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萍
校園專區(qū)
論當前大學生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與對策
何利萍
當前,我國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其中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虛化和否定客觀歷史的本質,任意解釋歷史事實和歷史人物,質疑和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不良影響,為此我們要加強《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主渠道作用,用正確的歷史觀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政治意識;重視現(xiàn)代傳媒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凈化傳播渠道,站穩(wěn)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大學生 影響 對策
隨著時代發(fā)展,傳播途徑的豐富,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沉渣泛起,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歷史虛無主義是為了重新塑造歷史,而對現(xiàn)有的正確歷史認識和價值標準進行虛化和否定的社會思潮[1]。在當前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則表現(xiàn)為一種以“重新評價”歷史為手段,歪曲否定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以期達到阻撓和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
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否定革命,頌揚改良。這是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集中表現(xiàn)。他們把近代中國凡是追求變革進步都斥為“激進”而加以否定,而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則稱為“穩(wěn)健”而加以肯定,并斷言是“激進主義”禍害了中國,阻礙了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他們否定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抬高洋務運動,貶低戊戌變法,抬高“清末新政”,貶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他們否定支持、實踐革命的領袖,把革命領袖描繪成專制、獨裁的形象,以此達到否定人民革命和人民政權的目的;他們夸大改良主義或支持主張改良的歷史人物,把推動歷史前進的革命政黨、領袖和革命群眾運動邊緣化,甚至加以丑化,而對阻礙歷史前進的反動勢力及其代表人物則加以頌揚,把他們放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心位置[2]。
第二,打著“學術研究”的旗號,用所謂的“現(xiàn)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歷史虛無主義者以“理論創(chuàng)新”的名義,提出對中國近代史“研究范式”的改變,把革命同現(xiàn)代化對立起來,以達到否定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斗爭。通過他們歷史“研究范式”的轉換,把現(xiàn)代化描述成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唯一要求和主題,把革命描繪成破壞社會穩(wěn)定、制造社會動蕩、阻礙現(xiàn)代化的消極力量。他們以自己的政治目的為導向,主張重新評價早有定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其根本目的無疑是要否定革命、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三,頌揚帝國主義侵略,稱頌殖民統(tǒng)治,虛無中國的文化,美化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虛無主義全盤否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及其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意義;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價值觀念作為普世價值;甚至公開稱頌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把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和傳統(tǒng)說成是走向沒落的“黃色文明”,認為中國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只能學習西方的“藍色文明”,其實質是要抹殺百年來資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血腥歷史。
歷史虛無主義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與欺騙性,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中國建設的主力軍、接班人,正處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形成思想觀念和身心迅速成長發(fā)展的敏感時期,還沒有形成堅定的思想理論基礎和政治信仰,很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錯誤觀點的影響。為了了解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選取了3所高校在2016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從被調查者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影響的自我評估和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主要觀點認同度這兩個維度展開問卷設計,共設測量題目 18 個,通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網(wǎng)站進行,采用不記名的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314份。
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
大學生對于“你是否聽說過歷史無主義思潮?”這一問題,32.17%的同學“沒聽說過”, 41.72%“只聽說過,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24.20%“有一定的了解”,1.91%“非常了解”。 綜合來看,歷史虛無主義對于大多數(shù)大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他們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盡管有一些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認識,但也沒有達到清楚而深刻的水平。
為了驗證上述看法,我們來看看學生對歷史虛無主義主要觀點的認知度。
(1)對于“史學研究應該價值中立”的問題,設置問卷題目兩題以考察學生的認同度,分別是“在中國近代歷史研究中共產黨一直用自己的視角去觀察歷史,運用歷史為政治斗爭服務,所以中國近代歷史有必要重寫”和“歷史研究應保持價值中立,不受一黨、一派、一國的立場及其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其中“非常認同”的比例分別是4.46%、20.38%,“認同”的比例分別是35.35%、55.10%,“不認同”的分別是41.08%、12.42%;“非常不認同”的僅為6.05%、2.87%。
