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霞
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隨著課改的一步步深入,小學生再單單用一個學期學二十幾篇課文、四首古詩、八個語文園地,是對時間的一種浪費。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小學語文謝玉梅名師工作室”對四、五年級的語文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群文閱讀、整合建構,逐漸走進了我校教師的視野。四年級課題組教師對人教版上、下兩冊四個單元,從組文的視角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單元整合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選擇最優(yōu)的教學手段,用最經濟的時間就能夠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單元整合教學”一般來說就是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組課文為基本教學單位,從整體出發(fā),統(tǒng)籌安排,在整合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及課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活動的一種教學形式。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單元整合教學著眼于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更強調課程資源的整合與生成。如何進行單元整合教學,下面談一些我們粗淺的做法。
一、整體把握,精心設計學習單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主要手段。平時學生的預習大都以家庭作業(yè)或課外作業(yè)的形式完成,教師提出的預習要求基本為畫詞、釋義、讀文、搜集資料、做批注。這樣的預習缺乏整體性,學生仍然是被動學習,沒有真正產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學習動機。聆聽了魚利明老師的“說明文一組”組文教學后,我們借鑒了他在組文教學中學習單的設計,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了再設計。主要以所選單元的“單元導讀”為主要教學任務,引導學生理清單元學習目標,根據(jù)所整合的單元內容精心設計“單元整合學習單”。學習單中的“閱讀時態(tài)”將單元內容分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大板塊?!皢栴}與方法”板塊將單元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了一起,包括讀文、自學生字、理解詞語、概括主要內容、圍繞課后練習理解課文、質疑、積累等。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具體學習單指導說明,能根據(jù)學習單中設定的內容自主預習,自學四篇課文的生字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對每篇課文質疑,搜集相關的資料。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我對學習單的內容進行了再設計,給學生設計了“自定內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自主設計學習內容,獨立完成。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下了好詞、喜歡的句子、對課文內容的再質疑、作家簡介、寫作背景等等。這樣的設計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既做到了保底,又有所拔高,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學習單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能夠借助工具書,自行掃除閱讀理解上的文字障礙,形成了一種基本技能,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養(yǎng)成了“提筆即練字”的好習慣,能清楚、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預習能力,使預習更有成效性。
二、確定整合點,巧妙進行單元整合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均以專題組成單元,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圍繞同一題材組織不同體裁的文章,非常有利于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教學。研讀單元教材后,我們選定了如下整合點。
四年級故事單元整合點——抓住題材特點,統(tǒng)領教學。四年級上、下冊各有一組故事專題,因此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體會這種文體的題材特點成為本組教材的整合點。上冊第三單元“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組的專題是“中外童話”,圍繞這一專題,教材選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四篇童話——《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樹》《小木偶的故事》,這樣的整體安排,使整組教材的體系更加系統(tǒng)和完善。帶領學生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了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是本單元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合作學習了解童話的文體特點:擬人化的描寫方法,奇異的想象,有益的啟示。課上,再對童話知識進行補充。根據(jù)人物不同的形象、類型,童話分為超人體童話(代表作《巨人的花園》)、擬人體童話(代表作《小木偶的故事》)和常人體童話(代表作《賣火柴的小女孩》),還有知識體童話。在拓展活動中,我還組織學生舉行了“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讀書交流會。課下學生搜集童話資料,閱讀有關童話的書籍,進一步感受到了童話的魅力。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走進故事 走近人物”。這一主題,教材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有篇幅短小、發(fā)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寓言兩則》,有內容通俗、情節(jié)引人入勝的民間故事《文成公主進藏》《漁夫的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盜火》。通過一篇篇充滿人文色彩、語言風格迥異的故事,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三種不同故事類型的題材特點。與上冊第三組課文相比,本組課文的難度系數(shù)比較大,由國內走向國外,在閱讀中學生感受著不同地域作品的風格,激發(fā)了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民間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話故事,能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語文教學是一個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語文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些單元將寫作手法的運用編排在每篇課文中,比如說明方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描寫動物的方法、敘事的方法等,這樣的單元我們要扣住寫作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學習、體會寫法,同時在習作或練筆中加以運用。如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選取了三個人物描寫的精彩片段作為本組的精讀課文,在每個片段前都安排了一段關于該人物形象選自何書及該書大致內容的介紹,有的還交代了片段的大致背景。從人物描寫的方法來看,有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語言描寫和外貌描寫,這樣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示人物的多種形象,可以讓學生學到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這是在一個完整的篇章中難以做到的。又如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安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學會看病》四篇課文,每篇課文都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這樣的單元我們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從揣摩文章寫法的角度,在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同時,揣摩、學習作家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對寫法的掌握,這兩個單元語文園地中的習作學生完成起來也就不會感到困難了。endprint
三、單元整合,拓展課外閱讀
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一教學理念,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再延伸到生活,我們在進行了單元整合教學后,運用課外閱讀與教材內容相結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同步閱讀,以課文為中心,向課外閱讀輻射,開展了“班級讀書會”。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拓展閱讀了《同步閱讀》中的《最棒的還是我自己》、童話故事《勇敢的小裁縫》《稻草人》、王爾德的《快樂王子故事集》、新美南吉的《爺爺?shù)拿河蜔簟贰W完第八單元“科學創(chuàng)造奇跡”的課文后,我們拓展閱讀了《人造發(fā)光植物》、科學雜志《我們愛科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fā)起對科學的探索欲。學完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后拓展閱讀了《可愛的草塘》《在天晴了的時候》,學生在閱讀中對鄉(xiāng)村生活充滿了向往。以一篇帶多篇、以課內帶課外、以精讀帶泛讀,在拓展閱讀中學生收獲了閱讀的快樂,激發(fā)了閱讀的興趣,豐富了語言,拓展了學習領域。
四、組建小組,提升學習效率
在單元整合的預習檢測、問題探究等方面,我們依托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每個單元整合的學習單、字詞部分內容的檢測,都放在小組內進行。因此我們在課堂首先進行了小組建設,對全班60名學生進行了分組。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力、性別、性格特點等,以四人建成一個小組,以此縮小各小組之間的差距,使各小組能在合作時相互協(xié)助,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中,單元整合常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展開。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千差萬別,因此布置的學習任務有一部分學生很難獨立完成,此時的小組合作就能幫助這部分學生解開心中的迷霧。每個學生在講述自己的理解時,也能給其他同學以啟發(fā),小組成員在聆聽中進行感悟,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同時,學困生在匯報交流時也能大膽發(fā)言,充分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欲望。在拓展延伸中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每組的學習任務具體到人,任務被量化后每個學生都很輕松,人人都有展示的機會。學生十分重視展示匯報,小組成員互幫互助,積極認真準備匯報內容。這種兵帶兵、兵教兵的合作方式,使學生輕松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小組合作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由“要我學”變?yōu)椤蔽乙獙W”,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單元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整合單元資源確實可以讓教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外延更寬、更廣。然而,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在不斷地比較閱讀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甄別、判斷和思考,這樣才能開創(chuàng)出語文教學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84中學小學部)
責任編輯 楊壯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