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水
[摘 要]處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開始強調自我,自主意識大大增強,逐漸進入第二逆反期。他們適度的逆反是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但如果逆反過度,則會給家長和學校老師帶來很大的困擾,給學生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帶來損失,甚至影響他們的人際關系。當有小學生詰問“憑什么讓我去!憑什么讓我干!”時,班主任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呢?就此問題展開分析論述。
[關鍵詞]小學生;逆反;案例;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3-0096-01
昨天我班負責校園衛(wèi)生清掃工作(俗稱干值周)。早晨,勞動委員付某某(兼班長)帶領大家整理校園衛(wèi)生,西邊教學樓之間的區(qū)域打掃接近尾聲,東邊操場稍慢一些。我來到東邊和學生們一起掃地,付某某看這邊慢也過來了。他發(fā)現(xiàn)地上垃圾堆了幾堆,而又沒有簸箕收垃圾,就跟張某某(女)同學說:“你去拿個簸箕來收垃圾好嗎?”張某某立即大聲說:“憑什么讓我去!憑什么讓我干!”我大吃一驚:怎么會有這樣的反應?我反問了一句:“憑什么你不能去?需要有人去拿,難道非要是別人?如果別人能去,你為什么不能去?”過后,我很后悔這么說。我怎么可以跟處于這種心態(tài)的學生說這樣的話?這不是把自己置于跟學生對立的狀態(tài)嗎!
【案例說明】
其實,張某某平時是一位善良溫和聰明的女孩。聯(lián)想到自從升入六年級后,前面還有三個學生在老師或班干部進行正常管理時也說過類似的話,我意識到昨天早晨張某某所映射出來的這個問題有些嚴重:班級里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潛意識里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進入六年級,自我意識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和強烈。她們只覺醒了自我,容易忽視他人的感受,容易忽略班集體的存在,過分強調和放大了自我的存在。如果放任這種思想在班級蔓延,會形成一種不良思潮,會給學生不成熟的心靈造成傷害,班級也將難于管理。
【案例分析】
張某某的情緒化言行表現(xiàn)出了這種特性,是一種明顯的逆反現(xiàn)象。所謂的“逆反”是什么呢?“逆反是指個體對某些事情不論正確與否,一概簡單排斥,并帶有較大的情緒成分,甚至為反抗而反抗?!币话銇碚f,處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開始強調自我,自主意識大大增強,逐漸進入第二逆反期。他們適度的逆反是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但如果逆反過度,則會給自己家長和學校老師帶來很大的困擾,給學生個人的成長帶來損失,甚至影響他們的人際關系、班級和諧、家庭幸福。
【解決策略】
第一,找孩子談話,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幫助分析原因。鑒于孩子是不良情緒及不良行為的主體,所以解決問題須從孩子入手。我找孩子談話,明確告訴她我很懂她,愿意傾聽她的內心世界,理解她的言談和行為。在懂她的苦衷的同時,必須讓她清楚地明白老師是真心地想幫助她,引導她說出心中想說的話,倒出心中的苦水,幫助她尋找根源,分析這樣言談舉止的原因及危害,疏導她的不良情緒,使其得到宣泄。
第二,家校聯(lián)動,家庭教育同步跟進。在后天教育中,家庭教育占重要地位,所以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傾向時,我會在第一時間跟家長聯(lián)系,取得家長配合,讓孩子離校后的時間得到家長的關心與愛護。教師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外在表現(xiàn)與內在原因,共同協(xié)商解決辦法,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尤其注意用愛來滋潤孩子的心靈。
第三,利用班會時間,班級開展專題討論。把行為表現(xiàn)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讓大家討論行為的恰當性,通過有益性和危害性的分析討論,教師借機進行科普,讓那種模模糊糊的不當行為方式逐漸顯露原形、逐漸清晰化。經過探討,學生們心中不再有疑惑,而集體尋求真理的過程,又提高了學生們的認識,并逐步形成了一些班級共識。在這個過程中,班級所有學生都會受到教育,有過不良行為或正存在不良思想的學生會懸崖勒馬及時轉變,認可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合理的價值取向。
【效果】
通過談話、家校聯(lián)動、班會討論等活動,張某某私下找到我說她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非常感謝老師和大家容忍她,幫助她。觀察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她言詞不再那么犀利,行為不再那么乖張,變得彬彬有禮,人際關系也改善了,學習、課余生活愉快。其他有類似表現(xiàn)的學生也受到了教育,及時轉化、提高了自己。
我認為,通過家庭和學校、教師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可控的,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可以預防和轉化的。在老師指導、家長關心、同學們幫助下,孩子內心認識的不足或者偏執(zhí)將逐漸消弭,轉而形成正確世界觀,進而走出困惑走向光明。
(責編 韋淑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