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明 馬英蓮 王 蓉 莫東軍 王秀格
(青海省第四人民醫(yī)院呼吸三科,青海 西寧 810000)
呼吸、消化系統(tǒng)疾病·
短程化療間歇療法治療老年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臨床效果
劉 明 馬英蓮 王 蓉 莫東軍 王秀格
(青海省第四人民醫(yī)院呼吸三科,青海 西寧 810000)
目的探討短程化療間歇療法治療老年初治涂陽肺結核(PTB)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初治涂陽PTB患者15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76例,觀察組采用短程化療間歇療法,對照組采用短程化療無間歇療法。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兩組總有效率、60 d及90 d后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短程化療間歇療法能夠有效治療老年初治涂陽PTB,治愈率高,并可節(jié)約藥量,降低經(jīng)濟成本,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安全性高。
涂陽肺結核;短程化療;間歇療法
涂陽肺結核(PTB)是PTB中傳染性最強的一種,臨床治療以化療效果較佳〔1,2〕。目前,老年PTB發(fā)病率劇增,有學者指出間歇療法可能更適用于老年人,但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短程化療間歇療法治療老年初治涂陽PTB患者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青海省第四人民醫(yī)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初治涂陽PTB患者15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齡62.0~79.5〔平均(69.3 ± 10.2)〕歲,24例伴有空洞;對照組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齡60.5~79.5〔平均(69.1 ± 10.4)〕歲,23例伴有空洞。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3~5〕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老年初治涂陽PTB診斷標準者;②年齡60~80歲;③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者;②中途退出計劃者;③有嚴重的精神意識障礙者;④糖尿病等慢性病者。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短程化療無間歇療法,治療方案為2HREZ/4HR,強化期每日劑量:H(異煙肼,天津力生制藥;國藥準字H12020232;規(guī)格:0.1 g/片)于晨間空腹服用,0.45 g/d;R(利福平,北京賽科藥業(yè);國藥準字H11020094;規(guī)格:0.15 g/片)于晨間空腹服用,0.45 g/d;E(乙胺丁醇,華潤雙鶴藥業(yè);國藥準字H11020695;規(guī)格:0.25 g/粒)于晨間空腹服用,0.75 g/d;Z(吡嗪酰胺,無錫福祈制藥;國藥準字H21022352;規(guī)格:0.25 g/粒)于飯后服用,2次/d,1.5 g/d。
1.3.2觀察組 采用短程化療間歇療法,治療方案為2H3R3E3Z3/4H3R3,強化期每日劑量:H于晨間空腹服用,0.6 g/d;R于晨間空腹服用,0.6 g/d;E于晨間空腹服用,1.25 g/d;Z于飯后服用,2次/d,2.0 g/d。
1.4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X射線檢查病灶范圍變化)、不良反應〔6~8〕。臨床療效分為治愈(患者的結核痰菌轉陰,空洞閉合,病灶大部分吸收好轉)、顯效(患者的結核痰菌轉陰,空洞閉合,病灶吸收緩慢)、有效(患者經(jīng)X射線檢查病灶范圍縮小,但空洞未閉合)、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的患者),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8.7%,治愈70例,顯效3例,有效2例,無效1例)與對照組(98.7%,治愈72例,顯效2例,有效1例,無效1例)無顯著差異(χ2=1.068,P=0.132)。兩組治療60、90 d后痰菌轉陰率、空洞閉合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n(%),n=76〕
2.2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5.068,P=0.023)。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n=76〕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在單一傳染病中PTB死亡率最高〔9~11〕。PTB患者發(fā)病時,多伴有免疫力低下,疾病進展后,可見肺部形成空洞,病灶可由1個肺野擴展到2~3個,患者發(fā)病時可伴有結核中毒、咯血、咳嗽等癥狀,后期可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如心力衰竭、肺衰竭等。PTB的易感人群有:生活條件較差者、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營養(yǎng)缺乏者等,而老年人免疫力相對較差,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病,且臨床治療后預后較差。每日化療是臨床常用于治療PTB的方法,以早期、規(guī)律、全程、適量、聯(lián)合為原則〔12,13〕。雖然療效肯定,但對于體質差的老年人,治療強度大,對肝臟、消化道、視力等有不同程度的損害,不能保證治療的安全性〔14〕。
本研究顯示,間歇療法在降低治療頻率的基礎上,對于老年初治涂陽PTB仍然有確切的療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醫(yī)療成本,減少藥物的用量,降低醫(yī)療費用,增加了臨床應用的可行性。本研究結果與其他相關研究〔15,16〕結果的一致性較好。在用藥安全性方面,間歇療法在保證老年初治涂陽PTB療效的基礎上,可減少不良反應,降低了對肝臟的損害及對視力和聽力的影響,安全性高。觀察組的胃腸道癥狀減輕主要與藥物使用量少有關,且老年患者體質本就弱于青壯年,消化道更脆弱,故間歇療法更適用。
1常曉杰,孔亞東,任萬良.結核病短程化療治愈影響因素分析〔J〕.醫(yī)學動物防制,2015;4(11):1219-20.
2沙 巍,張 青,崔文玉,等.首次復治肺結核患者短程化療新方案的臨床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17;39(1):39-45.
3李利娟,何 晶,李 驍.利福噴汀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初治涂陽肺結核的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6;27(16):2632-4.
4吳向華,馬鳳敏,馬鶴語,等.利福布汀與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老年初治涂陽肺結核的療效〔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4):166-7.
5Kansal R,Madan M,Asthana AK,etal.Evaluation of line probe assay for diagnosi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a tertiary care centre-a preliminary report from Western Uttar Pradesh〔J〕.Indian J Public Health Res Dev,2014;5(4):108-10.
6姬淑英,張 林.利福布汀與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老年初治涂陽肺結核的療效〔J〕.中外醫(yī)療,2015;12(29):144-6.
7馬亮亮,陳雪林,黑文明,等.老年糖尿病并發(fā)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痰菌陰轉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8):649-53.
8Ninan MM,Gowri M,Christopher DJ,etal.The diagnostic utility of line probe assays for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J〕.Pathogen Global Health,2016;110(4-5):1-6.
9黃富禮,周祖模,劉 偉,等.MTBDRplus在初治2個月末涂陽肺結核治療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6;45(34):4791-4.
10李 強,歐喜超,夏 輝,等.Genotype MTBDRplus快速耐藥診斷方法在地市級結核病醫(yī)院應用的評估研究〔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3;5(1):35-8.
11Kurup R,George C.Detection of drug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mong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IV infection in a rural setting〔J〕.West Indian Med J,2013;62(62):122-6.
12孫 琳.胸腺肽α1聯(lián)合短程化療治療肺結核伴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5):73-4.
13薛 峰.用胸腺肽α1聯(lián)合短程化療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5(11):148-9.
14Sangaré L,Diandé S,Ouédraogo G,etal.HIV infection 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rug-resistance among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Burkina Faso,West Africa〔J〕.African J Clin Exp Microbiol,2010;12(1):2-4.
15徐志強,賴曉宇,江桂忠.不同治療方案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陽肺結核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廣州醫(yī)藥,2016;47(4):82-4.
16梁 冰,伍 紅,蘇靜怡,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抗結核化療方案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9(18):2981-4.
R521
A
1005-9202(2017)23-586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55
劉 明(1978-),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傳染病學研究。
〔2017-11-10修回〕
(編輯 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