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 李婷 逯嘉 李運葵 夏勇 何金戈
·論著
2006—2015年四川省彝區(qū)與非彝區(qū)
肺結核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李京 李婷 逯嘉 李運葵 夏勇 何金戈
結核,肺; 登記; 小地區(qū)分析; 少數(shù)民族; 流行病學研究特征(主題); 彝族
四川省是肺結核高負擔省份之一,特別是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農村地區(qū),由于經濟、文化水平的落后,導致肺結核的發(fā)現(xiàn)和防治與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存在明顯差異;這不僅影響了當?shù)鼐用竦慕】邓?,更是成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研究發(fā)現(xiàn),四川省涼山州彝族地區(qū)肺結核疫情存在時空聚集性,漢族地區(qū)與彝族地區(qū)肺結核疫情現(xiàn)狀也存在差異[2]。筆者通過對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和沐川縣2006—2015年登記的肺結核患者進行特征分析,為制訂有效干預策略、降低彝族地區(qū)肺結核負擔提供科學依據(jù)。
一、研究現(xiàn)場和資料來源
1.研究現(xiàn)場:本研究選取位于四川省樂山市的馬邊彝族自治縣和沐川縣作為現(xiàn)場進行對比研究。201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內彝族人口約占全縣人口的46.60%,是老涼山地區(qū)彝族聚集地的代表。沐川縣與馬邊彝族自治縣毗鄰,以漢族人口為主,約占全縣人口的98.00%,有少量的彝族、苗族等少數(shù)民族居民。
2.資料來源:本研究使用的登記肺結核患者人口學特征、診斷分類等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tǒng)》(簡稱“《專報系統(tǒng)》”)(2006—2015年)中的常規(guī)監(jiān)測報表(定時統(tǒng)計)和患者病案管理。以馬邊彝族自治縣和沐川縣統(tǒng)計年鑒(2006—2015年)中的人口數(shù)作為人群基數(shù)。
二、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將《專報系統(tǒng)》中2006—201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和沐川縣登記的肺結核患者病案導入至Excel 2007中整理,應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對2006—2015年兩地區(qū)登記肺結核患者的三間分布特征進行χ2檢驗,所有檢驗均為雙側,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2006—2015年兩縣肺結核患者登記率
二、2006—2015年兩地區(qū)登記肺結核患者性別分布特征
2006—201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登記的肺結核患者為1733例,其中男1170例,女563例,男∶女=2.08∶1;沐川縣登記肺結核患者為1131例,其中男915例,女216例,男∶女=4.24∶1。馬邊彝族自治縣10年間不同性別患者登記率比較,男性109.19/10萬(1170/1 071 486)高于女性56.47/10萬(563/996 9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1.48,P<0.05)。沐川縣10年間不同性別患者登記率比較,男性66.76/10萬(915/1 370 503)高于女性17.86/10萬(216/1 209 4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50.73,P<0.05)(表2)。
三、2006—2015年兩縣登記肺結核患者的年齡分布特征
2006—201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登記肺結核患者中青壯年的30~歲年齡組構成比高于其他年齡組(χ2=507.94,P<0.05)。沐川縣登記肺結核患者中,40~歲年齡組構成比最高(χ2=320.50,P<0.05)。對10年間馬邊彝族自治縣和沐川縣登記肺結核患者各年齡組構成比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504.38和319.75,P<0.05)(表3)。
四、 2006—2015年兩縣登記肺結核患者的民族分布特征[3]
2006—2015年兩縣登記的肺結核患者中,馬邊彝族自治縣的彝族患者占全部登記患者的比例高于漢族患者,沐川縣的漢族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比較馬邊彝族自治縣和沐川縣10年間不同民族登記肺結核患者的分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341.30和8785.64,P<0.05)(表4)。
表2 2006—2015年兩縣登記肺結核患者的性別分布
表3 2006—2015年兩縣登記肺結核患者的年齡分布 [例(構成比,%)]
五、地區(qū)分布
2006—201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和沐川縣的農村登記肺結核患者數(shù)高于城鎮(zhèn),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324.75和22.77,P<0.05)(表5)。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從時間分布上看,2006—201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肺結核患者登記率整體平穩(wěn),年平均登記率為83.78/10萬。肺結核疫情依然嚴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可能由于區(qū)域特異性,防治工作人力資源不足和人口流動性大,導致肺結核的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難。沐川縣患者登記率從2006年的65.04/10萬下降至2015年的12.52/10萬,這一趨勢與全省肺結核疫情總體下降趨勢基本一致[3],
表4 2006—2015兩縣登記肺結核患者的不同民族分布情況 [例(構成比,%)]
注其他民族包括蒙古族和苗族
表5 2006—2015年兩縣肺結核登記患者的地區(qū)分布[例(構成比,%)]
但是近3年的結核病登記率較低,這可能與當?shù)氐慕Y核病工作模式轉換有關,在當?shù)貙⒔Y核病門診移交至結核病定點醫(yī)院,工作交接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肺結核防治人力資源缺乏、登記不及時等工作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肺結核患者登記率的下降。
在人群分布上,從登記患者的性別分布來看,10年間兩縣登記肺結核患者中男性的登記率均高于女性。一項Meta分析結果顯示,在收入較低和中等收入國家,男性在肺結核篩查過程中由于經濟原因、延遲就診等因素影響了這類患者進入到正規(guī)的肺結核治療途徑的時間,從而導致男性患者對自身健康狀況缺乏系統(tǒng)的防護,也導致了男性患者疾病負擔的增加[4]。
從登記患者的年齡分布來看,馬邊彝族自治縣登記的肺結核患者以20~歲至40~歲青壯年年齡組構成比最高,最高峰為30~歲年齡組,主要原因是青壯年活動范圍較廣,流動面積大[5]。青壯年是一個家庭的重要勞動力,而結核病病程長,不規(guī)范的治療導致的身體損害,對于家庭來說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規(guī)范青年肺結核患者的治療管理,提高治愈率是彝族人群結核病防制工作的重點[6]。沐川縣患者以40~歲至60~歲中老年年齡組構成比最高,最高峰為40~歲年齡組,兩縣60~歲年齡組登記患者較多,老年人的免疫力較差,接觸到結核分枝桿菌后迅速繁殖從而發(fā)病,也可能與該地區(qū)的老年人群對肺結核的知曉情況較差,出現(xiàn)癥狀后不及時就診有關[7]。
