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軍
今教育改革層出不窮,數(shù)十年的探索,模式大體有:情境教學法,閱讀教學,體驗教學,開放教學,三步六段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qū)動,小組合作,暗示教學,網(wǎng)絡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愉悅教學等。還有高效課堂,翻轉(zhuǎn)課堂,生命課堂等教學探索,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最近幾年,隨著“幕課”(即“大型網(wǎng)上公開課程”)的崛起,中國教育,目光轉(zhuǎn)向國外,似乎教育可以一夜之間功成名就。但冷靜觀之,教育的復制難以成功,一個個教育改革,多成“泡沫”。我們的小組合作與導學案教學探索,效果也不理想,不得不讓我們對教育的實質(zhì)加以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源在哪里?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其實教育本質(zhì)千年經(jīng)典已經(jīng)明示,奈何我們多漠視而已,今試復述之。
教育的本源來自誠敬,來自自己。
誠敬是教育之源,是修學之本。誠敬內(nèi)涵包括性德,自然,與尊重。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即定力,責任,真善,禮敬,價值。
誠敬是性德:
性德于天臺宗特用“德”字。眾生于本性所具足之先天能力,稱性德;而依修行所得之后天能力,稱修德。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里面,把性德歸納為四條。
第一條「隨緣妙用」。我們是隨緣,我們不是妙用,我們隨緣起用全是煩惱;把隨緣統(tǒng)統(tǒng)用作妄想,攀附,貪念,用錯了。妙用是什么?隨緣里面遠離妄想分別執(zhí)著就妙了。第二條「威儀有則」,那就是生活在這個世間,所表演的都是給一切大眾做最好的榜樣,第三條「柔和質(zhì)直」,這是講我們?nèi)粘I罟ぷ?、處事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要溫和,最后一條「代眾生苦」應當舍己為人。
誠敬是自然:
“自”字的本義是鼻子。“然“與“燃”是古今字。“然“字的本義是火燒狗肉,即燃燒;引申義是肉身是因緣和合而成,老子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p>
自然之本質(zhì)。自然即是自己如此、這樣、那樣。相對于萬物時即言為它自己如此。它在一切之中,包含萬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永恒不變,循環(huán)往復,它生育萬物,養(yǎng)育萬物,運行萬物,萬物順它者昌盛,逆它者衰亡。它無形無情無名,圣人強名曰道。
誠敬是尊重:
古語是指將對方視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須重視的心態(tài)及其言行,現(xiàn)在已逐漸引伸為承認(充分理解)并接受對方所擁有的一切,不因自己的好惡而挑剔、指責和論斷。尊重指敬重;重視。
歐陽修語 “尊重師友,執(zhí)經(jīng)問道無倦色?!?亦是敬佩;順從,敬重之意。從大處有孔子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睆男∈掠屑s翰·洛克的:“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yǎng)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p>
教育的本源亦是,人天生無好惡,唯由后天習性,環(huán)境熏染而有分別,學習的關鍵是于誠敬中所得。故印光法師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教育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自我,和諧自然,求真向善,獲得快樂與幸福。
一、誠敬表現(xiàn)于定力上
定力指處事中把握自己的意志力?!岸Α笔乔宄裏?、妄想的禪定力之一。世人學成一門技藝、成就一項事業(yè),也無不要靠定力也。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學文者要靠定力,有定力,方可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起挫折;有定力,方可博覽群書,潛心著述,有所成就。
孩子從小讀書識字,禮貌習慣,同伴游戲,應從認真、專心開始。如認真聽講,專心讀書,不學“小貓釣魚”,三心二意。不受外界影響,荒廢學業(yè)。讀書從習文識字開始,書寫一橫一豎要仔細,身端字直,心平字正。要有恒心,堅持書寫功課,一字一行,齊整干凈。錯誤要立馬糾正。父母手把手教,附近不出噪音,移動的畫面,影響的人事。孩子累了要堅持片刻,寒暑不綴,家校同似。禮儀誠實,心中起敬。則孩子學習品質(zhì)日久天成,經(jīng)后學習才有成就。
定力成,學生品質(zhì)專注,心清凈,則智慧顯。而今認為創(chuàng)新是“放開”孩子思維,誠不知思維亦有正邪,若走上歧途,創(chuàng)造的就是欲望與混亂。要正思維,正定聚,放下執(zhí)著分別妄想,以致出神入化,物我兩忘之境。才能利國利民,自利利他。學生“定力”未成,素質(zhì)上不去,成績學識一團糟,出問題責任推給教師,則不僅害孩子,而且害了學校,實為大誤也。
二、誠敬表現(xiàn)在責任里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身處社會的個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和條文,帶有強制性。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zhì)的重要指標。責任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丘吉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責任有:
父親養(yǎng)育,教導孩子,母親關心陪伴孩子;父母共同營造和諧、團結、平等的育人家風;為孩子吃穿往行,對老人問寒慰勞,施藥看病,生養(yǎng)死葬的責任等;對孩子的學問,指導與考察,基本禮儀的示范;規(guī)矩與懲戒;為孩子游戲當配角的責任……
今教育家庭父母責任缺位,教育必難獲成功,更不用說捷徑了。如同“父母投資三十萬,還你一個愛因斯坦”的口號了。這種物質(zhì)投資與教育無關痛癢,而親情、陪伴、與輔導才是教育成功的真諦!
