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智全
(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湖北 武漢, 430000)
專科護理
全程康復護理模式對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
鄧智全
(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湖北 武漢, 430000)
全程康復護理模式;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PCI; 心功能
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以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等療法為主,能對多數患者的生命進行挽救,且能對心肌缺氧、缺血狀態(tài)進行改善,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1], 但因PCI術存在一定創(chuàng)傷性在PCI術后積極開展科學、有效、人性化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2]。本研究對全程康復護理模式在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PCI術治療的108例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干預組,各54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4例,年齡40~78歲,平均(62.5±3.4)歲; 21例前壁梗死, 33例前間壁梗死。干預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42~78歲,平均(62.7±3.0)歲; 23例前壁梗死, 31例前間壁梗死。入選標準: 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3]; 無精神疾病、意識障礙,具備一定溝通、理解能力; 無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腫瘤[4]; 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依據常規(guī)急救相關護理流程要求,給予患者必要的急診、院前相關急救治療,如吸氧治療,迅速建立合理的靜脈通道,臥床休息,密切監(jiān)測心電,抽血檢查; 注意患者病情變化,加強病房巡護,便于及時發(fā)現異常狀況,積極做好急救處理準備; 同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變化,解釋手術治療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告知遵醫(yī)囑用藥,觀察用藥情況、飲食狀況等,給予飲食指導。
1.2.2 干預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全程康復護理干預。① 心理護理: 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起病急、快,加之對手術治療、預后相關認識較為缺乏,易出現焦慮、緊張及恐慌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及時與患者有效溝通,正確引導,提供專業(yè)性講解,鼓勵、安慰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提供溫馨、舒適的住院條件,使患者維持愉悅心情接受治療,避免不良情緒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預防心律失常[5]。② 術前護理: 術前為患者提供CCU病房進行臥床休息,對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嚴密監(jiān)測,保證休息環(huán)境安靜、舒適,預防科室相關搶救物品受損,將物品做好標記,保證手術順利實施。后給予患者吸入氧氣治療,設置吸入速度為5 L/min, 快速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于手術方便實施操作的左側側支部位進行穿刺; 并遵醫(yī)囑給予患者鎮(zhèn)痛治療,對心電圖、心率等指標進行強化監(jiān)測。③ 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幫助醫(yī)師順利實施手術操作,正確連接心電監(jiān)護,保證氧氣吸入供應。同時,要求護理人員對手術操作步驟具有充分了解、熟悉,將手術器械妥善安放,對患者相關生命體征、病情密切關注,若發(fā)生不良情況需及時向主治醫(yī)師匯報并協(xié)助處理。④ 術后護理: 術后對患者的手術切口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并對股動脈的穿刺位置是否出現滲血、鞘管是否移位等情況進行觀察。若患者術后未出現不良反應癥狀,一般于術后6 h內將鞘管拔出,對拔出鞘管后的術側動脈搏動、皮膚顏色與溫度等情況進行觀察。幫助患者維持舒適體位,臥床休息,將床頭抬高15~30°。告知患者攝入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等食物,參照患者心功能情況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飲水習慣,對患者尿液量及顏色情況進行定期觀察、做記錄[6]。同時,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易處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需遵醫(yī)囑、ATPP檢測結果,于圍術期給予患者持續(xù)48 h的泵入替羅非班治療,預防發(fā)生支架內栓塞; 并對患者是否出現胸悶、出血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適當給予抗生素治療。術后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指導患者開展術后早期康復鍛煉,術后第4~5天,幫助患者進行床上坐、起訓練及進食、洗漱、坐著看書等相關活動。術后第6~10天,指導患者坐床休息,幫助患者進行下床活動,控制活動時間; 后依據患者恢復情況,幫助患者進行院外散步及爬樓梯等相關活動,合理控制訓練時間及量。
1.3 觀察指標
① 心功能[7]: 包括心排血量(CO)、心臟指數(CI)及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等指標,所有患者均在護理前后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② 心理健康水平: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8], 均包括20項內容,每項內容1~4分,將20項內容總和乘以1.25獲得總分,總分均為100分, SAS、SDS評分越高代表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越差。③ 并發(fā)癥: 包括心率減緩、感染、頭暈及尿潴留等。
2.1 2組心功能比較
護理后2組患者的CO、CI、LVEF水平均高于護理前,且干預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 *P<0.05; 與護理后對照組比較, #P<0.05。
