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軍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要講究有效性,不能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諸如當前的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都應為了實現(xiàn)某一教學目標而采用,而不是為了追求這一形式而運用。一些看似熱鬧的課堂場景,卻是充斥著低效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學有效性成為所有教育教學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標。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是不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能不能突破重點、難點。強化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創(chuàng)建有效的自主學習課堂,重點、難點內容處理方法得當,教師設計精當?shù)奶釂柺翘岣咝W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強化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
教學目標是備課和上課首要明確的問題,因為它決定著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的形式,起著教學的導向作用。現(xiàn)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有效的教學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追求教學有效,首先應該強化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就是要求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有效性。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前,應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探明教學思路,從教材中提取出知識點,再將其放到整個教材體系中去,研究怎樣把教材信息轉化為教學信息,運用哪些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從原有的認知結構出發(fā)去獲取新知識,探索新發(fā)現(xiàn)。
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制定教學目標,真正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主體地位,制定出學科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并把它們分解到每一章節(jié)、每一課。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檢查教學活動是否與目標和諧一致,統(tǒng)一協(xié)調教與學的矛盾關系,以確保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二、創(chuàng)建有效的自主學習課堂
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發(fā)揚教學民主,優(yōu)化教學組織。課堂上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提問質疑,發(fā)表不同意見,形成師生“互動交流”。教師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情感溝通。老師作為數(shù)學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要真正從心理上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躍的心理狀態(tài)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真情對話。有了這種和諧、平等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學生會把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維、靈感全部調動到課堂學習中,大膽表露自己真實的內心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多變的、豐富的,有效的。
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究情境。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起源于新穎的問題、情境或材料。探究形式通常有學生個人獨立探究、學生臨時以自愿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體探究等。
教師要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的參與是對學生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的熱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和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三、重點、難點內容處理方法得當,實現(xiàn)有效突破
直觀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拼一拼、分一分等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新知、獲得表象,理解和掌握有關概念的本質特征。如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動手畫、量、折疊、剪拼幾何圖形,做一些立方體模型,使學生感知幾何形體的形成過程、特征和數(shù)量關系,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
小學數(shù)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中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處理重點、難點內容時應從小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fā),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數(shù)學、“想”數(shù)學,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解讀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幫助學生形成數(shù)學的眼光,使他們從紛繁的生活現(xiàn)象中把握住數(shù)學內容。
四、教師精當?shù)奶釂柺怯行Ы虒W的助推劑
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對課堂上的提問有精心的設計,在問題預設方面力求簡潔扼要、層次清晰、目標明確。如果問題的指向性不明確,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回答落不到知識點上,因而對問題的設計要切中知識要點,抓住問題的本質。
課堂教學中,有時讓學生回答“是不是?”“對不對?”這類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含金量并不高,不僅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習慣,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種提問是低效的。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必須要充分把握學生課堂上的心理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解答的過程中,預設的問題也應具備一定的思考價值。
有效課堂教學包括有效的教學目的,教師有效的教與學生有效的學。有效課堂教學既是一種理理念,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教學策略。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成就學生發(fā)展的同時,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教學魅力,又讓教師感受到自身的價值,促使教師不斷追求。我們只有不懈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使數(shù)學課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市雁峰區(qū)岳屏鎮(zhèn)羅家灣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