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華
(河南省漯河市中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漯河 462000)
不同檢驗方法對梅毒不同時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研究
王鳳華
(河南省漯河市中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探討3種不同檢驗方法在不同時期梅毒檢測中的敏感性及特異性。方法將2010年12月‐2015年12 月在該院治療的90例梅毒患者作為實驗組,同時間做健康檢查結果正常的90例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對實驗組與對照組行3種不同的檢驗方法并觀察檢驗方法的敏感性及特異性。結果實驗組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3種不同檢驗方法的特異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的敏感性要明顯高于其他兩種檢驗法方法的敏感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診斷梅毒的敏感性及特異性較高,且操作簡便更適用于臨床。
不同檢驗方法;梅毒;不同時期;敏感性和特異性
梅毒是目前常見的性傳播疾病[1],該疾病的傳播方式包括性交、母嬰及血液傳播等,也有臨床表明通過公共物品的接觸也會傳播梅毒。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對梅毒病毒不存在天然抵抗力,因此一旦人體接觸到梅毒病毒必定會被感染,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生活觀念的開放致使梅毒發(fā)病率的上升趨勢明顯,對人們的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梅毒如果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可以使患者預后達到有效改善,控制梅毒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預防和早期確診[2]。本文通過對2010年1月‐2015年1 月在本院健康檢查發(fā)現(xiàn)梅毒的90例患者進行不同時期梅毒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將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90例梅毒患者作為實驗組,同時間做健康檢查結果正常的90例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實驗組中有男60例,女30例;年齡26~55歲,平均(37.6±4.2) 歲,按照梅毒病期分型有一期患者32例及二期患者58例。對照組中男61例,女29例;年齡25~56歲,平均(36.6±4.1)歲。
梅毒的診斷標準包括患者臨床出現(xiàn)軟下疳及生殖器皰疹等癥狀,男性患者的陰莖及龜頭等部位出現(xiàn)固定性藥疹或結核性潰瘍等癥狀,女性患者出現(xiàn)急性女陰潰瘍癥狀等。梅毒一期的標準為患者感染部位發(fā)生潰瘍等癥狀,梅毒二期的標準為患者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等,梅毒三期標準為樹膠腫損害及胃、耳、眼、神經及心臟受累等[3]。
采集180名受檢患者3 ml的靜脈血加入10%(v/v)抗凝劑混合,靜置10~20 min后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模式為2 000~3 000轉/min,分離血清后放置于冷凍室中保存并在24 h內完成檢測。將分離好的血清標本分別采用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驗,3種不同檢驗方法的試劑均由知名廠家提供,且嚴格按照使用說明執(zhí)行相關操作。
敏感度=陽性患者/(陽性患者+假陰性患者) ×100%;特異度=陰性患者/(假陽性患者+真陰性患者)×100%。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3種不同檢驗方法的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通過統(tǒng)計對比發(fā)現(xiàn),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在梅毒中的特異性為97.3%,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在梅毒中的特異性為97.3%,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實驗在梅毒中的特異性為98.9%,因此3種不同檢驗方法的特異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在梅毒中的敏感性97.9%,明顯高于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在梅毒中的敏感性91.1%及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實驗在梅毒中的敏感性95.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經3種不同檢驗方法的陽性檢出率對比 例(%)
表2 不同檢驗方法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對比 %
常規(guī)診斷梅毒的方法包括觀察患者臨床癥狀、依據患者流行病史及實驗室檢測等[4],但臨床診斷效果并不理想。南亞及東南亞為發(fā)病重災區(qū)。我國近年來的梅毒發(fā)病率上升趨勢明顯[5],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梅毒是我國性傳播病例報告最多的一種[6]。梅毒只發(fā)生于人類,病原體是梅毒螺旋體,傳染源主要是顯性及隱性的梅毒患者[7]。性接觸、血液、母嬰傳播等都可以成為傳播途徑,性接觸能達到傳播途徑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病情處于潛伏期的梅毒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不明顯,而錯過治療時機致使疾病發(fā)展到晚期就很難治愈,因此梅毒的早期診斷對于梅毒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梅毒血清學檢測法是實驗室檢測中最為簡便的診斷方法,常被用于梅毒的排查[8]。本次研究中選擇的3種檢驗方法在梅毒檢測匯總均有較高的特異性。梅毒引起患者產生的非特異性的抗類脂質抗體,在多種疾病檢測中均可表現(xiàn)為假陽性,因此特異性不高的檢測手段不適用于梅毒診斷。
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是通過明膠顆粒將梅毒螺旋體抗體進行包裹后由基因工程重組制成,特異性和敏感性高。疾病的發(fā)生和變化不影響機體產生的抗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在機體內的終身存在。因此該檢測手段在梅毒不同病程的檢測準確率較高,但該檢測手段的操作較為復雜,不適用于所有梅毒患者的診斷。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與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的原理相似,不同的是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是利用紅細胞作為抗原載體,抗原為吸附梅毒螺旋體的粉碎物,但該診斷手段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相比而言較低,主要原因是容易發(fā)生自凝,誤診率較高。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的抗原是由基因工程技術合成而成,通過放大生物酶效應來使得檢測敏感性增加。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種不同檢驗方法的特異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的敏感性要明顯高于其他兩種檢驗法方法的敏感性。該研究結果與以往相關研究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證實了此次研究結果的真實及準確性,也提示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操作簡便,特異性及敏感性高,更適用于臨床。
綜上所述,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實驗的敏感性較差,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雖然敏感性與特異性較高,但操作較為復雜,因此上述兩種方法不適用于臨床。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診斷梅毒的敏感性及特異性較高,且操作簡便更適用于臨床。
[1]夏玉玲,李輝,周玲,等.不同檢驗方法對梅毒不同時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3,17(5):811-812.
[2]姚蘭.不同梅毒檢驗方法結果的臨床分析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31):128-129.
[3]孫乾敏.用三種不同方法檢測梅毒抗體的準確性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10):44-45.
[4]姜同峰.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實驗與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在梅毒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8):7506-7507.
[5]劉利剛.不同檢驗方法對梅毒不同時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6):364.
[6]朱建萍.梅毒的三種血清學檢驗方法的比較[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16,27(2):44-46.
[7]徐成芬,吳曉.不同檢驗方法對梅毒不同時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4,1(10):49-51.
[8]金寶生.不同檢驗方法對梅毒不同時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3):5454-5455.
R759.1
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09.032
2017-06-11
(張立芳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