2.2 2組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護理后, 2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分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 *P<0.05; 與護理后對照組比較, #P<0.05。
2.3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干預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3.7%(2/54), 低于對照組的16.7%(9/5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常見的冠心病臨床表現,臨床特點表現為原有心絞痛加重、心絞痛發(fā)作時間延長; 不僅如此,冠心病患者會突發(fā)長時間心絞痛,臨床癥狀表現為胸骨后疼痛、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上腹部疼痛等情況,病因多與過勞、暴飲暴食、便秘、激動、吸煙飲酒等因素有關,嚴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故及時給予患者有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9]。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療法作為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常用術式,能將梗死血管疏通,使患者的冠狀動脈血流恢復,對心肌缺血、缺氧情況進行改善,促進心功能恢復,但手術存在一定創(chuàng)傷性[10]。全程康復護理模式作為臨床護理工作重要組成部分,能通過給予患者圍術期護理提高治療效果,進而改善預后。研究[11]發(fā)現,全程康復護理模式能為患者提供入院至出院整個過程護理,保證護理服務具有高度有效性、全面性,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xù),指導患者接受特殊檢查,給予高效的心理護理及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服務,保證手術順利實施,降低圍術期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干預組患者心功能、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全程康復護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術中配合醫(yī)師順利完成手術,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積極做好急救準備,能有效防治并發(fā)癥; 術后對患者的鞘管位置進行嚴密觀察,重點關注拔出鞘管后術側動脈搏動情況,預防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因此,針對實施PCI術治療的冠心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開展全程康復護理能有效預防圍術期急性血栓、亞急性血栓,利于對堵塞血管進行疏通,能降低嚴重性心律失常、心肌功能不全等相關情況發(fā)生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 徐汝明, 張云雁, 顧穎, 等. 不同方式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情況分析[J].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7, 45(6): 597-600.
[2] Evran B, Karpuzoglu H, Develi S, et al. Effects of carnosine on prooxidant-antioxidant status inheart tissue, plasma and erythrocytes of rats with isoproterenol-induced myocardial Infarction[J]. Pharmacol Rep, 2014, 66 (1): 81-86.
[3] 郭瑩, 岳百慧, 許夢怡. 個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預效果研究[J]. 河北醫(yī)藥, 2016, 38(21): 3346-3348.
[4] 周鶴, 王效增, 王耿, 等.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的臨床特點及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分析[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6, 15(2): 98-101.
[5] 韓麥豐, 張衛(wèi)玲, 牛晉云.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 34(7): 923-925.
[6] 汪雁博, 谷新順, 郝國貞, 等.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院內主要心臟不良事件分析[J]. 臨床薈萃, 2015, 30(7): 751-754.
[7] 周大亮, 于熙瀅, 郝丹, 等. 有氧運動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氧代謝功能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7, 39(1): 69-71.
[8] 王紅霞, 孫廣曉, 曾德菲,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及心理狀態(tài)影響[J].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14, 31 (2): 220-222.
[9] 馮燕, 陳水紅, 程海峰, 等.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建立多學科協(xié)作護理路徑的效果[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4, 23(12): 1404-1406.
[10] Sun J, Zhou X, Tang B, et al. Subthreshold vagal stimulation suppresses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a canine model of acute cardiac ischaemia and reperfusion[J].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2016, 101 (1): 41-49.
[11] 汪海燕, 孔艷, 瑞瓊, 等. 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 安徽醫(yī)藥, 2014, 18(10): 2011-2012.
R 473.5
A
1672-2353(2017)22-082-02
10.7619/jcmp.201722028
201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