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昕
融畫入文與語言突破視野下的審美觀照
——淺談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性美
胡 昕
汪曾祺是一位連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作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作為京派小說代表人物,他的散文體小說在著力表現(xiàn)人民大眾的生活情趣,生活理想以及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同時,不追求語言的華麗性和優(yōu)美性,而是致力于用平淡質樸的文字營造濃濃的鄉(xiāng)土文化氛圍,彰顯獨特的審美價值。
汪曾祺 散文化 通俗化 鄉(xiāng)土化
汪曾祺的小說就像一段優(yōu)美而簡短的樂章。時而急促,時而舒緩。這一點不僅表現(xiàn)在小說長短上,更多的則表現(xiàn)在行文的句式上。小說大多采用短句,偶爾夾雜一些長句,長句的娓娓道來和短句的戛然而止結合,一收一放,使語言富有極佳的節(jié)奏感和層次感,簡潔明快,紆徐平淡,流暢自然,生動傳神,是一種"詩化的小說語言"??此摹镀咸言铝睢罚?/p>
一月,下大雪。
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風。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擺條風”。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長出了茵陳蒿。碧綠。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鍬一鍬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來了,烏黑的。有的梢頭已經(jīng)綻開了芽苞…
再看他的小說,《中國大百科全書》論述道“以散體文的形式表現(xiàn)敘事性的內容,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對人物的關系、命運、性格、行為、思想、情感、心理狀態(tài)以及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進行具體的藝術描寫,是小說的基本特征…。”傳統(tǒng)的文學理論教科書皆認為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是小說的三大要素,舍去其中之一,皆不能稱為小說。作家們也一直謹遵這條戒律,可到了汪曾祺這里,這一切都全變了個樣。他的小說摒棄了傳統(tǒng)小說中的情節(jié)迭宕起伏和章回嚴謹?shù)墓逃谐淌?,有意減少戲劇性和尖銳的矛盾沖突,不設懸念[1],在敘事性小說中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都被汪曾祺舍棄了。他自覺地繼承古典筆記體小說的諸多特點,融合散文雋永、淡雅的風致,以一種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生活化的敘述方式表現(xiàn)。以他的《受戒》為例:
“這個地方的地名有點怪,叫庵趙莊。趙,是因為莊上大都姓趙。叫做莊,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這里兩三家,那里兩三家。一出門,遠遠可以看到,走起來得走一會,因為沒有大路,都是彎彎曲曲的田埂。庵,是因為有一個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連庵里的和尚也這樣叫。庵本來是住尼姑的,可是荸薺庵住的是和尚。也許因為荸薺庵不大,大者為廟,小者為庵?!?/p>
開頭提到庵趙莊,然后分別解釋這三個字,以介紹名字的來歷。一短一長,起承轉合之間安排得非常和諧,錯落有致,讀起來跌宕起伏,猶如詩詞一般,干凈清爽。汪曾祺深受老師沈從文散文化小說的影響,將精練的古代語言詞匯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從日常口語,方言,民間文學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鋼化柔,掃除詩歌、散文、小說的界限,獨創(chuàng)一種新文體,這種獨有的詩化語言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拔也幌矚g太像小說的小說,即故事性很強的小說。故事性太強了,我覺得不大真實?!薄拔以氪蚱菩≌f、散文和詩的界限。后來在形式上排除了詩,不分行了,散文的成分是一直都明顯地存在著的?!恢苯訉懭宋锏男愿?、心理、活動。有時只是一點氣氛…氣氛即人物…作品的風格,就是人物性格?!盵2]…所以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散文化的小說文體,或者說將小說寫成了散文(詩),這種獨特的行文給文壇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汪曾祺本人就是一個畫家,會中國畫,因此對于色彩的感覺非常敏感。“汪曾祺的小說強烈地傳達出了一種清新雋永、淡薄高雅的風俗畫效果?!痹谛≌f敘事中插入一些風俗軼事的片斷,一地一景、一人一事,娓娓道來。作者就是通過這種繪畫的手法在小說中,把那些舊社會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鮮明、具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又將朦朧、含蓄的底蘊留在讀者的想象中,在汪曾祺小說中,取代了情節(jié)的中心位置,成為支撐小說的框架,以他的《鑒賞家》為例:
“立春前后,賣青蘿卜?!鞍舸蛱}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子”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賣栗子、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
簡簡單單幾筆便勾畫出了當?shù)氐囊环锂a(chǎn)風俗圖:這樣,用水果標示一年的光景,將四季時節(jié)與水果聯(lián)系起來,從立春到端午,從盛夏到入冬,好像把當?shù)匾荒甏合那锒募镜娘L情畫一幅幅地在小說中展現(xiàn)給讀者看:美麗的景色以及豐富而誘人的特產(chǎn),正是一幅幅風俗畫。因而讀汪曾祺的小說就有一種如同賞畫般歷久彌新的審美感受力,這種充滿作者故鄉(xiāng)高郵氣息的民俗風情畫,在作者的小說中幾乎每篇可見。例如他的《大淖記事》
“淖,是一片大水。說是湖泊,似還不夠,比一個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時,是頗為浩渺的。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夏天,茅草、蘆荻都吐出雪白的絲穗,在微風中不住地點頭。秋天,全都枯黃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頂上去了。冬天,下雪,這里總比別處先白?;┑臅r候,也比別處化得慢。河水解凍了,發(fā)綠了,沙洲上的殘雪還亮晶晶地堆積著 ?!?/p>
在汪曾祺的小說中,精妙的色彩搭配使他的小說具有了詩的意境和清新的民間神韻,強烈地展現(xiàn)出生命的活力,風習的傳承,文化的血脈。這些都可以看出汪曾祺對高郵這片故土的熱愛和熟悉,進而在他的文字里像畫畫一樣表現(xiàn)出來,鄉(xiāng)而不土,落猶不迫。
汪曾祺處于傳統(tǒng)文化的話語環(huán)境,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主張打破浪漫主義的虛無和縹緲,在擲地有聲的現(xiàn)實里開出一片花來,沈從文對其影響不可不謂之深沉,有了《邊城》,汪曾祺便領略并清楚了那種自然、健康、純粹的情感。以致于他的小說題材大都選自于民俗風情,在日常生活里插科打諢,用白描手法簡單勾勒圖畫,用質樸文字描寫家長里短。沒有刻意雕琢,沒有辭藻堆砌,只有清新的文風、悠然的表達。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說《受戒》和《大淖記事》開創(chuàng)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小說新格局,開創(chuàng)了新時期文學文體自覺的先聲。
例如:“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粗哪_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p>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
明子說:“嗯?!?/p>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聲地說:“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聲說:“要——!”
“快點劃!”
人對于愛情是缺乏免疫力的,這種真摯的情感伴隨著人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它純粹、自然、只要有那么一點春風拂過,即會春芽猛長,春暖花開,這是人性的本初,更是人性的光明面,任何一個正常人都無法逃脫愛情的巨大力量。無論是未受禁錮的常人,還是清心寡欲的出家人,都擁有著最原始的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和對精神生活的渴望。所以在那個美好的年齡,小和尚明子的青澀拘謹和小英子的率性天真,這場純美的初戀,是汪曾祺作品中最真摯的情感表達。
[1]浦安迪.《中國敘事學》第三章“奇書體的結構諸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56.
[2]汪曾祺.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自序[M].北京出版社,1981.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