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勇
初秋的一天,記者走進宜春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室。訓練室里,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在快樂地游戲、訓練,有的在晃動平衡木上練習身體平衡,有的在練習滑板,有的在玩敲擊果蟲游戲……孩子們稚嫩的小臉蛋上有的綻放著笑容,有的略顯緊張,雖然是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但與普通孩子愛玩、好奇的天性沒什么不同。略有不同的是,在他們游戲、訓練的同時,總有一位溫柔可親、耐心細致的老師在一旁做著輔助、記錄工作,幫助他們達到訓練目標,記下他們的點滴變化和進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彭珍平伴隨著一個個聽障、智障孩子不斷跨越生理和心理鴻溝,不斷超越自我,也讓許多原本在痛苦中煎熬的家庭看到了曙光,她的人生也在這種付出中變得豐厚。
盡管有人會帶著幾分異樣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這一職業(yè),有人會覺得這比普通教育艱難,但在彭珍平看來,特殊教育和其他職業(yè)并沒有什么不同,反而通過和那些不平常的孩子們的朝夕相處,讓她深入了他人不曾踏足的世界,也收獲了更多感動,成為讓她不斷回味和珍惜的美好片段。
自1995年從南昌幼兒師范特教班畢業(yè),彭珍平已投身特教22年。因為一直以來的突出表現(xiàn),今年,她被光榮地授予了江西省“師德標兵”的稱號。
[22年堅持和全情投入,為了需要照顧的特殊生命]
“彭老師,我好想你啊,到銅鼓來玩吧!”彭珍平帶了兩年、如今已回到銅鼓,轉(zhuǎn)入普通學校就讀的小凡還時常會想念她,會打電話給她。小凡在彭珍平等幾位老師的照顧和指導下,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如今已轉(zhuǎn)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這可稱得上是一個小小的奇跡,也讓小凡的家人驚喜不已。小凡的父母經(jīng)常通過微信表達對彭珍平的感激之情:“回想自己帶著小凡初來宜春特殊教育學校時,焦慮急切又無助。但當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老師都非常有愛心,學校氛圍非常溫暖時,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后來小凡在老師們的教育下有了不小的進步,特別是在您給他上了個訓課后進步明顯。她就這樣在這個原本陌生的環(huán)境中快樂地學習著,慢慢變得熟悉和喜愛這兒的一草一木和這兒的人。回想過往,對您和兩位老師除了不舍,感激之情更是無法言說,特別特別感恩小凡能遇見您!”
從22年前踏上特殊教育崗位到如今,彭珍平已改變了許許多多像小凡這樣孩子的人生軌跡,讓他們走出生命的沼澤,擁抱新的生活。“我剛畢業(yè)那年,教的是宜春市二小開設的一個特教班,當時教學條件艱苦,沒有很多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因此對待那些孩子,我必須花費更多的精力和耐心。雖然那時自己也很年輕,也沒有照顧孩子的經(jīng)驗,但我時常告誡自己,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一定要做好,要對得起孩子,對得起家長和社會的托付!”
“上課的時候,剛開始很多孩子都坐不住,根本聽不懂指令?!迸碚淦秸f。
她必須習慣,她一遍一遍地教,孩子一遍一遍地學,又一遍一遍地忘。她必須習慣,孩子們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沒來由地哭鬧、沒來由地推撞、隨意地在教室來回走動。她必須習慣,她不僅是老師,更是“媽媽”和“保姆”,孩子的吃喝拉撒,她全都要管。每個早晨,她都要幫他們整理衣服,梳理弄亂的頭發(fā);手把手地教她們刷牙、洗臉;定期幫他們修剪指甲;隨時給孩子擤鼻涕、擦口水;當孩子大小便失禁,她趕忙找來干凈的衣服為其擦洗替換。有的孩子晚上不肯洗腳,她就把洗腳水倒好,兌上涼水,端到寢室,親自給他洗干凈。為了消除家長疑慮,她手機24小時開機……20多年來,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學校,以愛心、耐心、細心和堅忍,守護著這些特殊孩子的成長,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引領他們回歸主流社會。
由于這些特殊孩子的生理有缺陷,往往心理更為脆弱和敏感,因此對于他們而言,有效的心理安撫更為重要。彭珍平就特別注重情感教育,把這些孩子當成正常兒童看待,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鐘鶴是一位個子較高、皮膚白凈、樣子斯文的男孩,由于小時候溺水,大腦受損,導致智力發(fā)育不良,且情緒不穩(wěn),有暴力傾向。他時不時地會推桌子,扔東西,敲打教室門,嚴重時還與同學吵架、打人,很多學生都被他扯傷、抓傷過,任課老師都對他非常頭疼。對于能不能教好鐘鶴,一開始,彭珍平也有點忐忑和迷茫,但她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直面困難,用他能夠理解的和表達的方式去引導他,通過各種方式與他進行心靈的對話。“小鶴,老師知道你想跟同學們一起玩耍、學習,以后老師讓同學們都跟你做朋友,你對他們也要更友好,不要打他們,好嗎?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眼前的彭老師親切和藹,臉上掛著母親般的溫和笑容,鐘鶴被觸動了,聽懂了一般點了點頭。自那以后,鐘鶴的情緒逐漸穩(wěn)定下來,彭珍平也關注著他的日常行為,一旦他有情緒失控的苗頭,就立即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如今,鐘鶴已經(jīng)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上課也能認真聽講了,與同學們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了,經(jīng)常能聽到他開心的笑聲。
學校聾部實行的是寄宿制,學生大多數(shù)都來自農(nóng)村,家庭條件不是很好。除了正常的教學,彭珍平會在輪值班和晚上查班時,同他們聊聊天,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