對于老師層面的責任,因教育法規(guī)與老師考核眾多,老師繼續(xù)教育與培訓層出不窮,現(xiàn)今理論書籍汗牛充棟,不再述說。
三、誠敬表現(xiàn)在對真善美慧的認同、護持下。
誠敬表現(xiàn)在對真善美慧的認同,而對負面,陰暗,不善,虛假,貪婪,嗔恨的避離、勸進、轉(zhuǎn)化。今學生見時尚,潮流,偶像,名利,財富,欲望,立刻充足了精神,像打了嗎啡似的亢奮。而對于書本課程,語數(shù)物理,計算繪圖,記憶與思維的學習立馬似蔫了的茄子,無精打采。
社會風氣倡善艱難,而惡行不少。碰瓷訛詐,貪婪成性,人們過渡索取,私欲膨脹,飲苦食毒,人與自然,人與天地關系失衡。全國霧霾天氣污染亦是天人關系不當所致。關鍵原因是法律中對于人性的惡,未有約束。而口頭倡善難敵謊話后的法律追索。如老人碰瓷,在傳感器不多而貪婪的社會環(huán)境中,好心難做好事。依法治人,才是經(jīng)后教育的思考方向。endprint
教育問題無不如此,現(xiàn)科學技術日新月夜,網(wǎng)絡與手機普及。按理說大利于人,但觀之卻不敢恭維。學生利用手機網(wǎng)絡學習?課堂上上網(wǎng)聊天,社交顯擺。多是言情愛欲,暴力視頻,淫邪妄想。虛擬空間對于獨生子女的情感孤獨有依戀的一面。但過于迷戀,網(wǎng)交戀情,托附終身,出家遠游等問題百出。負面宣傳對于未成年影響極大,法律限制未成年人上網(wǎng)從時間上入手不是根本,而要從網(wǎng)絡內(nèi)容上加強審查與設置瀏覽權限才是正道。學校網(wǎng)絡僅可限時上網(wǎng),上課期間關閉無限網(wǎng)絡,效果不著。
網(wǎng)絡學校流行一時,“幕課”(即“大型網(wǎng)上公開課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斯坦福大學教授聯(lián)合開辦了“人工智能”的網(wǎng)上免費公開課程,一下子在全球招攬了16萬學生,比斯坦福歷史上教育出來的學生總數(shù)都多,被歡呼為一場教育革命。然而,根據(jù)最近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院對上百萬使用“幕課”的學員的追蹤研究,那些注冊了課程的,僅有一半曾經(jīng)上網(wǎng)聽過課;真正能夠完成課程的,僅占4% 。如果以百萬計算,那就不過區(qū)區(qū)400人而已。學生在自由上網(wǎng)學習的同時,雖更自由,但更能不受老師約束,進而偷看網(wǎng)上不良信息,玩網(wǎng)絡游戲,而學習誠敬不足,效果可想而知。
中國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出在我們的學生,家長,老師上,出在我們的功利主義的文化上?!聂敯捉淌谡Z
所以在一個沒有誠信,或者誠信不夠的社會,要靠這一套全面的衡量標準(選拔人才)會存在很大的挑戰(zhàn)。中國的教育問題不是,至少不完全是高考的問題。
學生做作業(yè),多是copy,請人代寫。不認真,書寫潦草,紙面污跡。有的畫有漫畫,注有臟話,謄寫言情詩詞,肉麻文句??荚嚾笔д\實,帶手機,夾紙條,抄書本,老師制止,學生哪里羞愧,自覺,不打老師就好,何況,就是打老師,也不會受罰,最多去辦公室邊喝茶邊聽老師抱怨。更不用說上課,活動,班級日常衛(wèi)生,值日了。規(guī)矩與紀律消失,心中未有敬畏,教育便形同虛設。這就是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
四、誠敬表現(xiàn)在榜樣垂范,誠實禮敬中。
榜樣教育是指引導受教育者學習他人的模范行為或英雄事跡,以促進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發(fā)展。好的榜樣是某種思想品德的具體體現(xiàn),具有生動、鮮明的形象,使人們對行為準則、道德規(guī)范易于理解,易于效法,能使人們受到感染和激勵,因而具有強烈、深刻的教育作用。
