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教學實踐的重要條件,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語文教學是把課文每一件具體生動的事,每一個個性鮮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淺出的話,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作用于學生的耳目,滲透于學生的心田,令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碰到原本可以講得很生動有趣的課文,但由于教師不善于口頭表達,從而無法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沉悶死板,終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說明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師生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的效率。在教學中,如何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語言美
語文學科除了它的科學性之外,還有一個其他學科很難具備的藝術性特點。因此說,語文教學真正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高度統(tǒng)一體。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使這種完美統(tǒng)一得以展現(xiàn)的中間媒介,便是教師規(guī)范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教師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人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把學生帶進瑰麗的知識殿堂,并開啟心智,陶冶情操,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更好的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服務”。
二、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準確性、精要性
課堂教學中的語言一定要規(guī)范,規(guī)范是技巧的前提。教師對原始概念的剖析,定理、原理的闡述等都必須用專業(yè)術語來準確表達,堅決摒棄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語言。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不斷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從而準確地把握現(xiàn)行教材的每個知識點,做到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教師的語言應該清楚明白,準確嚴密,邏輯性強。特別是在講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時,語言的準確與否是十分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和規(guī)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才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教學語言的嚴密、準確,有助于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學生正確地掌握新教材的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生動趣味性
教師的語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接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激發(fā)學生愛學語文的基本手段。課堂語言是否清晰、準確、簡練、生動,是否有藝術感染力,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每篇課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歡樂、或悲傷、或熱愛、或憎惡、或抑揚、或低沉……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有時像戰(zhàn)鼓催征,雄兵開拔;有時如綿綿春雨,滋潤心田;有時像江河奔流,一瀉千里。因此,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要有一定的生動、幽默性。新的課改理念要求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能熟練地運用專業(yè)用語,同時還要善于在“標準化”的語言中適時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語言,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調味劑”,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増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緩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會利用幽默來提高教學的效果。嚴肅有余、活潑不足的語言,往往會壓抑學生的求知欲,容易堵塞學生的思路,而風趣文雅的談吐,卻能“以聲傳情,以音動心”,給學生一種親切之感,有利于溝通師生感情,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
四、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通俗性、統(tǒng)一性
教學語言應是介于生活口語和書面文學語言之間的符合語言規(guī)范,生動活潑而又莊嚴周密的冼煉化的語言。它是知識性和教育性的統(tǒng)一,是規(guī)范性和體裁性的統(tǒng)一,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統(tǒng)一,是豐富性和凝煉性的統(tǒng)一,是抒情性和啟發(fā)性的統(tǒng)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統(tǒng)一,也是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統(tǒng)一。不同的課使用的課堂語言也應像不同的文章一樣,講究章法結構和遣詞煉句,根據(jù)課文、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的的需要,時而選用描寫性語言,時而選用敘述性語言,時而選用議論性語言,對不同內容、不同情調的課文,應用相應的語言給予表達,或感情奔放,或脈脈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這樣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趣、導之以法。教學用語既要有生活中經(jīng)過錘煉的活潑的口語,又要有優(yōu)美嚴密的書面語言,教課是讓學生置身于優(yōu)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五、課堂語言的激勵性
心理因素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課堂中,教師每一句可能自以為無意性的評語,往往會左右學生聽課情緒,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學生的隨意性評語變?yōu)榭杉ぐl(fā)學生更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興趣,強化效果。如“真不錯!”這樣簡簡單單一句評語,會使學生信心大增,特別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學生。又如當某學生被提問時答案與正確答案出入較大時,教師假使能親切和藹地對他說:“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與這個問題的正確思路稍有出入,換一個角度想想,或許會有新發(fā)現(xiàn)的。”這樣就激勵了被提問的學生,使他有了進一步思考的信心。
總之,好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應當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每一堂課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為它畢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書。語文教學真正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高度統(tǒng)一體,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使這種完美統(tǒng)一得以展現(xiàn)的中間媒介,便是語文教師規(guī)范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語言。我覺得教師要注重教學的語言美,語言的準確、精要、通俗、幽默便于提高語文的課堂藝術;注重課堂提問藝術,讓提問成為一種身心的愉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成為一個會說的人;讓課堂活躍起來。
參考文獻:
[1]黃貞意.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化初探[D].廣西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
熊昌蓉,本科,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