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摘 要:主要運用實驗法和數據統(tǒng)計法,研究太極拳、健身氣功及瑜伽這三大傳統(tǒng)健身功法鍛煉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結論:太極拳、健身氣功和瑜伽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均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尤其以太極拳針對動態(tài)性平衡,而瑜伽針對靜態(tài)性平衡的效果更為明顯。建議:繼續(xù)大力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和瑜伽之類的傳統(tǒng)健身功法項目。同時,建立適合每位老年人自身需要的運動處方,并且酌情選擇一至兩項其它適宜的運動作為輔助項目來提高老年人的力量及協調性,以促進平衡能力的維持和改善。
關鍵詞:伏案人員;亞健康;傳統(tǒng)健身功法;對策
1 問題的提出
人類社會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發(fā)展,生產勞動的方式逐漸向腦力勞動過渡。這類人群長期以坐姿進行學習與工作,身體活動時間很少。他們包括各級黨政機關、廣大企、事業(yè)單位和學生群體等。加之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工作和學習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同時,大多數人還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于是人體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tài),即亞健康狀態(tài),這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社會生產效率【1】。因此,改善長期伏案人員的亞健康狀態(tài)成了一項重要課題。如太極拳、健身氣功和瑜伽等傳統(tǒng)健身功法已被研究證明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且易于開展,這些功法的共同特點是:動作舒緩、柔和,講求對呼吸與意念的調控,可以起到舒筋活絡,暢通氣血,調理臟器,增強體質的效果,是適合男女老少參與的理想健身項目。至于這些傳統(tǒng)健身功法對于長期伏案人員亞健康狀態(tài)的影響,太極拳、健身氣功和瑜伽這幾個主要項目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如何通過傳統(tǒng)健身功法的鍛煉達到更高效的健身效果還有待研究。
2 研究對象
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選取年齡在40—50周歲的亞健康狀態(tài)高發(fā)年齡段的人群,因考慮實驗數據對比的直觀性,所有對象均為女性,其職業(yè)包括教師、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及自由職業(yè)者,均屬于長期伏案工作人員。通過調查受試者的身高、體重、疾病史和體育鍛煉史等基本情況,從中篩選出45名,她們的基本情況相當,且符合本研究的其它要求。將實驗對象分成三個組,即太極拳組、健身氣功組和瑜伽組,每組15人。
3 研究方法
3.1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實驗對象的身高、體重、疾病史、體育鍛煉史和鍛煉后的生理、心理臨床反應等進行問卷調查,以獲取對受試者分組的篩選依據和實驗結論。
3.2 實驗方法
對受試者進行體質測試。然后指導并監(jiān)督三個實驗組鍛煉8周,堅持隔天練習40分鐘。練習的內容,太極拳組為24式太極拳,健身氣功組為八段錦,瑜伽組為拜日式。最后再次對其進行體質測試。
3.3 數據統(tǒng)計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并均以平均值±標準差來表示。實驗組之間的數據比較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同一受試者實驗前后的數據比較采用Paired-Samples T test,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 研究結果
實驗前各組各項體質測試指標見表1
實驗后各組各項體質測試指標均明顯高于實驗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5 討論
5.1 傳統(tǒng)健身功法對長期伏案工作人員體質的影響機理
從實驗數據可以清晰地發(fā)現,堅持習練如太極拳、健身氣功及瑜伽一類傳統(tǒng)健身功法確實可以改善長期伏案工作人員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基本身體素質等方面的指標。究其原因,可以從傳統(tǒng)健身功法的運動特點、健身原理等著手。
太極拳可借全神貫注的練習來減緩現代人精神上的緊張,并以動作的輕緩來改善身體的緊張,如此一來便能求得內、外同時的放松,改善人體的身體狀態(tài),長期練習就能達到健身、養(yǎng)生的效果。健身氣功之所以具有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獨特作用,祖國醫(yī)學認為,主要在于人體“三調”的綜合鍛煉,它使得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tǒng)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逐漸優(yōu)化整合機體的自穩(wěn)狀態(tài),自然對提高人體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積極效果。瑜伽有“印度式氣功”之稱,它的修習主要分為體位法與冥想法,而要修習這兩種又都離不開呼吸法,因此與氣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2]。
5.2 幾種傳統(tǒng)健身功法對長期伏案人員亞健康狀態(tài)影響的比較
通過對幾種具有代表性傳統(tǒng)健身功法的健身原理及實驗結果的研究發(fā)現,長期習練太極拳、健身氣功及瑜伽對伴有亞健康狀態(tài)的長期伏案人員的積極影響總體上并沒有顯著差異,只是在某些方面,各個項目健身的側重點有些不同。例如,太極拳持續(xù)的屈膝運動能更好地強化下肢力量,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改善腿部因久坐而產生的麻木、僵硬感,同時連綿不斷的運動方式對提高心肺功能效果更有優(yōu)勢[3];而健身氣功與瑜伽的動作更為舒展,對全身柔韌性的提升有更突出的效果;另外,健身氣功,特別是太極拳對練習者的動態(tài)平衡能力影響較為深刻,瑜伽則尤為能夠增強人體靜態(tài)平衡能力。
6 建議
考慮到伏案人員長時間處在辦公和學習的狹小室內空間,亦或沒有足夠的休閑時間進行健身,因此,獨具針對性優(yōu)勢的各式傳統(tǒng)健身功法更應該被大力推廣與普及到這樣的環(huán)境和人群中。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讓這些千百年來發(fā)展而成的寶貴遺產繼續(xù)得到傳承,并發(fā)揚光大,同時也能切實為廣大長期伏案人員的健康服務,從而也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
此外,在具體開展傳統(tǒng)健身功法鍛煉時,應制定適合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人群自身需要的運動處方,設定好最適宜的運動負荷、強度、時間和頻度,酌情選擇一至兩項功法長期堅持健身鍛煉。
參考文獻
[1]李娟,等.老子按摩法對長期伏案工作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響[J].四川體育科技,2014(3):35-38.
[2]主紅.廈門市經常性伏案工作人群身體健康的調查[J].科技信息,2008(2):18-21.
[3]陳文鶴,等.長期木蘭拳練習對中老年人平衡調節(jié)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1):35-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