聾啞學生鐘錢德、龔麗平都是農(nóng)村孩子,生活特別困難。2012年冬天的一個早上,天氣很冷,彭珍平看見他們穿著都很單薄,凍得瑟瑟發(fā)抖,鐘錢德的小手凍得像兩個小饅頭。見此情景,她立即跑回家拿了些厚的衣服給他們穿上,同時,把自己的暖手袋焐在小鐘那凍傷的小手上。第二天,她又找出一大包兒子的衣服、鞋子送了過去。自那之后,在每年冬天來臨之前,彭珍平都會給一些困難學生送去冬衣。
聾啞學生張麗平時喜歡手工制作,于是她特地給她買來一些關于手工制作和服裝設計的書以及光盤,引導她朝這個方向發(fā)展,如今張麗已經(jīng)進入宜春市一家服裝廠從事設計工作。
在學生們的眼里,彭珍平不僅僅是老師,更是知心朋友。許多學生畢業(yè)后都會找她談心,通過電話、QQ等方式與她保持長期聯(lián)系,說說自己的工作、生活近況。
22個寒來暑往,22年精心呵護,彭珍平用特別的愛把殘障兒童領進了生活的大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無悔、無私的高尚師德。
[深入實際,推動學校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2007年擔任教務主任后,彭珍平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堅持以校為家,每天深入校園的每個角落,了解師生疾苦,排查隱患漏洞,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她積極構(gòu)建學生與學校、老師與領導的溝通平臺,充分調(diào)動廣大教師和全體學生的工作、學習積極性,她也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老師、教師眼中的好主任和領導的好助手。
為了改變學校招生難的局面,也為了摸清當時袁州區(qū)適齡殘疾兒童的入學情況,2014年暑假,彭珍平深入到每個鄉(xiāng)村去摸底。通過努力,學生增加了,但負責招生的她和校長看到一個個殘障孩子家長臉上露出的愁容,總是沒法安心。在校長的帶領下,她和老師們又積極投身到為貧困學生的捐款助學活動中,學校所有教師的愛心已深入每個特殊孩子的家庭,深入到每個學生和家長心里。
“摸摸你的小腳一二一,摸摸你的膝蓋一二一,拍拍你的雙腿一二一……”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四(1)班的幾位學生跟著彭珍平的示范動作做起了熱身運動?!敖裉斓闹X動作訓練課第一項內(nèi)容是平地上蹲站和平衡板上蹲站?!痹谒闹噶钕拢瑢W生較有序地進行蹲站活動,接著她又換上了舒緩的音樂,帶著大家在軟墊上做起了交替半跪加舉手數(shù)數(shù)的活動,還有跳圈投擲沙包、跪走運梅花樁的分組游戲。盡管孩子們的動作有點笨拙不協(xié)調(diào),但課堂依然充滿了歡樂的氣氛。“這些活動主要是提升學生四肢肌肉力量和提高前庭、本體覺統(tǒng)合能力及視動統(tǒng)整能力?!迸碚淦秸f。
“特殊教育里什么最重要,我想說的是專業(yè)?!薄肮庥袗坌倪h遠不夠,特殊教育必須通過教學去改變孩子,而一切行為矯正的前提是專業(yè)預防,這就需要老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專業(yè)判斷力和有效施教力?!睂τ谔厥饨逃?,彭珍平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在新生進入學校后,她對每個學生的各個方面能力進行詳細的評量,結(jié)合最近發(fā)展區(qū),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進而形成班級的目標統(tǒng)整表,開展以生活適應為主和其他課程為輔的單元主題活動,過程繁瑣但非常嚴謹。現(xiàn)如今,學校的康復教育逐漸走上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轉(zhuǎn)道,學校的職業(yè)培訓已初步展開,而這一切與彭珍平的深入探索和努力付出是分不開的。
“特殊不是用來定義我們的學生,而是定義他們克服障礙所需要的專業(yè)支持,當我們給他們有力而恰當?shù)闹С謺r,這些孩子也能夠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達到人生的最高點,也能涂抹出最絢爛的色彩?!迸碚淦缴钣懈杏|地說。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弊鳛橐幻麅?yōu)秀教師、辦公室主任、教務主任,彭珍平深知自己的言行舉止會影響他人。因此,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她都力求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染每一位師生,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須做到。她最信奉一句話就是:“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彭珍平并沒有忘記充實和完善自己,也沒有疏于教學研究,也從未離開過教學一線。她在塑造學生的靈魂同時,也在不斷地塑造自身。經(jīng)過努力,她自考了本科,拿了心理咨詢二級證書。她用自己積累下來的教學經(jīng)驗,豐富著每一節(jié)課堂,帶動著一個個年輕教師成長。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多年來,彭珍平帶出的不少學生已經(jīng)走上工作崗位,走向自食其力;她輔導的教師也已經(jīng)或正在成為學校教學工作中的中堅力量;她主持的省級課題“培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開發(fā)與應用” 2016年已結(jié)題。她還先后獲得宜春市“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省“骨干教師”“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特殊教育是一個充滿無限挑戰(zhàn)的行業(yè)。因為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而這些不幸的孩子更是差異極大。我想做的,就是讓他們真正與正常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彭珍平說,在特教事業(yè)中自己不會止步,會一直揣著夢想朝前走。這,或許就是她這個特教園丁的美麗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