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玉華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體育教學更應該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該文從調節(jié)情緒、改善人際關系、消除疲勞、消除心理疾患4個方面分析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并提出了幾點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以期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 心理健康 情緒 人際關系 疲勞 心理疾患 環(huán)境 內容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7(b)-0139-02
體育教學是一門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課程,由于人的身體和心理有密切的關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心理不健康則會導致身體異常甚至患病,所以體育教學的開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體育教學也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更應該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不但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的培養(yǎng),也注重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
1 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1 體育教學可調節(jié)情緒
情緒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不良的情緒是導致學生心理發(fā)生異常,乃至產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適當的體育鍛煉和學習可以調控學生的情緒,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就如同憤怒時摔東西一樣,要給不良情緒找到宣泄口,運動正好可以替代,用運動的方式來減壓,減輕壓力造成的心理負擔。在當前學生學業(yè)壓力大的背景下就需要學生參與適當的體育鍛煉來調節(jié)情緒,減輕壓力,使緊張、焦慮的情緒得到改善,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1.2 體育教學有助于改善人際關系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學內容和形式都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來完成,同時教師教學創(chuàng)設的小組、團隊都可以讓學生體會個體、小組、團隊,以及班集體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在比賽中取得勝利帶來的情緒體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班級的主人翁意識和活潑向上、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有很大幫助,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
1.3 體育教學有助于消除疲勞
另外,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學生需要付出身心的努力,可以宣泄學生心中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壓抑,從而緩解和消除學生心理的疲勞和抑郁,如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挫折引起的焦慮,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良好宣泄,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學生心理的障礙,保持學生健康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同時體育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推動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信。
1.4 體育教學有助于消除心理疾患
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不同程度的學生會產生一些悲觀、失望的情緒,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憂郁、孤獨、焦慮等各種心理障礙。通過體育教學學生會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得到提高、生理指標得到改善,就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繼而產生愉快、振奮和幸福感,就會讓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從而達到增強自信、擺脫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預防并消除心理障礙。
2 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策略
2.1 優(yōu)化課堂環(huán)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教師的心理要健康、情緒要穩(wěn)定,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用自己健康的心理為學生樹立榜樣。相反,如果教師自己的教學情緒失控師生關系就會緊張。同時,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以生理健康為基礎,又與生理健康的發(fā)展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在教學中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嘗試一些體育教學內容和鍛煉時,能夠正確地分析失敗的原因,能從嘗試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如針對不同體質學生安排不同的練習和學習內容,讓學生在運動中展示自己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成功體驗,使學生樹立信心,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還應該讓學生明確什么是健康的心理,什么是不健康的心理,以便自我評估,客觀地評價自己。
2.2 精選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要精選一些體育教學內容,也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拓展和開發(fā),以期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讓學生感興趣的前提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如在耐久跑的教學中,通過教師講解耐力跑的呼吸方法及跑的節(jié)奏,然后讓全班同學同時進行,要求跑速一致,有節(jié)奏地跑動,進行2~3步一吸,2~3步一呼的呼吸,在跑的過程中相互關心、相互鼓勵,能與同伴團結協(xié)作完成練習,跑完之后針對不能跟上全班節(jié)奏學生的自我心理感受、落后的原因、在困難中堅持的心理狀態(tài),從體能因素、信心不足、缺乏興趣、有畏懼感等方面進行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勇敢挑戰(zhàn)、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團結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從而增強學生勇敢、自信、自尊、自強的心理素質,達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2.3 創(chuàng)設成功體驗,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自信心是學習和事業(yè)成功的巨大動力,在體育教學中,應以激勵表揚為主,經常用“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我能行”等來激勵學生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獲得成功、進步與發(fā)展。如在對病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時,除采取合理的練習手段和方法外,必須對其自信心進行培養(yǎng),激勵他們向自身挑戰(zhàn),向疾病挑戰(zhàn),勇敢地面對一切,取得最大的勝利。再如對一些動作不協(xié)調、技能較差的學生,就要激勵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用“人人都能成功”“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等語言來激勵學生,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勇躍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一旦發(fā)現學生有進步,哪怕是很微小的進步,不失時機地加以激勵和引導,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曾經有一位在一次車禍中右臂骨折的學生,在第一次上體育課時膽怯、自卑,對自己上體育課沒信心,筆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不斷激勵和關心愛護,讓他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項目,如足球、立定跳遠等,通過3年的學習,這位同學在足球技術方面超過了大多數正常同學,這從根本上消除了自卑心理,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樹立了堅定的信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是教師在教學中應時時注意的問題,一味挖苦、諷刺和蠻罵,只能使希望的羽翼夭折,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
2.4 加強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頑強意志品質
體育教學中不但要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同時還應該加強體育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體育道德和頑強的意志品質是體育的靈魂,是體育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通過訓練比賽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如幫助學生強化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紀律教育,嚴格要求學生遵紀守法,利用榜樣的教育作用等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頑強的意志品質。教師要充分利用比賽的教育功能,要求學生全力以赴地參加每一個比賽,珍惜每一次訓練機會,認真分析成敗的原因,重新完成。引導學生在競賽活動中突破難點,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目前,在中小學普遍存在學生怕困難、怕失敗、怕與人交往等不良現象,針對此現象,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得到磨練,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使他們具有樂觀、積極進取,敢于面對失敗,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的精神風貌,培養(yǎng)鍥而不舍的意志品質。
3 結語
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鑒于體育教學存在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勢,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體育教學之中,在重視學生身體健康教育的同時,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讓學生在意志品質、情緒、自我概念、社會適應能力、完善人格等不同的心理健康層面都有一定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學忠.學校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 陳玉霞.體育心理學新論[M].甘肅教育出版社,2003.
[3] 楊迎天.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J].中國學校體育,2001(4).
[4] 秦萬俊.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探析[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1(1):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