教師榜樣雖可參照,但沒有約束學生的權力,家長(與學歷無關)榜樣作用較大,教育實踐表明,好學生出自好家庭,家長模范作用強于教師,今之教育缺失約束,故效果不如古人。
古時教育在寺院,道場,家族(私塾)。而寺院教化在近代,因《壇經(jīng)》中的“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觀念,后人執(zhí)此一端,以“心不懈慢”為由而輕慢持戒對言行的約束。且后對于僧人出家未有考試,所以僧團日漸衰落。與中國新世紀教育同似,對學生約束不力,學生誠敬不足,但欲望風靡,不務真常,則教育衰落。
20世紀30年代時,民間教育以家族為主,英雄偉人民間傳唱,忠孝倫理深入人心。雖科技知識不如歐美,但人倫道德教育強于歐美,所以教育大家輩出。從中國出洋留學的才子,智慧,定力,人生價值觀不比西方差也。
五、誠敬表現(xiàn)在價值中。
美國博士威廉.N. 戈茲曼在《價值的起源》中探尋了價值源于借出,放債。古之借貸,因寺廟,修道院中施主的供奉,貨資豐盈,社會個人從寺院借貸以應急,以后借主以時間為期承諾償還。寺院(當鋪)是銀行的始祖。借據(jù)憑證、合約協(xié)議后來出現(xiàn)。借貸的價值在于物資優(yōu)先權出租給債務人,將它的價值轉(zhuǎn)移到未來某個時期。用時間換取空間實物,以便未來更好的利用它,且還會得到“補償”,而這種優(yōu)惠在后期才用利息來計算。價值的根本在于借貸雙方的誠信。這種一諾千金的價值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未有舍,哪有得。世上不乏妄圖一夜成名,攀附取巧,嫁婚騙財,希求博彩中獎,股票唱空,微信套股之人。實不知價值的由來,終庸庸度日,戚戚寡歡。真正大富大貴非誠敬、忠孝之家莫屬,哪里有見蠅頭小利而舍本質(zhì)啊。
真正價值在于子孫的教育。
而今教育投資是,爭進名校,角力起跑線,藝體全能,密集輔導班,入中介名流,上 IMB工商管理碩士班,口號是“投資三十萬,還你一個愛因斯坦……”若是如此,則古語“富不過三代”從何而來?可見望子成龍之心日盛。而不見網(wǎng)絡泡沫,樣本失真,正中急功近利之弊啊……不知付出,未在子女身上予陪伴,親情與輔導,僅問得利,必然是父母外出掙錢成名,而家庭孩子問題百出的結果?,F(xiàn)今認為保姆可抵母親,老師可代父母,實是偏見,不知教育根源在于誠敬之實啊。愛因斯坦無可替代,各人父母亦不可替代。誠敬――父母亦不可替代。誠敬與環(huán)境是教育的必要充分條件。立足自身,找到本源,教育才可興。
今人對于誠敬修學不以為然,徒認為是迂腐落后。不識教育與國力,物質(zhì)與精神的關系。教育是于知識、精神層面的修養(yǎng),窮則獨善其身,達(時勢)才可兼濟天下。今物質(zhì)充盈,學生素質(zhì)難到高了?曾國藩寅夜讀書未成,而梁上盜賊已可熟誦,可知求學的奧妙。
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政治動蕩(勢力爭雄)而教育不衰,又似如何?先秦諸子百家,大賢輩出,道、德、仁、義、禮、刑、兵,各因時勢、眾人根性不同而教化不同。法家、道家、儒家、陰陽家、名家、墨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縱橫家等百花齊放,成果斐然。
今人只見小利,見利忘義,趨炎付勢,聞風騎墻者居多,則禮儀廢必刑法出,刀兵興,又似春秋之勢,而誠敬之心失也。似今人看誠敬為荒謬,比作阿Q, 視之愚蠢,實不知老莊大道返樸歸真之妙。而秦平七雄后,雖能國定偃兵,但未撫民以靜,休養(yǎng)生息,以致國滅,不為窮乎。
只知其勢,不知其變,故今教育衰微,青少年猶受其害,校園暴力,傷害事故頻出,學生不敬師長,不孝父母,以未成年可以妄法自居,學業(yè)未成,妄想不減,實為日后大亂之源。而中國資源將竭,發(fā)展紅利將盡,污染成勢,人才將有斷涯之險,發(fā)展難以為繼。故今以誠敬之理奉之,望教育大家齊倡,興中華教育實業(yè),利國利民,還教育真相,感圣賢本懷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