人59人為對照組,男24人,女35人,平均年齡61.2歲。兩組年齡、性別無顯著差異(P>0.05)。
1.2問卷調查法 采用一對一詢問的調查方式,將問卷分發(fā)給能夠獨立進行問卷填寫的對象,如若對象因眼部或其他部位的生理疾病而無法自行填寫,則由主試進行詢問并記錄的方式進行施測,問卷當場回收并及時進行復核。
1.3調查工具 ①生活滿意度量表(LSI)A〔3〕主要用來評估生活質量。②費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3〕用來測試老年人SWE。有23項同意-不同意式條目。信效度方面,與其他9種滿意度量表的平均相關為0.73,重測信度為0.804(P<0.001)〔3〕。該量表比較適應我國城市中老年群體SWE的研究。③孤獨量表(UCLA)〔3〕評價由于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本量表適合老年人閱讀,得分為20~80分。UCLA第3版已用于各類人群,內部一致性較高,重測信度較高。
1.4訪談法 由調查者提問、被試口述、調查者記錄的方式,盡量收集被試信息,對于被試不愿透露的信息不進行記錄。①被試的人口學資料包括被試的性別、年齡、學歷、收入、身體健康、家庭成員、居住狀況及特殊情況等。②被試在參加活動前的情況包括生活狀況、情緒體驗、疾病、人際關系方面的具體狀況及其他被試愿意提供的其他信息。③被試在參加活動后的情況包括生活狀況、情緒體驗、疾病、人際關系方面與參加活動前比較所發(fā)生的改變及其他被試愿意提供的其他信息。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相關分析和方差分析。
2.1不同人口學變量PGC、ISIA、UCLA得分比較 PGC、UCLA得分無顯著性別差異(P>0.05)。LSIA得分有顯著性別差異(P<0.05)。PGC、LSIA、UCLA得分在年齡方面差異顯著(P<0.05)。PGC、LISA、UCLA得分在是否與子女同住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PGC、LSIA、UCLA得分在活動參與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變量PGC、LSIA、UCLA得分比較(分)
1)數據有缺失
2.2訪談資料 ①偏癱老人,女,60歲,幾乎不能行動,出門需要坐輪椅,每次活動都是老伴推輪椅陪伴。參與活動前,情緒低落,社會交往極少,與家人也很少交流;參加活動后積極情緒增多,與人交往增加,與家人關系也更好了。她反映,參與這種活動讓她發(fā)現了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價值,除了感覺心情好之外身體也有所好轉。②抑郁患者,女,65歲,參與活動之前需要吃藥治療,很少與他人進行交流,一度有自殺的想法。參加廣場舞活動之后與他人的交流明顯變多,服用的抗抑郁藥物也有所下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表情和言語都變得生動很多。③海歸老人,女,65歲,由于子女都在國外,前幾年便與子女一起定居國外,但是覺得國外無聊,沒有集體活動,于是自己回國。她說,雖然國內的社會福利、公共設施、環(huán)境衛(wèi)生很多地方不如國外,但是可以參加很多熱鬧的活動,感覺比在國外跟子女一起生活要更開心一些。④高知老人,男,63歲,年輕時是上海交大的高材生,曾在江南造船廠工作。退休后一度覺得生活十分無聊,非常難以適應退休后的生活,便決定培養(yǎng)業(yè)余愛好,于是開始參加合唱活動,覺得一方面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還可以認識興趣相投的朋友,目前對退休生活適應良好,非常享受清閑自在的退休生活。
中國作為一個進入老齡化的國家,老年人孤獨、抑郁的情況日益嚴峻〔4,5〕,對其生理、生活狀況產生了消極影響〔6,7〕,除了老年人的生存狀況,他們的情緒情感、心理健康同樣需要加以關注。
本文中多數參加室外活動的被試也會參加其他娛樂活動,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響其幸福感,而且測試一般在被試活動結束時進行,所以幸福感較高,不能確定其幸福感會持續(xù)多久,也無法確定平時生活中的平均幸福感指數;取樣范圍比較集中,參與組主要在同一地點的幾個活動團體中調查取得;部分被試可能存在一定的社會稱許性,會有意選擇比較好的選項,會對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問卷本身的影響在于,雖然問卷經過了本土化而且有較高的信效度,但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來說,有些問題還是不容易理解,會影響被試的選擇及題目大多數以個體感受為標準,容易受到被試本身和被試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
從實驗設計角度出發(fā),后續(xù)的實驗可通過與社區(qū)、工會或單位合作,組織原本沒有參加室外歌舞活動的老年人、退休職工組成團體或加入團體進行室外歌舞活動,測量其參加室外歌舞活動前后的各方面變化;研究參與室外歌舞活動的具體影響及影響的表現形式,并研究其作用機制。
雖然有研究表明室外歌舞活動可能導致擾民、鄰里不和、暴力沖突等問題〔8〕,但是不可否認室外歌舞活動對老年人有積極作用,可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減少其孤獨感和抑郁情緒,促進其鍛煉從而保持健康的同時也能防治許多心理問題;幫助老年人適應晚年生活,促進其進行自我調整,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同時老年人找到自己喜歡的活動也可以減輕子女負擔;另外這些活動可以讓老年人找到他們新的價值,讓他們以更自信和積極的態(tài)度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 Bull,1984;3:542-75.
2楊建全,馮鎖民,盧紅元.大眾健身廣場舞改善中老年女性抑郁癥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0):5824-5.
3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77-8,80-1,284-6.
4李陽和.慢病+抑郁老年人心理狀態(tài)不樂觀〔N〕.健康報,2015-6-17(07).
5邵 通,王紅英,陳長香,等.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0):2798-800.
6鄧先強,肖 琳,闞麗萍.老年抑郁癥患者運動能力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1):3107-9.
7呂 揚,李 崢.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與抑郁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1):3164-7.
8程 成.廣場舞擾民,暴力制止當心自找麻煩〔J〕.當代老年,2014;34(2):6-7.
R395
A
1005-9202(2017)23-594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9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1ZY53)
楊智輝(1982-),男,心理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研究。
衣夢琪(1993-),女,碩士,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
〔2016-03-11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