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發(fā)布了官方版的“致癌物”完整清單。實際上這份清單的確切名稱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由此可知,這份清單并不是中國發(fā)布的,而是一份由世界權威機構發(fā)布的全球性清單,也適用于中國。
位于法國里昂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隸屬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人類致癌物的研究和評估工作最權威,也最為公眾關注。
顧名思義,人類致癌物就是在人類生活的環(huán)境中,能夠增加人患癌風險的各種因素,包括化學物、化合物、職業(yè)暴露、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從1971年開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就組織專家組,收集世界各國的各種因素與人類致癌危險性的研究資料,并對其作出評價。整個過程比較復雜,簡單而言就是挑選全世界從事相關研究的頂級專家聚集在一起,提交相關證據(jù),并按一定的程序,由專家評議后給出意見。
對致癌物的評價包括的內容非常多,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評估每種因素是不是致癌,致癌的嚴重程度;二是確定致癌物與什么部位的腫瘤有關系,是不是因果關系,已知或可疑的關系是不是可信;三是探明致癌的機制,從根本上解釋致癌物是如何致癌的,使得從人群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得到科學解釋。
最后總結致癌物評價結果,對致癌物進行分類。
現(xiàn)行的分類有四類,分類的依據(jù)是三個標準:在人群中是不是有充分證據(jù)證實致癌;動物致癌性實驗中是不是有充分證據(jù)證實致癌;有沒有其他證據(jù)。
根據(jù)已經獲得的證據(jù),按照上述三個標準,會得出不同的組合,分別歸到以下四類中。
一類致癌物指“對人類為確定致癌物”。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公布了116種,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fā)布的是120種。
歸到這一類的致癌物,說明其對人體致癌證據(jù)非常充分,建議人們應該盡量避免接觸。
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此類因素有很多。比如,吸煙、被動吸煙和無煙煙草,均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與飲食有關的包括酒精飲料、霉變食物產生的黃曲霉毒素、燒烤食物產生的苯并芘、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所產生的亞硝胺、中國式咸魚等,南方人愛嚼的檳榔果也列在其中。
還有一些生物因素,比如幽門螺旋桿菌的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華支睪吸蟲感染等,這些感染因素是發(fā)展中國家癌癥高發(fā)的主要原因之一。據(jù)估計,在這些國家,有四分之一的癌癥由感染因素所導致。因此應盡量采取預防措施,比如接種疫苗來避免感染,定期接受體檢,早期發(fā)現(xiàn)感染,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控制感染向癌癥發(fā)展。
這一類還包括太陽輻射,室外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家庭燃燒的煤和煙草煙霧)。建筑裝修材料使用的苯、甲醛、焚燒垃圾產生的二噁英、醫(yī)療或其他途徑接觸到的X和γ-射線,以及絕經后的雌激素治療,也在此列。
上述致癌物的致癌過程一般很長,受到人自身遺傳背景、接觸時的年齡以及其他暴露影響。換句話說,接觸了上述任何因素或物質,雖然不會馬上得癌,但是患癌的風險確實會明顯提高。所以切勿心存僥幸,應做到盡力避免接觸或暴露。
二類致癌物是“可能對人類致癌”。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公布了357種,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fā)布的是380種。
這一類又被劃分為兩種:很可能是人類致癌物;可能是人類致癌物。
不同分組并不代表致癌性的高低,只代表現(xiàn)有致癌性證據(jù)的水平高低。同樣,對于一類和二類致癌物,其區(qū)別也在于證據(jù)水平。一類致癌物的證據(jù)是板上釘釘,二類致癌物則是有重大嫌疑。
這一類中,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包括超過65℃的熱飲、腌制蔬菜、滴滴涕殺蟲劑、汽油、柴油、鉛、樟腦丸的主要成分萘、會陰使用的滑石粉等。
有意思的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食用紅肉列為2A類即“很可能是人類致癌物”,但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的清單中并未出現(xiàn)。
從預防癌癥的角度看,二類致癌物既然有重大嫌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盡量遠離這些物質和因素。
對人類致癌性暫不能分類的,屬于三類致癌物。具體來說,是指由于目前的資料不足,尚不能就其對人類致癌性進行分類評價的物質。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公布了499種,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fā)布的是502種。
需要注意的是,進入這一類的物質或因素,并不是說不具有致癌性,而是按現(xiàn)有證據(jù)無法確定是否具有致癌性,需要對這些物質或因素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掌握更多的證據(jù)才能對其是否對人類致癌進行判斷,因而,不能視作安全的保證。
第四類是很可能不是人類致癌因子,指在人類和實驗動物當中均提示缺乏致癌證據(jù)的物質。目前在分類中,僅有一種物質,即己內酰胺磺酸酯。
這些致癌物的評價,都有一個更新的程序,有的級別會上升,有的級別會下降。出現(xiàn)新證據(jù)的話,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會組織專家進行重新評估,重新分類。比如苯丙芘,就從二類致癌物上升到了一類致癌物。也有分類下降的,如咖啡,1991年被列為2A類致癌物,2016年經重新評估歸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