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波
摘要:目的 對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康復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調(diào)查。方法 抽選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48例精神分裂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系統(tǒng)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予以精神類藥物進行治療,干預組患者同時予以積極心理學理論進行護理干預。結果 兩組患者HEIQ量表評分分別為(4.94±0.81)分、(3.12±0.77)分,比較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SRHMS健康量表評分分別為(306.9±51.7)分、(264.7±42.8)分,比較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非常理想,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理論;精神分裂癥;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3-0073-02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in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
WANG Xue-bo
(13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Chongqing 4000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theory on th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5~2016 year in April,48 case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all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y the system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sychotropic drugs,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be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scores of HEIQ of two groups respectively(4.94±0.81),(3.12±0.77),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RHMS health scale scores were(306.9±51.7),(264.7±42.8),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ideal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Schizophrenia;Rehabilitation
精神分裂癥患者多存在自卑、絕望的心理,患者生活質(zhì)量明顯降低。對于患者來說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非常重要,患者心理狀態(tài)將直接影響疾病治療,不良的心理狀況甚至會導致疾病復發(fā)。因此,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疾病的管理,同時也要加強心理建設。積極心理學理論能夠?qū)θ祟惖男睦磉M行引導,促進人類心理愉悅、健康[1]。本次研究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抽選了48例精神分裂患者,對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康復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調(diào)查。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48例精神分裂患者,采用系統(tǒng)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每組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干預組男15例,女9例者年齡26~57歲,平均年齡(42.3±3.2)歲,病程7個月~3年,平均病程(1.8±0.2)年,患者均處于疾病恢復期;對照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26~57歲,平均年齡(42.7±3.3)歲,病程7個月~3年,平均病程(1.5±0.3)年,患者均處于疾病恢復期,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相關指標比較不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所有患者以及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參與調(diào)查,本次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學會審批。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予以利培酮進行系統(tǒng)治療,患者陽性精神癥狀均得到有效控制?;颊呓邮苋粘=】到逃瑫r參與娛樂活動,所有娛樂活動均由病區(qū)護理人與負責,包括下棋、打牌、看書、看電視等等內(nèi)容。醫(yī)師在查房的過程中也要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療,但不涉及積極心理干預。
1.2.2干預組 患者同時接受積極心理學指導,采用SCL-90量表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針對患者不同的癥狀開展不同的護理干預。第1~2 w要幫助患者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可采用團隊講座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開展,時間1 h左右。第3~4 w要幫助患者常懷感恩的心,可以采用講座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采用小團隊的方式進行學習,閱讀相關文章,學唱相關曲目。第5~6 w幫助患者感悟生命,第7~8 w幫助患者重溫親情,第9~10 w幫助患者重建生活的希望。endprint
這一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開展心理指導,為患者準備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心理問題進行測評,并且對患者進行適當訪談,結合量表和訪談結果,為患者制定對應的干預措施。為患者設置2名心理干預人員,這兩名護理人員要具備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同時屬于心理科臨床護士,此外還需要為患者設置2名娛療護士,對患者進行干預之前,我院的派遣2名心理科主任醫(yī)師和1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進行統(tǒng)一性培訓,針對相應護士實施有關積極心理學理論和實踐培訓,以實現(xiàn)熟練掌握運用心理干預技術。使用的干預形式主要是團體輔導形式。為了使患者配合完成這項研究,在對其進行干預之前,相應責任護士先告知患者和家屬,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經(jīng)過家屬和患者同意之后,才能進行。
護理過程中,堅持對參加這行研究的患者給予適當?shù)莫剟?。對患者進行干預時,針對干預組患者進行進一步分組干預。將干預組患者分為幾個小組。制定科學合理的干預方案,干預方案通過參加本研究的工作人員共同制定并通過,才能使用。
護理干預的主要內(nèi)容有:①培養(yǎng)患者興趣愛好,對患者家屬進行詢問,明確患者個人具體情況和愛好,并且根據(jù)患者不同情況,為患者安排相應的活動,通過這種方式提升患者接受治療積極性;②家庭護理 積極主動的和患者家屬之間進行溝通,耐心聽取家屬闡述的內(nèi)容,同時為家屬講解日常護理方式和護理意義,幫助家屬了解患者病情和臨床反應。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家屬為患者提供預定的支持,并且要讓家屬明確堅持的重要性;③放松訓練 為患者播放輕柔的音樂,從而實現(xiàn)對患者的放松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患者充分緩解不良情緒。
1.3觀察指標
采用HEIQ對患者的心理品質(zhì)進行調(diào)查,同時采用SRHMS健康量表對患者健康狀況進行調(diào)查。
1.4評估指標[2]
HEIQ量表:量表包括六個維度,采用1~5級評分,量表總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心理品質(zhì)越高,幸福程度越高。SRHMS健康量表:量表包括有三個評定子量表,量表總分越高患者的健康狀況越高。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文中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HEIQ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HEIQ量表評分分別為(4.94±0.81)分、(3.12±0.77)分,比較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患者SRHMS健康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SRHMS健康量表評分分別為(306.9±51.7)分、(264.7±42.8)分,比較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心理或者精神康復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的最終目的,如何改善、矯正精神分裂癥患者內(nèi)心深層的認知和結構是患者康復期治療的目的[3]。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患者調(diào)整情感、控制情緒、同時能夠讓患者積極的面對生活,保持良好的人生觀、社交能力[4]。
積極心理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指出,正處于恢復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如果存在消極心理,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低自我效能感等。這種消極心理,不但對患者病情恢復起到負面影響,對于預防出院后復發(fā)也帶來不利影響。積極心理學指出,及時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也不僅僅是對其缺陷進行糾正,更需要適當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煩惱,這些人需要處于滿意、愉快的環(huán)境當中。對此,臨床護理人員對精神分裂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十分必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增強患者積極情感體驗,從而滿足較高層次的心理需求,促進患者康復。
積極心理學研究主題便是幸福,越來越多的證據(jù)指出,積極干預不但要關注如何減輕患者痛苦,還需要提升患者幸福感,這種方式已經(jīng)成為預防和治療當代人心理疾病的有效補充。相關專家認為,為患者實施積極心理干預,比常規(guī)性的心理療法效果顯著,對于心理護理而言,是疾病康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院采取團體講座、角色扮演等方式開展了積極心理學理論,增強患者的生活信念和責任擔當提升患者幸福感,同時也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5]。我院調(diào)查結果可以看出,兩組患者HEIQ量表評分分別為(4.94±0.81)分、(3.12±0.77)分,干預組患者的HEIQ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患者的幸福感、心理品質(zhì)更高,此外,患者的健康程度也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證明積極心理學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非常理想[6]。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能夠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狀況,同時能夠提升患者生活幸福度,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李遵清,韓鵬,仇愛玫.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098-1101.
[2]陳玲,招日蘭,鄭桂珍,等.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臨床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34):5268-5269.
[3]苗良.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60):169.
[4]林峰.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臨床康復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全科護理,2015,13(33):3366-3368.
[5]焦愛霞.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15):20-22.
[6]吳玉蘭.心理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15):7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