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王守民
專題復習訓練一
——細胞中的糖類、脂質和核酸
河北 王守民
1.(原創(chuàng))下列哪種小分子糖類不是動植物體內共有的( )
A. 蔗糖 B. 脫氧核糖
C. 葡萄糖 D. 核糖
2.(原創(chuàng))動物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最常用的底物是( )
A. 蔗糖 B. 脫氧核糖
C.葡萄糖 D.核糖
3.(原創(chuàng))下列有關細胞內的糖類及其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 最常見的多糖是淀粉,是植物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B. 細菌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是遺傳物質DNA的組成成分
C. 真菌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對細胞起保護和支持作用
D. 動物細胞中的糖原可以分解產生葡萄糖及時補充降低的血糖
4.(原創(chuàng))有關人體內脂質的組成、分布、種類和作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 )
A. 人體皮下脂肪組織有很好的保溫作用
B. 嬰兒體內的膽固醇可轉化為維生素D,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發(fā)育
C. 磷脂是細胞中所有膜結構的主要成分
D. 人體內的脂質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
5.(原創(chuàng))有關生物大分子及其相關問題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單體連接而成
B. 生物大分子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
C. 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
D. 單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都是屬于生物大分子
6.(原創(chuàng))有關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染成綠色的DNA主要集中在細胞核
B. 鹽酸能破壞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C. 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在使用時要先加吡羅紅染色劑再加甲基綠染色劑
D. 實驗中要沖洗涂片,目的是洗去鹽酸便于染色
7.(原創(chuàng))如圖是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核苷酸,下列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若1代表核糖,2是腺嘌呤,則該物質是DNA的基本單位
B. 若1代表核糖,2是尿嘧啶,則該物質是RNA的基本單位
C. 若1代表脫氧核糖,2是胸腺嘧啶,則該物質是RNA的基本單位
D. 若1代表脫氧核糖,2是鳥嘧啶,則該物質是RNA的基本單位
8.(原創(chuàng))有關病毒的遺傳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遺傳物質是DNA,含A、G、C、T 4種堿基
B. 遺傳物質是RNA,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
C. 遺傳物質是DNA和RNA,含有A、G、C、T、U五種核苷酸
D. 遺傳物質是DNA或RNA,含有A、G、C、T或U四種核苷酸
9.(原創(chuàng))原核生物體內的核酸種類和堿基種類及遺傳物質分別是 ( )
A. 2、5、DNA B. 2、5、RNA
C. 2、4、DNA D. 2、4、RNA
10.(原創(chuàng))對于核酸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核酸的元素組成中有硫元素
B.核酸分子中含氮堿基和磷酸的數量不等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D.核酸徹底水解后的終產物是4種核苷酸
11.(原創(chuàng))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糖類的問題。
(1)早晨沒吃飯的同學往往到大課間時就感到有些頭暈目眩,此時可以補充一些甜食如巧克力等,即可得到緩解,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用于形成DNA和RNA的糖類分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們都屬于____________糖。而形成細胞壁的是____________,屬于____________糖。
(3)自然界中的多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們水解的終產物都是____________,說明構成多糖的基本單位都是__________分子。
(4)植物和動物體內重要的儲能物質分別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
(5)人體的_____________是吸收營養(yǎng)成分的主要部位,只能吸收小分子單糖,如葡萄糖,所以食物中的淀粉必需水解成____________才能吸收。
(6)鑒定小麥面粉中的淀粉時,向其溶液中滴加______后會呈現___________色。
12.(原創(chuàng))油料植物的種子中都儲存有大量的脂肪,但在種子萌發(fā)初期,卻要被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然后再轉化為葡萄糖,或者直接形成酮酸,用于細胞呼吸。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糖類的問題。
(1)為了觀察植物種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染液對種子切片進行染色,染色后需滴加50%酒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下可見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顆粒。
(2)油料種子以儲存脂肪為主,這是因為與糖類相比,脂肪是良好的____________物質,相同質量的脂肪徹底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比糖類____________。
(3)油料種子萌發(fā)初期,催化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的酶是_____________酶,驗證該酶是蛋白質需使用____________試劑,結果會呈現____________色。
(4)油料種子萌發(fā)初期,干重會有所增加,主要增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碳”“氫”或“氧”)元素。
