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菲??
摘要:網絡語言的使用大眾是青年學生,所以他們往往成為焦點,老師作為學生的引路者,在網絡語言快速進入校園、課堂,他們是如何看待的?教師對網絡語言的態(tài)度關鍵性的決定了學生使用網絡語言的情況,必須得到重視。
關鍵詞:語文老師;網絡語言;調查研究
為了掌握老師(語文老師)對網絡用語的知悉情況與態(tài)度,筆者在調查的四所學?!竦峦鈬Z學校、黃金中學、虎崗中學及湖邊中學中對20-30歲,30-40歲,40-50歲,50-60歲每個年齡階段都隨機抽取樣本進行問卷和訪談,共抽取老師58名,其中男老師26名,女老師32名。劃年齡段來抽取樣本是為了抽取的樣本不要出現(xiàn)年齡的偏差,使得調查更完整。在這之中,以30-40歲年齡階段的語文老師為主,抽取的人數(shù)最多,占 42.6%。問卷內容包含了以下三方面:一是老師對網絡用語的知悉度;二是老師對學生使用網絡用語的態(tài)度;三是網絡語言對學生學習帶來的影響。
一、 中學語文老師對網絡語言的知悉度
這部分調查是通過教師補充完整網絡用語以了解其知悉度。經過答對個數(shù)的統(tǒng)計,10個網絡用語全部填寫正確的年輕教師居多,答對個數(shù)在7個以上的有47名老師,只有少數(shù)年紀較大的老師答對個數(shù)低于3個的。在一名40歲左右的男老師填寫問卷時,健筆如飛,筆者很驚訝,這些網絡用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男老師說:“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不被社會淘汰,尤其是當老師,思想不能古板,不能守舊,要追上社會的步伐,跟上前沿的思想,否則就會被淘汰。”筆者恍然大悟。
二、 中學語文老師遇到過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嗎?對此持何種態(tài)度
參與問卷的58名老師中,52位老師都碰過學生使用網絡語言的情況。6名老師保持中立;23名老師對學生使用網絡語言表示接受,認為凡事都有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只要不偏離軌道,可以適當?shù)氖褂?,不僅可以活躍上課的死板氛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師生的距離;剩下的23名老師則反對,他們并不反對在口語中使用網絡語言,但絕不接受在書面中使用,他們擔心的是同一個問題:網絡用語是不規(guī)范的語言,在書面記錄中使用,語言不規(guī)范,毫無規(guī)則。若在作文中使用,縱使可以吸引讀者,但絕不會讓閱卷老師筆下留情。老師對待網絡語言的態(tài)度,支持反對者各占半壁江山。其實,對在作文中能否使用網絡語言的爭議從未間斷,就筆者以為,網絡語言能夠使用,但不能濫用,要分場合。
三、 網絡語言是否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影響
參與問卷的老師都認為網絡語言給語文課堂、學習帶來了影響。不可否認,學生在死板的課堂中使用網絡語言確實可以活躍上課氣氛,若在上課時,使用網絡語言的是老師,那么引起的轟動更是不小,一來學生會覺得和老師的距離瞬間拉近,二來會因此而被老師所吸引。訪談時有老師談到自己在課堂中穿插了一兩句網絡語言,學生的反應很強烈,連平時較為沉默寡言的學生都能活躍起來,但是活躍時間過長,興奮度過高,影響后面的上課進程。網絡語言這把雙刃劍該如何使用把握準確的度,需要學生老師父母的共同努力。網絡語言的利弊共存,無法阻止其快速發(fā)展,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使用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對于這一點,老師們主張,對網絡語言不能一味堵塞,要進行合理有效的疏通。
基于網絡語言的影響,為了中學生能夠更好的使用網絡語言,遠離不文明語言的荼毒,提出如下建議以參考:
首先,對學生,作為大環(huán)境的學校,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舒適環(huán)境,重視學生的語言學習。學??梢耘e辦網絡語言的相關講座,讓學生可以更好更深的認識網絡語言;另外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建設,堅固其網絡道德意志力,提高其網絡道德防線,為遠離不文明語言的荼毒做好準備。
對老師,雖然大部分老師對網絡語言是接受認可的,但是仍有部分老師頑固守舊,網絡語言無論好壞一律棍棒打死,對這部分老師,學校應擔負起轉變其陳舊頑固的片面偏激思想,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若老師本身態(tài)度就帶有問題,那么談何引路?
其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長要不斷完善自己,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對網絡語言采取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在平時和孩子的交流中適當使用,可以減少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在其使用網絡語言時也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建議,真正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最后,還要依靠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的力量。網絡世界豐富多彩,不文明現(xiàn)象也是層出不窮,廣告牌、宣傳語里不文明現(xiàn)象隨處可見。要徹底的改觀這些負面效應,清理學生的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的學習建立綠色通道,不單單是父母、老師的單向努力,社會應發(fā)揮其指導作用:頒布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違反者進行懲罰;對網絡運行進行嚴密的監(jiān)管,一旦發(fā)現(xiàn)違法行為,嚴懲不貸,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參考文獻:
[1]劉能鏞,馬長安.網絡語言與語文教育[M].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4.
[2]孫果哲.網絡語言對中學語文教學影響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3]寧方民.網絡語言對語文教育的沖擊及規(guī)范[J].教學與管理,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