(2)對于“應重新評價歷史人物”的觀點,設置6個人物,分別是魯迅、袁世凱、慈禧、李鴻章、林則徐、毛澤東,對不同的歷史人物,大學生的觀點體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但主張重新評價李鴻章的比例是56.05%,認為應該重新評價袁世凱的比例是39.80%。
(3)對于“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是有功勞的,他開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大門”的觀點,“非常認同”3.82%,“認同”61.46%,“無所謂”5.73%,“不認同”25.16%,“非常不認同”3.82%。
(4)對于“對太平天國等近代以來的農民運動應持徹底否定態(tài)度”的看法,“非常認同”2.23%,“認同”12.74%,“無所謂”8.92%,“不認同”68.47%,“非常不認同”7.64%。
(5)對于“中華文明是落后,必須充分融入西方文明,才能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看法,“非常認同”2.23% “認同”14.97%,“無所謂”5.41%,“不認同”58.92%,“非常不認同”18.47%。
通過以上調查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大學生對歷史虛無主義的了解是不多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受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事實上,他們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很多觀點的影響,并且在不同問題上受到的影響程度體現(xiàn)一定的差異性。大學生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影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現(xiàn)代傳媒是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主要途徑。問卷中,對于“你平時喜歡通過哪些渠道來了解歷史知識?(多選題)”的回答,63.06%選擇“網(wǎng)頁搜索”,45.54%“網(wǎng)絡論壇”,32.17%“博客貼吧”,67.83%“書籍報紙”,73.89%“課堂教學”,45.54%“學術講座”,22.29%“微信朋友圈”,27.39%“其他”。
如前所述,歷史虛無主義打著“學術研究”的旗號,妄圖顛倒歷史、“改造”歷史。作為一種錯誤思潮,它的流傳與泛濫,會造成大學生思想的混亂,甚至導致政治上的動亂,這值得我們高度警惕和重視,教育學生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提升大學生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能力。
(一)加強《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思政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用正確的歷史觀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政治意識
一是要加強思政理論課師資隊伍的建設,對任課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提升其學術與理論素養(yǎng),鼓勵任課教師正確認識歷史虛無主義并與之斗爭。
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基于目前眾多高校大班開課的事實,注重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式,采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大班混合式翻轉教學模式,組建“個人-小組-自然班-大班”的混合式翻轉教學,以提升大班課堂的教學效果。具體實施方法:
(1)學生個人登錄課程網(wǎng)站選擇課程參加視頻學習。課程網(wǎng)站由任課教師提前建設,上傳課程所有章節(jié)的講授視頻,由學生自己登陸網(wǎng)站進行學習。
(2)每個班級組建學習小組,結合老師布置的團隊項目開展團隊學習、研究與實踐。團隊項目包括兩個部分,歷史人物研究和實踐項目,每個團隊項目都要有計劃、有指導、有記錄。
(3)以自然班的形式進行團隊合作學習的展示、討論、點評、總結與實踐匯報。鼓勵學生以網(wǎng)上學習和課下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評價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革命老區(qū)、博物館、歷史名跡等進行情景教學,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無數(shù)先烈浴血奮斗的光輝歷史和我國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
(4)講座課以大班的形式進行,一學期開設3次,主要是在課程網(wǎng)站學習的基礎上,講授具有綱領性的或學生難以把握的內容。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討論與發(fā)言,可以圍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主線是什么,怎樣看待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如何認識近代中國改良與革命兩種方案、兩種道路,歷史和人民為什么會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等問題,肅清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
(二)高度重視現(xiàn)代傳媒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凈化傳播渠道,站穩(wěn)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
歷史虛無主義借助網(wǎng)絡閱讀碎片化歪曲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通過采用微博、微信等形式揉碎歷史知識并以新的邏輯進行再加工,更換成新的標題加以傳播,在其所謂發(fā)掘歷史真相、還原歷史細節(jié)的幌子下,挖掘歷史人物隱私、八卦傳聞等,以達到其“重寫歷史”的目的。為了更好地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我們必須重視學習和運用網(wǎng)絡傳播規(guī)律參與網(wǎng)絡輿論。
一是加強對信息傳媒的監(jiān)管,肅清網(wǎng)上虛假的歷史信息,阻斷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加強正確的歷史觀文章的宣傳與傳播。注重對大學生進行網(wǎng)絡信息辨別網(wǎng)絡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鑒別力。
二是盡可能多的運用網(wǎng)絡媒介對大學生加強歷史觀教育。高校要加強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過建設并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隱性的歷史觀教育,如網(wǎng)站、論壇、微博、微信、QQ空間、微信公眾號等。
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的力量,深入學生,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加以引導。
[1]姜強強.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與對策[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2]梁柱著.歷史虛無主義評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
何利萍(1979-),女,浙江余姚人,寧波大紅鷹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