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榮
摘要: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更加強調(diào)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生活化教學策略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能夠?qū)⒊橄蟆碗s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很好地貼近了新課程教育理念。對此,我在分析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教學設計原則的基礎上,重點就新課程理念下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初探。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生活化;策略
中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的學習大多十分感興趣,信息技術學科特有的時代性、新鮮性使其成為許多中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中學生對于信息學科知識的積累并不是特別多,但實際在每個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都能夠遇到很多信息技術問題,為信息技術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善于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應用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生相關知識的學習。
一、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
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這件工具來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說到底關鍵就在一個“用”字上。因此,我認為應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做到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即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技能,不能因為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而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例如,在講到文字處理中“插入表格”一課時。我先是調(diào)查了解學生知道哪些表格,課上再向?qū)W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表格,如:課程表、值日表、作息時間表等,然后簡要介紹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放手讓學生利用插入表格來繪制其中的一個,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又讓學生知道了表格在生活中的作用。這樣聯(lián)系生活的學習,自然效果要好得多。
二、選取素材生活化
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選取生活中的素材,并把它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這樣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圖像素材的獲取和加工”的內(nèi)容時,可以事先讓學生準備家庭生活中的電子相片或者自己喜歡的數(shù)碼相片,并以此作為教學素材,指導學生學習處理相片的尺寸、邊框、旋轉(zhuǎn)、色彩和明暗等,使相片呈現(xiàn)出讓學生自己滿意的效果。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既掌握了圖片獲取與加工的方法,又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經(jīng)驗技巧生活化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在平時的生活過程中都遇到了相關信息技術知識,但是他們對于這些知識只是簡單的知道,并沒有對其加以重視。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講解,并能夠?qū)⒁恍┥钪械睦右胝n堂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感知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的奧秘。比如,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相關知識的講解時,要將學生在家中掌握的一些計算機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能夠?qū)⒂嬎銠C知識和自己的家庭生活緊密結合,體會到計算機知識的價值和重要性。比如,有的學生可能對U盤、鼠標、硬盤、軟件等知識的理解比較模糊,在實際應用中并沒有將它們對號入座,教師要把相關知識透徹地對學生進行講解,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相關知識就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學生消除對這些知識的模糊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
四、開展活動生活化
在中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各種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課堂教學氛圍將會枯燥乏味,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難以盡如人意。因此,教師要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實踐性強的特點,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知識競賽活動,以教學目標為競賽的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具有競爭性的教學氛圍,利用中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競賽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又如,教師可以依據(jù)教學要求、學生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等,組織學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把課堂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延伸,利用網(wǎng)絡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拓展,并通過郵箱、QQ等方式進行活動交流,分享學習的體會和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交流中共同進步。
教師在開展生活化的活動時,要認真設計活動的方案,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學生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等因素,把教學內(nèi)容、教學進度、活動形式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要求和目標,并圍繞目標開展活動,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五、教學評價生活化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對教學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幫助教師及時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
傳統(tǒng)評價方式主要以考試為主,是對學生的知識記憶情況和技術操作能力的檢查。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效果,但卻無法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評價,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傳統(tǒng)考試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完成一個作品,作品內(nèi)容和形式?jīng)]有限制,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如一段音樂、一份報紙、一個小動畫或者一個PPT作品等,這樣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小組評價等,這種評價方式更公正、更合理、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xiàn)了教學評價的生活化。
總之,生活化教學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是新課程理念得以貫徹和落實的必然選擇,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對此,我認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主動貼近中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多樣性的學習需求,多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情境,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快學生信息化素質(zhì)的養(yǎng)成與提升。
參考文獻:
[1]沈偉林.貼近生活 打造活力課堂——初中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例談[J].關愛明天,2015(6).
[2]崔紅軍.淺析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教學探究[J].教育,2016(6):153-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