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盧照鄰是初唐著名詩人,可他年輕時卻對醫(yī)學很感興趣,拜“藥王”孫思邈為師。盧照鄰迫切地想從孫思邈那里學到真本事,以便早日出師治病救人。然而,師傅好像一點兒也不著急,每天一大早,只是慢悠悠地從米缸里數(shù)出10粒米,然后選上其中的3粒交給他,讓他一邊用3個手指按住不停地捻米,一邊背誦《千金方》《攝養(yǎng)論》等醫(yī)學書籍。
一開始,盧照鄰還能按照師傅的要求用心捻米背誦,但時間一長他便失去了耐心。實在煩悶的盧照鄰提出想和師傅一起學習看病號脈,卻遭到孫思邈的嚴厲拒絕,這更加令盧照鄰心灰意冷。他打算再堅持一個星期,如果師傅還一直讓他捻米背誦,他立即辭別回家。
第二天,孫思邈果然又照例從米缸里拿米。不過,盧照鄰馬上意外地發(fā)現(xiàn),師傅今天拿出的米比平時少了一粒,于是他對孫思邈說道:“今天的米不是10粒,只有9粒?!睂O思邈聽了后,忽然面帶微笑地說道:“你現(xiàn)在可以學習診脈了。”
看到盧照鄰不解的神情,孫思邈收斂了笑容,表情嚴肅地對他說:“你剛來時,我是可以教你醫(yī)術(shù),但卻不能給你靈活的手指和心機。能不能辨別出脈搏的細微變化,靠得不僅是手感,更是心悟,你感覺出缺少米粒,說明你已經(jīng)手感心悟?!甭犃藥煾档囊环捄螅R照鄰頓時醒悟。
后來,盧照鄰雖然沒能成為名醫(yī)懸壺濟世,但他卻從孫思邈那里學到了做事要細心以及做人要謙遜的道理,并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大家。
(選自《演講與口才》2017年第13期,有改動)
素材解讀
能夠感受出手中少了一粒米,這也反映了盧照鄰的細心以及扎實的基本功。而這也與孫思邈的嚴格要求和盧照鄰的努力有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