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聶仁發(fā)
一、緣 起
筆者在教授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報任安書》一文時,涉及到《悲士不遇賦》的練習(xí)題。有學(xué)生問《悲士不遇賦》的“沒世無聞,古人惟恥”一句中的“惟”字作何解釋?想到“惟”字常用的幾個意思,如“只、思考、想”,用在此句中都不太能說得通。《優(yōu)化方案教師用書》將整句話譯為“終身默默無聞,古人當(dāng)作羞恥”??墒菍?yīng)“惟”的釋義,作“當(dāng)作”釋欠說服力,學(xué)生也表示不理解。
查閱書籍,整合資料,有的書籍對“惟”字作了專門注解,如袁世碩主編《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釋“惟”為“是”的意思,給出的譯文是“一世不被人所知,古人認(rèn)為是恥辱的事”;有的給出了“惟恥”的釋義,如張志江等編著的《萬家辭賦》釋“惟恥”為“唯此為恥”,但并未明確說明“惟”的意思;還有直接給出整句譯文的,如遲文浚,宋緒連《歷代賦:廣選·新注·集評 1卷》譯為“到死時還無聞于天下,古人惟以此為恥”;吳萬剛,張巨才《中國歷代名賦金典》譯為“終生默默無聞,是古人以為恥的”;王偉《品經(jīng)典悟人生 美文欣賞卷》譯為“終生默默無聞,古人以之為恥”;楊力《千古漢武》譯為“終生默默無聞,古人以此為恥”;李志敏《四庫全書 卷4》譯為“人的肉體離開世界而在后世沒沒無聞,這將是古人最為恥笑之事”。眾說紛紜,“古人惟恥”究竟該怎樣解釋?
二、求 果
1.“惟”“恥”釋義
查閱《古代漢語詞典》,“惟”的義項有:
①思考,想。②只,只有。③句首或句中語氣詞。④通“帷”。
《辭?!分小拔钡牧x項有:
①思;想。②為;是。③獨;只。④猶“以”,由于。⑤與;和。⑥雖。⑦語助,用于句首。
《古今漢語詞典》中“惟”的義項有:
①思考,考慮。②是,為。③副詞。唯獨,只有;副詞,只因為,正因為;副詞,表示希望、祈求。④連詞。和,與。⑤助詞。用于句首或句中。⑥姓。
不管是哪一個義項,直接對“沒世無聞,古人惟恥”進(jìn)行翻譯,都不甚通順,要解釋“惟”的含義,必要考慮“恥”的用法。王力《古代漢語》中說:“名詞用如意動,意思是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為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綜合考慮“沒世無聞,古人惟恥”一句,雖然看起來“恥”后面沒有賓語,但不難發(fā)現(xiàn)讓古人“恥”的是“沒世無聞”。趙逵夫《歷代賦評注2(漢代卷)》中釋“恥”為“以……為恥”。筆者認(rèn)為“沒世無聞,古人惟恥”一句應(yīng)理解為“古人惟恥沒世無聞”,也就是說“古人惟以沒世無聞為恥”。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角度
依據(jù)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傳承,進(jìn)德修業(yè)、有所作為是古代文人的追求。古人曾說:“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甚次有立功,甚次有立言?!薄叭恍唷钡乃枷霝楹笕死^承和發(fā)展,形成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占主導(dǎo)地位的人生價值觀?!爸袊俗非蟛恍?,而物質(zhì)生活方面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只有精神才是可以不朽的;只有立德、立功、立言,有益于社會、人民,并且造福后代,流傳萬世,永遠(yuǎn)存在于人們心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為人們所紀(jì)念,才是真正的不朽?!雹?/p>
因此,從當(dāng)時文化價值觀看,“古人惟恥沒世無聞”也是說得通的??梢姡皭u”在此處為意動用法,譯為“以……為恥,感到恥辱”為當(dāng)??疾煸~典中“惟”的釋義,“只”和“是”意都可使整句話翻譯得通,但是古人也會“以拾遺求利污其行為恥”“以好逸惡勞為恥”,不會獨“以沒世無聞為恥”的。只有解釋成“是”的意思可使得整句話合情合理。
3.釋義辯證的延伸
筆者認(rèn)為“惟”譯為“是”,并不是表判斷的“是”,“表示判斷的‘惟常與表示判斷的‘非對舉,判斷詞‘是在句子的謂語前面起強(qiáng)調(diào)作用,例如‘非予自荒茲德,惟女含德不惕予一人。”②(《尚書·盤庚上》)又如: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書·禹貢》)“厥”指的是揚(yáng)州。整句話的意思是“那里的草是茂盛的,那里的樹木是高大的,那里的土壤是濕潤的,那里的田地是第九等的?!币颉柏病?、涂泥、下下”在句子中充當(dāng)謂語,所以“惟”翻譯為“是”起的是強(qiáng)調(diào)作用。
如此以來,“惟”的釋義便清晰了。因此,此句中的“惟”譯為表強(qiáng)調(diào)的“是”較為合理。
三、總 結(jié)
因詞語都有其言語義和語言義,在變化不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需要用靈活的眼光看待詞語,不能拘泥于詞語本身。在判斷司馬遷所為《悲士不遇賦》“沒世無聞,古人惟恥”一句之意時,需分開考慮每個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還需綜合考慮整句話的意思。經(jīng)筆者論證,“沒世無聞,古人惟恥”一句可理解為“古人惟恥沒世無聞”,從“恥”和“惟”二詞本身的意義和用法上看,“恥”在句中為意動用法,而“惟”翻譯為 “是”,起強(qiáng)調(diào)作用。同時,從古代社會重進(jìn)德修業(yè)的整體價值觀的層面,將整句話翻譯成“古人是以終生默默無聞為恥辱的”是可以理解得通的。
參考文獻(xiàn)
①杭潔.《論中國古代文人的價值觀》.陜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1年版。
②肖婭嫚.《漢語系詞“是“的來源與成因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版第75頁。
[作者通聯(lián):周麗娟,浙江寧波市李惠利中學(xué);聶仁發(fā),寧波大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