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葉遠麗+傅佳佳+王鴻博
摘要:采用KES-F織物風格儀,測試了 5 種滌棉竹混紡仿毛織物的拉伸和剪切性能、彎曲性能、壓縮性能、表面性能等16個力學指標,并以日本川端法計算其基本和綜合手感值,考察其風格優(yōu)劣程度。結(jié)果表明:實驗用織物基本符合秋冬男士西服面料的要求,其中5#面料具有最佳風格且具有較高的仿毛感。
關(guān)鍵詞:原液著色;仿毛織物;手感;織物風格
中圖分類號:TS136 文獻標志碼:B
Evaluation of the Style of Dope-dyed Polyester/Cotton/Bamboo Blended Wool-like Fabric
Abstract: In this paper, KES-F fabric evaluation system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16 mechanical properties(including tensile and shearing performance, bending performance, compressing performance, surface performance, etc.) of five kinds of dope-dyed polyester/cotton/bamboo blended wool-like fabric and the method of Japanese Kawabata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basic and integrated handle sty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sted fabrics can basic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mens suiting for autumn/ winter season, in which, the No. 5 sample fabric has the best style and higher wool-like aspect.
Key words: dope-dyeing; wool-like fabric; handle styles; fabric style
羊毛面料保暖性能好,手感豐滿,光澤柔和,富有彈性,具有優(yōu)良的風格,但天然羊毛價格昂貴,供不應求,因此仿毛面料開始走向服裝市場。本文采用滌綸與棉纖維、竹漿纖維進行混紡,織制 5 種規(guī)格不同的仿毛面料,利用KES-F織物風格評價系統(tǒng)測試它們在低應力下的物理力學性能,并對其手感風格進行客觀評價。本研究的結(jié)果對仿毛面料的研發(fā)及生產(chǎn)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1 試驗部分
1.1 試驗材料
本文對 5 塊滌/棉/竹混紡仿毛織物進行試驗。試樣的織物組織均為斜紋,其他規(guī)格及結(jié)構(gòu)參數(shù)見表 1。
1.2 試驗儀器及方法
試驗采用KES-FB-AUTO織物風格儀,儀器需預熱20 min后進行功能調(diào)試,調(diào)試正常后按照FB2、FB3、FB4、FB1的先后順序進行測試。試樣需在溫度為(20±2)℃、相對濕度為65%±2%的標準環(huán)境下預調(diào)濕48 h后進行測試。試樣大小為20 cm × 20 cm,按照FZ/T 01054.1 — 1999《織物風格試驗方法總則》進行測試。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試驗結(jié)果
在低應力作用下對試樣進行測試,測得拉伸、彎曲、剪切、壓縮和摩擦等16項力學性能指標,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 2。
由于所選試樣基本為適宜于男士外衣的比較厚重的面料,因此根據(jù)川端面料評價系統(tǒng)中秋冬男士西服面料計算公式,計算各試樣的硬挺度、滑糯度和豐滿度等 3 項基本風格和綜合風格值。其中每一基本風格按強弱劃分為 0 ~ 10共11個等級,10為最強,0 為最弱。綜合風格劃分為 0 ~ 5 共6 個等級,5 為優(yōu)秀,1 為很差,0 為極差或無法應用。所得的基本和綜合風格值如表 3 所示。
2.2 數(shù)據(jù)分析
由表 2 可以看出:
(1)拉伸特性。2#織物的拉伸線性度相對來說較大,織物比較容易伸展。4#織物的拉伸能量及拉伸回彈性最大,織物很容易發(fā)生拉伸變形且具有優(yōu)良的彈性回復性能。
(2)剪切特性。2#織物的剪切剛度和剪切滯后量均為最大,說明2#織物比較剛硬,很難發(fā)生剪切變形,且一旦發(fā)生剪切變形后不易回復。3#織物與5#織物相比,剪切剛度相當,二者都較易發(fā)生剪切變形,但5#織物的剪切滯后量較小,變形后回復性能較好。
(3)彎曲特性。1#織物的彎曲剛度和彎曲滯后矩都是最大的,說明織物較難發(fā)生彎曲變形,且變形回復能力較差。2#和4#織物的彎曲剛度較小,較易發(fā)生彎曲變形。
(4)壓縮特性。幾塊織物的壓縮線性度相差不大,柔軟感相當。其中5#織物的壓縮能量最大,壓縮回彈性更是明顯大于其他織物,說明5#織物具有較好的蓬松感和豐滿感,在經(jīng)過壓縮變形后較易回復。1#織物的壓縮回彈性也較大,蓬松感較好,2#織物的蓬松感最差。
(5)表面特性。5#織物的所有表面性能指標都遠小于其他織物,說明織物最為光滑、爽脆、勻整性好。1#織物的摩擦系數(shù)和摩擦系數(shù)平均偏差較大,織物比較粗糙、勻整性差。3#織物的表面粗糙度最大,其余指標也偏大,織物手感最為粗糙。
對比表 1 還可以發(fā)現(xiàn),在織物組織結(jié)構(gòu)、原料成分相同、經(jīng)緯密度相近的情況下,紗線較細的2#織物其摩擦系數(shù)和摩擦系數(shù)平均偏差都小于紗線較粗的1#織物,表面粗糙度幾乎是1#織物的一半。相比1#織物,2#織物手感更加光滑、細膩。而添加了少量氨綸的4#織物,在其他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與不含氨綸的2#織物相比,其拉伸能量和拉伸回彈性都較大,彈性更好,但由于添加的氨綸含量較少,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
3 結(jié)論
本文研究的 5 塊滌/棉/竹混紡仿毛織物中:1#織物較為硬挺,不易發(fā)生剪切和彎曲變形,蓬松感較好,表面較為粗糙、勻整性差;2#織物較易伸展,但不易發(fā)生剪切變形,蓬松感較差,手感較為滑糯;3#織物比較硬挺,手感不夠豐滿,表面較為粗糙,勻整性較差;4#織物很容易發(fā)生拉伸變形且具有優(yōu)良的彈性回復性能,較易彎曲,蓬松感較差,手感較為滑糯;5#織物手感滑、糯,表面勻整性好,有身骨,彈性優(yōu)良,具有較強的溫暖感和蓬松感。在幾塊織物中,手感風格及仿毛感最佳的是5#織物,其次為2#和4#織物。3#織物相對于其他織物來說風格較差,但也基本符合秋冬男士西服面料標準。
參考文獻
[1] 嚴灝景,趙書經(jīng),楊思讓,等.織物風格的客觀評價[J].紡織學報,1984(5):45-48.
[2] 吳清萍,林子務.試論毛織物的風格[J].紡織學報,2004(3):80-81.
[3] 周建平,楊元.竹原纖維織物風格測試與分析[J].紡織學報,2012(9):47-49.
[4] 喬卉,楊建忠,張方超.低支松結(jié)構(gòu)精紡毛織物風格的客觀評價與比較[J].毛紡科技,2013(9):62-64.
[5] 張瑞云,葉青青,丁康.防紫外線精紡毛滌混紡織物性能研究與風格評價[J].毛紡科技,2009(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