從民族分布來看,2006—201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的彝族肺結核患者比例高,這一結果與少數(shù)民族居民較為集中的云南省部分地區(qū)的研究結果相似[8],也可能與當?shù)匾妥寰用癖壤^高有關。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濟欠發(fā)達,交通困難,彝族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經濟水平較為落后,導致患者有病不就醫(yī)、不及時檢查和治療,從而成為傳染源[9]。
在地區(qū)分布上,本次研究顯示2006—2015年登記的肺結核患者中,農村登記肺結核患者高于城鎮(zhèn),這一結果符合全國肺結核患者地區(qū)分布特征[10],說明這2個縣要將農民作為肺結核控制工作的主要對象。由于農村的經濟水平較低,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資源相對較差,受教育水平、營養(yǎng)狀況和生活習慣等因素也導致了肺結核的高發(fā)[11]。而且到醫(yī)療機構路程較遠,限制了農村患者及時就醫(yī)和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12]。針對此次研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在未來的研究中深入分析當?shù)胤谓Y核高發(fā)原因,是否存在家族、地域的聚集性,當?shù)匦l(wèi)生服務的可及性等,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肺結核是慢性消耗性傳染病,多發(fā)生在居住生活條件較差及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13],貧窮是導致彝區(qū)結核病發(fā)病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14]。加強重點地區(qū)的干預措施是是降低肺結核發(fā)病率的重要工作,針對此次研究結果,兩縣首先要將彝族聚居區(qū)人群、青中年男性和農民作為高危人群,將此類人群作為肺結核防治工作的重點。相關部門要在病情高發(fā)的彝族地區(qū)開展雙語宣傳,減少因為語言交流障礙導致的治療不當、病情延誤等情況。加強肺結核高發(fā)地區(qū)普查力度,推行主動發(fā)現(xiàn)策略,做好肺結核患者跟蹤隨訪工作,提高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和治療效果。同時應充分利用國家扶貧攻堅的契機,將結核病防控與扶貧工作充分融合,力爭在較短時間內降低彝區(qū)結核病負擔。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要強化彝族地區(qū)基層醫(yī)療機構的衛(wèi)生防疫職能,健全結核病防治的組織系統(tǒng)和工作程序,從而有效控制肺結核在高發(fā)地區(qū)的流行。
[1] 陳勝華.淺析民族地區(qū)肺結核的現(xiàn)狀與防治難點.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18):83-84.
[2] 李婷,何金戈,楊長虹,等. 基于空間聚集性與時空掃描的肺結核流行特征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6,38(12):1032-1040.
[3] 夏勇,李婷,李運葵,等. 2004—2014四川省結核病流行現(xiàn)狀及趨勢預測.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5, 31(12):946-949.
[4] Horton KC, MacPherson P, Houben RM,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uberculosis Burden and Notification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PLoS Med,2016,13(9):e1002119.
[5] 羅進,楊淑娟,王啟興. 2004—2008年涼山彝族自治州肺結核疫情分析.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5):1238-1239,1243.
[6] 楊志紅,崔平,程琮. 青年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延遲及影響因素分析. 臨床薈萃,2011,26(12):1029-1032.
[7] 呂江華,李月華,薛峰,等.2010—2015年新疆新涂陽肺結核患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7,39(4):407-413.
[8] 邱玉冰,許琳,陳留萍,等.云南省6個縣2010年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分析. 慢性病學雜志,2013,14(7):486-488.
[9] 劉二勇,周林,王懷峰,等. 2009年全國少數(shù)民族肺結核登記患者特征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1,33(6):323-327.
[10] 全國第五次肺結核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辦公室. 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中國防癆雜志,2012,34(8):485-508.
[11] 林永明,陳杏光,陳求揚,等. 福建省畬族人群聚居地區(qū)結核病流行狀況分析. 中國防癆雜志,2012,34(9):618-620.
[12] Miandad M, Nawaz-UI-Huda S, Burke F, et al. Educational status and awareness among tuberculosis patients of Karachi. J Pak Med Assoc, 2016, 66(3):265-269.
[13] 沙永紅,李先輝,李晶晶,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肺結核患者并發(fā)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征.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14-215.
[14] 龐學文. 結核病經濟負擔研究. 職業(yè)與健康,2011,27(12):1420-1422.
2017-06-20)
(本文編輯:王然 李敬文)
Astudyon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ulmonarytuberculosisinYiandnonYidistrictsinSichuanProvincefrom2006to2015
LIJing,LITing,LUJia,LIYun-kui,XIAYong,HEJin-ge.
TuberculosisPreventionandControlDepartment,Sichuan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hengdu610041,China
HEJin-ge,Email:hejinge@163.com
Tuberculosis,pulmonary; Registries; Small-area analysis; Minority groups; Epidemiologic study characteristics as topic; Yi nationality
10.3969/j.issn.1000-6621.2017.12.013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研項目(ZX201610)
610041 成都,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
何金戈,Email: hejing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