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懿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75)
2010—2016年國內學習遷移理論研究文獻綜述
張 懿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75)
本文以2010—2016年國內體育期刊發(fā)表的關于學習遷移理論研究的論文報告、學位論文為分析樣本,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在中國知網、百度學術進行相關文獻搜索,從論文的數量、文獻中的研究方法、學習遷移理論在學科之間的應用研究、概念研究、影響因素等方面描述國內對學習遷移理論研究的基本情況,以及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與建議。通過整理分析得出近年來學習遷移理論在國內的研究現狀以及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國內;學習遷移理論;文獻綜述
學習的遷移是從一種操作環(huán)境到另一種操作環(huán)境的學習遷移,是技能學習和操作的一個構成部分。學習遷移原理是教學課程設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一種傳授知識的重要方法 。從理論的觀點出發(fā),它能幫助我們理解學習的過程和運動技能操作的本質過程;從實踐的觀點出發(fā),在對運動技能的學習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以及能夠對練習結果進行有效的評估。
本文主要以國內最大的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為研究范圍進行文獻資料查閱,以關鍵詞“學習遷移理論”以及從2010—2016年時間段進行精確檢索,并對搜集的論文結合人工篩選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研究者在2010—2016年期間論文共有28篇,期刊論文共有19篇、碩士論文共有6篇、其他論文(國際會議、國內會議以及報紙)只有3篇。從2010—2013年期間,期刊論文與碩士論文的研究相對缺乏;隨著各學科交叉發(fā)展,2014年起,對于學習遷移理論研究的范圍逐漸擴大??梢钥闯?,在2014—2016年對學習遷移理論的研究趨勢逐漸上升,但是在研究的的深度還需加強,2015—2016年碩士論文僅有2篇。(表1)
通過對文獻中研究方法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在研究學習遷移理論方面基本研究方法有5種,其中文獻研究法與案例分析法相對普遍,分別占總數量的38%和35%;實驗研究法與調查法在這個研究中使用頻率較低各占10%;最后,在文獻中明確提出使用定性與定量分析法的文獻僅占到7%。數據表明,國內諸多研究中以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為主,相對于實驗研究相關方法使用較少,對于科學研究缺少實驗研究的數據。
學習遷移理論的最終目的是與實踐相結合,發(fā)展學生學習遷移的能力。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國內諸多研究學者將各個學科理論與實踐結合,本文從不同學科的應用、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以及學習遷移發(fā)展的策略進行分析闡述。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結果。學習遷移理論是一種對實踐的指導。在每一門學科中,理論都必須應用于實踐之中。由圖1可知,學習遷移理論論文在社會學科2輯中所占比重最大,占總數的55%;哲學與人文科技學科次之,占20%;其他學科的研究相對較少。例如,英語、數學、信息技術與學習遷移理論之間的研究較多。例如,邢瑩瑩在高中教學研究中認為要善于設計學習遷移問題、開發(fā)數學教材以及細心設計教學步驟,引導學生知識遷移;吳玲 等人在計算機硬件立體化實驗教學的研究中認為可以通過學習遷移理論重建計算機硬件實驗課程體系,加強學習遷移對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為現代計算機硬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而對于工程科技、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等方面的研究甚少。對此,在進行相關研究時,我們可多考慮其他交叉學科或是相對冷門的學科進行研究。經過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在現實的教學中,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具體的應用于實踐,落實到實踐中。
表1 2010—2016年學習遷移理論論文年限分布情況
圖1 2010—2016年學習遷移理論論文分類情況
學習遷移理論是關于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影響的研究,是學習過程中普遍且是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任何一種學習都會受到已有的知識結構的影響,只要有學習就會產生遷移。在研究論文中發(fā)現,李君寧 對中學音樂教學研究中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包括音樂學習的相似性、對原有知識結構的認知、學習的定勢以及個人相關因素的分析;王金 等人在對C語言教學中指出學習遷移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包括學習態(tài)度和智力水平、認知結構和思維定勢以及學習情境的相似度,對其3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吳曉英 在初中生物課堂滲透學習遷移理論的實證研究中提出教師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科知識基礎和個體差異、教材內容以及編排體系、評價制度、學校以及其他因素是影響學習遷移規(guī)律運用的主要因素。綜上所述,研究中主要以主體與客體為影響學生學習遷移理論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現代信息化時代,各個學科都存在交叉發(fā)展,對于其他學科的遷移影響也不可忽略。
發(fā)展策略主要是指根據形勢發(fā)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以及為實現目標而進行的方案集合。學習遷移發(fā)展策略的研究也是根據不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影響因素而提出不同的行動方針。例如,馬玉輝認為,對高中物理教學學習遷移理論的發(fā)展可以從搭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加強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會使用不同的遷移方法3個方面進行分析;吳曉英 認為,提高學習遷移能力的策略包括,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將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李君寧認為,學習遷移的發(fā)展需要了解學生原有知識結構、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范疇、與音樂情境相結合。
學習遷移理論研究中大部分都屬于對某一具體學科的引用研究,特別是在對某一學科的教學應用居多。多數研究者涉及視角的范圍比較狹窄,僅僅只對單一的學科進行分析,沒有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聯(lián)系。據了解,英語、數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在學習遷移理論中的研究遠遠多于醫(yī)學、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對于體育、美術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
調查文獻中,多數以文獻資料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方法為主,研究方法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缺少有力的例證研究。在研究中,最具有科學依據的研究方法是根據實驗法、定性定量法進行分析,以此研究的結果才會更加有說服力、可靠。
在調查樣本中(表1),期刊論文有17篇,碩士論文有6篇。就論文形式看,多數研究者對于某一學科的學習遷移都只停留在淺顯表面的研究,缺乏深入細致的探究。內容研究中研究學習遷移理論的方法、策略以及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占多數。而對于內容的多樣性、觀點的創(chuàng)新性甚是少見。
橫向研究是指在某一時刻點上,對某一失誤或社會現象所進行的的“橫截面”的研究;縱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對同一個或同一批被試對象進行重復深入研究。在進行某一研究時我們應擴該大相關研究的視角,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分析,加強對某一學科的深入進行探究,加強橫向與縱向研究相結合結合,使研究結果更加合理。
研究方法的選擇會決定研究內容的有效性以及結果的準確性。研究時應多采用新方法去解決新老問題,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傳統(tǒng)的、前人已有的研究方法中,發(fā)揮信息時代優(yōu)勢,采用創(chuàng)新的研究方法比較分析更有利于研究結果的準確和可靠。
研究發(fā)現,多數研究都只是簡單的論述,沒有做深入的調查與研究,導致研究的內容不夠新穎、深入,在今后的研究中,對于老問題要有新視角、熱問題要有新觀點、難問題要有新思路,根據學習遷移的理論方法,豐富和深入研究內容的發(fā)展。
學習遷移理論是保證學生在跨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是完善和操作的重要途徑。在現代教學研究中,更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服務于實踐。同時,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研究內容,不斷提高學生學習遷移的能力。
[1] Richard A. Magill.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eventh Edition)[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2] 刑瑩瑩.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交際月刊,2014(5):148.
[3] 吳玲、惠麗.基于計算思維的計算機硬件立體化實驗教學的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6(9):92.
[4] 李君寧.學習遷移理論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5] 王金娟,段珊,周群,等.學習遷移理論在C語言教學中的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6(9):92.
G80-05
A
1674-151X(2017)20-1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79
投稿日期:2017-08-07
張懿(1994—),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