13.(原創(chuàng))根據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回答相關問題。
(1)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____(填“能”或“不能”)選用人的成熟紅細胞,其原因是________。
(2)實驗中選用的口腔上皮細胞要置于0.9%的_____中,其重要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該實驗中使用的染色劑:______________能將DNA染成___色,___ ___能將RNA染成___色,在鑒定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中,與該染色劑使用方法相似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中要用蒸餾水的緩水流沖洗載玻片,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實驗結果,____色主要集中在細胞核中,____色主要集中在細胞質中,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糖類的種類和分布的有關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蔗糖是植物特有的糖類,而動植物體內共有的小分子糖類有脫氧核糖、葡萄糖和核糖等,故選擇A項。
2. 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糖類作用和功能的有關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蔗糖是植物特有的糖類,不會進入動物細胞內,故A項錯誤;脫氧核糖是組成脫氧核苷酸和DNA的組成成分,一般不用于呼吸作用,故B項錯誤;葡萄糖是各種生物細胞進行細胞呼吸最常用的反應物(底物),故C項正確;核糖是組成核糖核苷酸和RNA的組成成分,一般不用于呼吸作用,故D項錯誤。
3. 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糖類作用和功能的有關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淀粉是最常見的多糖,是植物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故A項正確;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其組成成分包括脫氧核糖、含氮堿基和磷酸,故B項正確;植物細胞的細胞主要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而真菌的細胞壁不是纖維素(而是幾丁質),故C項錯誤;當血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時,由(肝)糖原分解產生葡萄糖及時予以補充,故D項正確。
4. 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脂質的組成、分布、種類和作用有關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人體皮下脂肪,可起到保溫的作用,故A項正確;嬰兒體內的膽固醇經陽光照射后,可轉化為維生素D,能有效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能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發(fā)育,故B項正確;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構成多種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故C項正確;人體內的脂肪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固醇也是由C、H、O組成,而磷脂則含C、H、O、N、P五種元素,故D項錯誤。
5.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有關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多糖、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由不同的單體連接而成,故A項錯誤;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許多單體連接而成的,每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故B項正確;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如蛋白質主要由C、H、O、N等元素組成,核酸含C、H、O、N、P五種元素,故C項錯誤;單糖、氨基酸和核苷酸分別是多糖、蛋白質和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故D項錯誤。
6.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實驗的相關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解析】DNA與甲基綠染色劑的親和力強,被染成綠色,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與吡羅紅染色劑的親和力強,被染成紅色,主要分布于細胞質中,故A項正確;實驗中使用鹽酸的作用是破壞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故B正確;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在使用時要現配制,混合使用,故C項不正確;實驗中要用緩水流沖洗涂片,目的是洗去鹽酸便于染色,同時防止細胞被沖走,故D項正確。
7.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核苷酸組成的相關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解析】若1代表核糖,2是腺嘌呤,則該物質是RNA的基本單位,故A項不正確;若1代表核糖,2是尿嘧啶,則該物質是RNA的基本單位,故B正確;若1代表脫氧核糖,2是胸腺嘧啶,則該物質是DNA的基本單位,故C項不正確;若1代表脫氧核糖,2是鳥嘧啶,則該物質是DNA的基本單位,故D項不正確。
8.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病毒的遺傳物質及其組成等相關知識,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解析】有的病毒遺傳物質是DNA,所含五碳糖是脫氧核糖,含有A、G、C、T 4種堿基,組成4種脫氧核苷酸;有的病毒遺傳物質是RNA,所含五碳糖是核糖,含有A、G、C、U 4種堿基,組成4種核糖核苷酸,病毒的遺傳物質只有一種,要么是DNA,要么是RNA,故D項正確。
9.A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核酸的物質組成和生物的遺傳物質,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解析】原核生物體內既存在有DNA也有RNA,但其遺傳物質是DNA,其中組成DNA的堿基有A、G、C、T 4種,組成RNA的堿基有A、G、C、U 4種,故原核生物體內的堿基種類有5種,故選擇A項。
