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轟轟烈烈地實施,確實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改革的動力,但在實施過程中,過分追求模式和流派教學,導致語文出現(xiàn)改名換姓的弊端,語文課成為苦教苦學試題訓練課和花樣百出的雜技課,不能很好地凸顯語文的本質(zhì)和思想,文章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針對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方面的現(xiàn)狀,提出回歸語文學習的基本原則,通過聽說讀寫來加強語文學習。
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春風吹遍了教育教學的各個角落,新課程標準成為教育改革的綱領(lǐng)性文件,在施教過程中,一些教學改革家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實踐也是仁智各見異彩紛呈,各種教學流派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全國掀起了學習高潮,洋思中學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學理念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eepo有效課堂模式”確實因其重視知識訓練、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等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這幾種模式忽視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相輔相成的作用,忽視了大班制教學下學生個性化學習以及課堂中學生對問題的生成性過程,導致學生的情感體驗、雙基夯實、提升素質(zhì)等諸方面出現(xiàn)一些偏差,也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刮起了一陣怪風,無論是實驗課還是示范課,也不管是研討課還是公開課,都提出了所謂高效課堂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響亮口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教學方法,都不謀而合地采用了必須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來體現(xiàn)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都不甘落后地采用了一些對文本挖掘不深入,對一些最能深度閱讀的要點忽略不計的學習方法,把一些顯得非?!皶r尚”和“流行”的拓展延伸強加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等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對語文的個性化學習。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大聲疾呼:語文的學習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也就越復雜,結(jié)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如何讓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把語文學好,聽、說、讀、寫這四字真言使你能夠“簡簡單單”學語文,具體實施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樂于傾聽,認真耐心地聽得懂他人的說話
傾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素養(yǎng)之一,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體現(xiàn),是語文課堂學習必須具有的學習品質(zhì)。在課堂中,學生既要傾聽教師的課堂講解,又要傾聽同學的課堂發(fā)言,只有學生聽得進、聽清楚、聽完整、聽得懂,才能聽出課堂內(nèi)容實質(zhì)和重點。課堂上,常常有這樣的情境:教師臺上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臺下東張西望,處于半聽半不聽狀態(tài);同學的發(fā)言剛剛開講或者只是說了半截,邊上的同學坐不住了,搶著舉手,躍躍欲試;或者一部分學生既不打斷別人的發(fā)言,也聽不進別人的發(fā)言,呈現(xiàn)朦朧模糊狀態(tài);大部分學生聽是聽了,但是卻不求甚解,如過耳生響,只知所以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適當安排聽力的訓練很有必要,如通過聽寫生字詞,學生能夠掌握字詞的音形意;課文內(nèi)容的聽寫,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聽寫作文的訓練,會加強學生的仿寫能力等等。為了提高學生的聽寫能力,一些教師在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方面采用了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開課之前,或老師或?qū)W生朗讀一段與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的語段,并提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幾個問題,這樣有助于理解文本;有時采用快速朗讀只讀一遍的方法,這樣學生的聽力就不知不覺地提升了。
二、敢于表達,要語言優(yōu)美有條理的說得清
“言為心聲”,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思維的直接表達,說話訓練是語文課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的最有效的技能,他不僅是語文實踐能力的再現(xiàn),而且借助說的實踐可以熏陶情感、享受樂趣、形成價值觀。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往往能增強用語美感,不僅表情達意生動有趣,而且具有強大吸引力,使學生對說話的內(nèi)容潛移默化,得到美的享受?!案矣诒磉_,條理清楚”,通過認真清楚得當?shù)谋磉_,增強了語感,培養(yǎng)了學生在交際過程中大膽、自信、樂觀的品質(zhì)。一般情況下,說的訓練可歸為以下幾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梗概;介紹人景物事;切中肯綮的問答;熱烈的討論;精彩的演講辯論。只有通過把書讀好、學會復述、嘗試介紹、用心問答、積極討論、生動演講、敢于辯論這樣有意識的學習途徑方法,才能逐漸形成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概括力、鑒賞力,并最終提升學生的自我語文素養(yǎng)。
三、善于閱讀,要注入情感、想象豐富地讀得透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边@就充分說明讀是學習語文最有益的方法,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采用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深層次、多感悟的閱讀來解讀文章;采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因課而異地施教,如加強誦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懂得略讀、熟悉瀏覽使學生學有所得。因此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讀書訓練,力求讀懂讀透讀精,在閱讀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積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
四、勤于寫作,要善于敘述真情實感地寫得好
寫是語文學習的根本落腳點與最后歸宿,語文學習的聽說讀基本的技能訓練,最終要落實到“寫”的層面,寫作成為語文學習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功與否成為衡量語文學習有效性與否的標準之一,作文綜合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一般情況下,考慮寫什么、怎么寫成為多數(shù)學生寫作文的前奏和序幕,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精選典型例文,從標題、立意、結(jié)構(gòu)、技巧等方面詳加分析、品其精妙、得其訣竅、模仿形神,然后“動之以情”“鼓之以勁”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靈動新穎的課堂氛圍,再以堅持寫日記、周記或隨筆為誘導,通過寫身邊的人、事、物、景和對生活的感想、對未來的憧憬來豐富素材的積累。最后要求學生寫作要“寫之有趣”,動筆要有興趣,內(nèi)容要有情趣,構(gòu)思要有理趣,讀后要有樂趣。
總之,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統(tǒng)一的語文學習,如果采用的花樣過多,勢必會造成淺嘗輒止,蜻蜓點水,不管是新課改還是教育信息化,都應該記住語文姓“語”名“文”,只有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夠達到語文的最基本的要求:文通字順、辭達意暢。故葉圣陶先生這樣講:“誦習語文,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p>
(易好禮 甘肅省民樂縣第四中學 734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