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雅琴
談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
奚雅琴
將傳統(tǒng)音樂文化融于高校聲樂課堂教學可以更好地將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傳播開來, 對于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效果極為有益。需要多措并舉,一方面高校教師要積極將情感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感知能力的運用;另一方面要強化聲樂教師綜合素質,大幅提升教學水平。
高校 聲樂教學 音樂文化
當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已經取得很大程度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存在諸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主要表現為,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對西方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本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這一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強調將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融入于高校聲樂課堂,并認為,音樂課堂與民間歌唱形式有機融合才是實施民族化特色教學進程中的大發(fā)展,也才是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真正傳承。
傳統(tǒng)聲樂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藝術特征和形態(tài)特征兩個方面。
(一)藝術特征
在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審美標準當中,一直以來都將“字正腔圓”作為最為重要的一項。因為“字正”是聽眾聽清歌詞并理解其內容的前提;“腔圓”是使表演曲調順暢完整,作品意境得以準確表達,進而將音樂文化藝術性予以突出的保證。在這里,一方面要強調音色的個性化發(fā)展,一方面要注重“潤腔”的創(chuàng)新性。高校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應當在尊重學生音色個性的基礎上,對“潤腔”創(chuàng)新和應用予以高度重視,從而將悠遠深長的意境賦予聲樂作品,令其跌宕起伏而引人入勝。
(二)形態(tài)特征
關于中國傳統(tǒng)聲樂文化的藝術特征,主要是從音階和節(jié)拍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的。在我國的音樂體系中,正音與偏音組合而成音階;律動被分為均分與非均分兩種形式,對其結合并按照非規(guī)則予以使用,節(jié)奏和節(jié)拍的整散結合與坐唱念打的“緊拉慢唱”變由此形成[1]。
還有一點是記譜方法多樣。通常情況下,在呈現作品中曲調的長短音、中低音以及強弱音的時候,采用的是記號和符號記譜的方法。這樣,才能將豐富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記錄下來,于當代重現以供今人欣賞。
(一)可以更好地將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傳播開來
在民族文化體系中,音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能夠充分體現其所屬民族的特征和文化特點,透過音樂,我們能夠將這個民族進行比較全面的了解,其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文學、歷史等方面的情況,我們都可以一覽無余。之于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充分融合了我國民風民俗、文化傳統(tǒng)以及地理風情,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對其進行良好的傳承,才有助于真正了解民族文化。
(二)對于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效果極為有益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多以歐洲古典音樂為中心,實行單一音樂文化教育模式,弊端較多。我國屬于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音樂文化傳承長達數千年之久,積淀甚深,應當建立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教育體系[2]。立足民族傳統(tǒng),積極弘揚傳統(tǒng)音樂文化,從而能夠為高校聲樂教學創(chuàng)造出極為豐富的資源,最終促成良性互動的文化多元的聲樂教育體系的建立。
(一)積極將情感融入課堂教學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音樂風格也各具特色,而在其特色鮮明的作品中則可以了解其風土人情。這些作品對于調動本民族的民族情感極具渲染力。高校教師將傳統(tǒng)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首先需要將情感予以融入。以講授《在那遙遠的地方》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認真傾聽,逐漸調動起情感,之后通過對歌詞的反復朗讀加深了解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
(二)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感知能力的運用
情感是音樂文化組成要素中最為精髓的部分。高校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體驗。在對一部新的音樂作品正式講授之前,需要引導學生對其創(chuàng)作背景、情感歷程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故事進行比較全面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點,使其跟隨情感走進歌曲,進而體驗歌曲所蘊含的“味道”,提高教學效果。
另外,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能夠影響聲樂課堂教學的效果,高校教師需要予以引導。一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去體會音樂之美,于欣賞過程中提出問題并和同學展開討論;二是引導學生正確應用感知能力,把握好音高、力度、調性、節(jié)奏、音色等要素,游刃有余地體會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3]。
(三)強化聲樂教師綜合素質,大幅提升教學水平
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的完美融合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師需要勤于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素質。第一,傳統(tǒng)音樂文化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時代背景,教師既需從整體上對其加以認識,更要深入了解其細節(jié),以自己的一桶水給學生提供一杯水。第二,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聲樂教學相融合在實踐方面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為這一領域的教學提供可借鑒的典范。
[1]周戈,李巧偉.淺論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J].音樂時空,2016(06).
[2]劉琨.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融入研究[J].黃河之聲,2016(06).
[3]楊揚.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J].黃河之聲,2016(18).
(作者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奚雅琴(1978-),女,藏族,碩士研究生,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