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需要引起警覺的現象:棉花價格的高低依次為澳棉、美棉、巴西棉、其他國家的進口棉、新疆棉、內地棉。連續(xù)幾年的拋儲棉,新疆棉和進口棉幾乎全部成交,而內地棉的成交率只有30%左右,且同等質量指標的價格也比新疆棉低1000元/噸以上。質量和需求決定價格,如今的內地棉究竟是怎么了?
1995年以前,同等指標的新疆棉到內地價格比內地棉低300~500元還不受歡迎,內地棉不但供應國內市場,還大量出口國外?,F在卻反了過來,成了倒數第一的棉花。歸根結底,是因為內地棉質量出了問題,而且是人為的。
筆者曾到湖南、山東、河北、湖北、河南等棉花主產區(qū)的棉花加工廠調查,幾乎所有的棉花加工企業(yè)都不挑揀“三絲”,除了河南省以外,其他80%以上的棉花加工廠都把自己生產的不孕籽回收棉摻入到皮棉中去,摻入的回收棉有一清和二清,一清就是第一臺清彈機回收的纖維,長度有10mm~20mm,二清是第二臺清彈機回收的纖維,長度有3mm~12mm,并且含有大量的棉結,帶纖維籽屑和索絲。有的甚至買其他下腳料摻入皮棉中。我2013年在河北的一家棉花儲備庫中就發(fā)現,一批剛入庫的儲備棉,其短纖維含量高達30%以上。河南商丘幾家棉花加工廠,專業(yè)從事購進皮輥棉摻入水洗棉加工成鋸齒棉。在儲備棉收購的季節(jié),各種下腳料量價齊升,儲備棉收購停止,下腳料的價格立即下降滯銷。同樣的籽棉,皮輥棉的指標要比摻雜摻假后的鋸齒棉指標好得多。
不論是棉花標準改革前的感官檢驗,還是現在的HVI檢驗,“三絲”、短纖維率、有害疵點都沒有作為必檢和計價指標,而恰恰這些指標對紡紗的主要指標條干和棉結含量影響極大。實際情況是,內地棉的長度、斷裂比強度指標都比新疆棉花好,也不次于除澳棉以外的進口棉。從出庫儲備棉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內地棉的出庫檢驗結果,斷裂比強度和長度指標均優(yōu)于新疆棉。但棉紡企業(yè)卻對內地棉望而卻步,一些貿易商也只是對知根知底的內地棉有所問津,生怕購進一批摻雜摻假棉花壓在手中賠錢。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三絲”、短纖維率和有害疵點?!叭z”、短纖維率和有害疵點的檢驗和識別技術要求較高,沒有過硬的檢驗技術很難識別。這也是防不勝防的問題之一。
我國紡織行業(yè)和其他行業(yè)一樣,都面臨著質量提升的問題,對高質量棉花的需求大量增加,面對我國有限的棉花資源,保證棉花質量滿足紡織需要是一個緊迫的課題。首先,要進一步改革現行棉花標準,研制快速檢驗短纖維率、有害疵點、“三絲”的儀器,沒有改革標準之前,可以推廣手扯快速短纖維率檢驗方法,以識別摻雜摻假棉花。
關鍵問題是專業(yè)纖維檢驗機構要加大棉花質量管理,打擊人為摻雜摻假問題。雖然內地棉花產量下降了,但質量管理不能放松。
河南省纖檢機構在棉花執(zhí)法檢查時,到一個棉花加工廠,首先看有沒有挑揀“三絲”,其次到棉花加工車間,查看不孕籽清彈機是否和皮棉清理機有管道連接、不孕籽回收棉是否單獨成包。如果沒有清彈機,毛不孕籽應單獨打包。如果既沒有毛不孕籽,也沒有清理過的回收棉,也不見回收棉清彈機,那就是在地下或很隱蔽的套間里生產。處理方法是責令拆除非法加工的管道,按摻雜摻假罰款。
我國目前糧食庫存積壓嚴重,而優(yōu)質棉花卻供不應求,如果內地棉花質量能滿足紡織企業(yè)的需要,那么內地棉花的產量有望逐年增加。
(作者單位: 金運海,河南省纖維檢驗局;余德芳,南陽紡織集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