10.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核酸的組成和功能,同時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解析】核酸的元素組成只有C、H、O、N、P 5種,不含有S,故A項錯誤;5種元素組成3種物質:磷酸、含氮堿基和五碳糖,再由3種物質按1∶1∶1的比例形成核苷酸,進而形成核酸,即核酸分子中含氮堿基和磷酸的數量相等,故B項錯誤;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即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故C項正確;核酸徹底水解后得到的終產物是五碳糖、磷酸和含氮堿基,而不是其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故D項錯誤。
11. (1)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脫氧核糖 核糖 單纖維素 多 (3)淀粉 纖維素 糖原 葡萄糖 葡萄糖(4)淀粉 糖原 (5)小腸 葡萄糖 (6)碘液 藍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單糖、二糖和多糖及淀粉的鑒定等有關知識,同時重在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解析】(1)早晨沒吃飯的同學往往到大課間時就感到有些頭暈目眩,說明機體血糖降低,能量供應不足,此時可以補充一些甜食如巧克力等,以補充葡萄糖,其氧化分解即可供能,癥狀就可得到緩解,因此其目的是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用于形成DNA和RNA的糖類分別是脫氧核糖和核糖,它們都不能再水解,都屬于單糖。而形成細胞壁的是纖維素,能水解出若干分子的單糖,屬于多糖。(3)自然界中的多糖主要有淀粉、纖維素和糖原,它們水解的終產物都是葡萄糖,說明構成多糖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分子。(4)植物和動物體內重要的儲能物質分別是淀粉和糖原。(5)人體的消化道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部位,其中小腸是吸收營養(yǎng)成分的主要部位,只能吸收小分子單糖,如葡萄糖,所以食物中的淀粉必需水解成葡萄糖才能吸收。(6)利用淀粉遇碘能呈現藍色的性質,可以鑒定淀粉的存在,因此鑒定小麥面粉中的淀粉時,需向其溶液中滴加碘液后會呈現藍色。
【失分點剖析】此題的失分點之一為(1)學生對題意理解不透,不能明辨頭暈目眩即能量供應不足,不能把能量與葡萄糖聯系在一起,不能很好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導致錯誤而失分。
此題的失分點之二為:(5)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部位不夠熟練;不知道多糖徹底水解形成葡萄糖才能吸收。
12. (1)蘇丹Ⅲ或蘇丹Ⅳ 洗去浮色 顯微鏡 橘黃或紅 (2)儲能 多 (3)脂肪 雙縮脲 紫 (4)氧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單糖、二糖和多糖及淀粉的鑒定等有關知識,同時重在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解析】(1)為了觀察植物種子中的脂肪,常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對種子切片進行染色,染色后需滴加50%酒精洗去浮色,制成臨時裝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視野中被染成橘黃色或紅色的脂肪顆粒清晰可見。(2)油料種子以儲存脂肪為主,這是因為與糖類相比,脂肪中碳氫比例較高,所以相同質量的脂肪徹底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比糖類多。(3)油料種子萌發(fā)初期,脂肪要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脂肪酶,該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驗證蛋白質需使用雙縮脲試劑,結果會呈現紫色。(4)油料種子萌發(fā)初期,干重會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脂肪的水解,使原本屬于鮮重的水分解為—H和—OH,進入到甘油和脂肪酸中,而轉化為干重,即增加的就是水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主要增加的是氧元素。
【失分點剖析】此題的失分點之一為:(2)學生對脂肪是生物體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理解不到位,不明白脂肪儲能多的原因,從而導致錯誤而失分。
此題的失分點之二為:(4)對干重和鮮重沒有很好的區(qū)分;沒有把握脂肪水解的實質及水中各元素的去向。
13.(1)不能 細胞中沒有DNA和RNA (2)生理鹽水能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和生理功能 (3)甲基綠 綠吡羅紅 紅 斐林試劑 (4)防止細胞被水流沖走 (5)綠紅 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實驗的相關知識,重點考查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解析】(1)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實驗材料應選擇含有DNA和RNA,并且無色或顏色很淺的組織細胞,不能選用人的成熟紅細胞,其原因是細胞中沒有DNA和RNA。(2)實驗中選用的口腔上皮細胞要置于0.9%的生理鹽水中,其重要作用在于能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和生理功能。(3)在該實驗中使用的染色劑是甲基綠能將DNA染成綠色,吡羅紅能將RNA染成紅色,在鑒定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中,與該染色劑使用方法相似的試劑是斐林試劑,都必須現配現用。(4)實驗中要用蒸餾水的緩水流沖洗載玻片,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細胞被水流沖走。(5)根據實驗結果,綠色主要集中在細胞核中,紅色主要集中在細胞質中,得出的實驗結論是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失分點剖析】此題的失分點之一為:(1)不能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因而造成失分。
此題的失分點之二為:(5)不能把握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之間的關系,也不能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因而造成失分。
河北省灤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