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鈺婷
【摘要】 目的 探討牙周病與糖尿病的臨床相關性。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牙周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將所有患者按照血糖水平的不同分成三組,比較三組患者缺失牙齒的數量以及牙周治療需要量指數。同時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a、b、c三組,其中c組實施糖尿病單獨治療,b組實施牙周病單獨治療,c組則實施聯合治療1個月后對比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空腹血糖在11.0mmol/L以上的患者牙齒缺失數明顯高于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患者和7.0~11.0mmol/L之間的患者,差異顯著(P<0.05),但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患者和7.0~11.0mmol/L之間的患者牙齒缺失數無統(tǒng)計學差異。從CPITN來看,三組患者兩兩之間均有顯著差異。從牙周炎治療效果來看,a組治療有效率為94.2%(113/120),而b組為67.5%(27/40),a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差異顯著(P<0.05);從糖尿病治療效果來看,a組治療有效率為91.7%(110/120),而c組為72.5%(29/40),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聯合治療相比單獨治療對于糖尿病和牙周病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見糖尿病和牙周病存在一定的臨床相關性。
【關鍵詞】 牙周病,糖尿病,相關性
牙周病是臨床最為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而糖尿病史臨床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兩者看似不相關,但許多臨床研究證實牙周病與糖尿病存在雙向關系,甚至有學者提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并發(fā)癥。為了探討牙周病與糖尿病的臨床相關性,為我院牙周病聯合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筆者選取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牙周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進行研究,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牙周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3例,年齡范圍54~80歲,平均年齡(65.1±8.4)歲,所有患者均為II型糖尿病患者,經臨床排查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口腔疾病和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a、b、c三組,其中a組120例,b組40例,c組40例,三組患者基線資料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 根據血糖水平不同,將患者分成三組,其中空腹血糖<7.0mmol/L者48例,空腹血糖在7.0~11.0mmol/L者120例,空腹血糖>11.0mmol/ L者32例。檢測所有患者缺失牙齒術以及牙周治療需要量指數(CPITN)。對于a、b、c三組患者,c組實施糖尿病單獨治療,主要方法是藥物治療和控制飲食,b組實施牙周病單獨治療,主要方法是局部采用甲硝唑聯合抗菌藥物口服治療,c組則實施聯合治療,即聯合治療糖尿病和牙周病,比較三組患者糖尿病和牙周病的臨床治療效果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牙周病的療效評價標準:采用CPITN作為評價牙周病臨床療效的指標,有效是指經過治療患者CPITN值由IV級或III級降至II、I,0級,或II級降到I級、O級以及I級降到0級,無效則表示經過治療后患者CPITN指數與治療前無變化。糖尿病的療效評價標準:采用空腹血糖作為評價指標,其中以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為理想效果,6.1~7.0mmol/L為較好效果,7.0~8.0mmol/L為一般效果。有效的標準為患者經過2d或以上治療,血糖控制水平有2次為理想效果,或者有1次理想效果其余均為較好效果,其余情況則均視為無效,此外若空腹血糖出現大于10mmol/L者均視為無效。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據采用Epidate 3.0進行錄入校對,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根據不同檢驗目的分別采用t檢驗法和卡方檢驗法,以P<0.05表示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不同血糖水平與牙周病的關系 從研究結果來看,空腹血糖在11.0mmol/L以上的患者牙齒缺失數明顯高于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患者和7.0~11.0mmol/L之間的患者,差異顯著(P<0.05),但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患者和7.0~11.0mmol/L之間的患者牙齒缺失數無統(tǒng)計學差異。從CPITN來看,三組患者兩兩之間均有顯著差異,其中空腹血糖在11.0mmol/L以上患者的CPITN最高,其次是空腹血糖在7.0~11.0mmol/L之間的患者,最后是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的患者。
2.2 治療效果比較 從牙周炎治療效果來看,a組治療有效率為94.2%(113/120),而b組為67.5%(27/40),a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差異顯著(P<0.05);從糖尿病治療效果來看,a組治療有效率為91.7%(110/120),而c組為72.5%(29/40),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人群的逐年增加,而牙周病的發(fā)病率也顯著上升,對此國外學者開始關注糖尿病和牙周病的相關性,并逐步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從目前國內外研究情況來看,許多臨床研究證實牙周病與糖尿病存在雙向關系,甚至有學者提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并發(fā)癥。為了探討牙周病與糖尿病的臨床相關性,為我院牙周病聯合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筆者選取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牙周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空腹血糖在11.0mmol/L以上的患者牙齒缺失數明顯高于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患者和7.0~11.0mmol/L之間的患者,差異顯著(P<0.05),但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患者和7.0~11.0mmol/L之間的患者牙齒缺失數無統(tǒng)計學差異。從CPITN來看,三組患者兩兩之間均有顯著差異。從牙周炎治療效果來看,a組治療有效率為94.2%(113/120),而b組為67.5%(27/40),a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差異顯著(P<0.05);從糖尿病治療效果來看,a組治療有效率為91.7%(110/120),而c組為72.5%(29/40),差異顯著(P<0.05)。
總而言之,對于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聯合治療相比單獨治療對于糖尿病和牙周病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見糖尿病和牙周病存在一定的臨床相關性。
參考文獻
[1] 王磊,倪月婷,姜宏,等.社區(qū)老年人糖尿病與牙周病相關性的調查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2): 290-291.
[2] 李增祥.426例中老年人牙周病患者并發(fā)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1,17(2):99-100.
[3] 陳河清,郭秀梅,金力里.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分析[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 20(6):46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