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繼忠
摘要:對于生態(tài)公益林實施撫育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夠幫助生態(tài)效益更好的發(fā)揮出來,隨著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破壞越來越大,地球的氣候問題逐漸成為世界性問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環(huán)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森林資源具有調節(jié)氣候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主要對生態(tài)公益林的造林技術以及撫育技術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生態(tài)公益;造林;撫育技術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作為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它是非常復雜的。一方面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產品的需求,一方面維持著生物圈的平衡,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社會的經濟發(fā)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眾所周知,我國地域遼闊,地形種類相對繁多,氣候復雜,這就為不同樹木所需的生存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非常有利的自然條件。所以,我國的森林資源種類也是非常豐富的。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們應更加珍惜,積極實施對生態(tài)公益林的造林與撫育技術。
一、生態(tài)公益林的造林技術
(一)林地清理
在生態(tài)公益林建造前,應當對林地進行清理,這個做法主要就是為了給幼苗提供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給挖穴帶來方便。對于林地清理技術,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能運用煉山作業(yè)的方式,目前主要的林地清理技術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點就是免耕法,主要就是對林地進行化學除草,對植被進行分解。第二點就是局部清理的方式,將清理的雜物堆積在一起,讓土壤的腐殖質得到提升,從而土壤的肥力也能夠提高。第三點就是將以上兩種方式結合起來,這樣能夠更好的進行林地清理。
(二)整地
整地一般會采用帶墾和穴墾技術,以穴墾技術為主,大多數的設計都是根據株行水平距離進行的。植穴整地大部分都是利用明穴的方式來進行的,整地的時間最好是選擇在造林之前一年的冬季來進行,這樣做主要就是給穴土一段熟化的時間,能夠更好的讓土壤中的一些病蟲害得到清除,除此之外,還能夠使得土壤的肥力得到提升,如果利用帶墾的方式的話,帶寬應當在65㎝左右。
(三)種樹選擇與配比
在建設生態(tài)公益林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會種植很多種類的樹木,這樣能夠更好的保障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抵制火災等一些自然災害,培育出生態(tài)功能較好的森林。在種植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結合陰性樹以及陽性樹,還有速生樹種以及慢速樹種等等。這樣才能夠讓森林植物群落建設的更加的穩(wěn)定,層次也更加的分明,生態(tài)功能性質也更強,更有力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發(fā)展。
(四)栽植以及補植
生態(tài)公益林在對樹苗選擇時,應當盡量選擇一些容易種植的樹苗,一般主要選擇的就是營養(yǎng)袋苗。在樹苗種植之前,應當嚴格對其進行檢查,要求所種植的樹苗沒有蟲病災害以及損傷等等,對于樹苗的高度,最好是選擇40立米以上的樹苗,同時還要考慮種植的季節(jié),地形、氣候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最好是不要超過四月份。在種植之前,應當對營養(yǎng)袋苗進行澆水,除袋之后再進行種植。在對于裸根苗種植時,應當提前對其進行施肥,然后再進行種植。
二、生態(tài)公益林的撫育技術
(一)幼林撫育以及施肥
在樹苗種植之后,三年之內都應當對其進行撫育技術。在種植第一年應當進行1-2次的撫育,在第二年和第三年的秋季以及夏季也要進行一次的撫育。其中主要就包括一些除草、培土、松土等內容。除此之外,在對這些樹苗進行施肥以后,在次年和第三年的夏季要對其進行1-2次的施肥,這樣能有效的保證幼林的良好生長。同時還要注意追肥,在追肥時應當采用復合肥,這樣能夠讓肥料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一般所采用的撫育方式有化學除草、綜合撫育、全鏟等等。
(二)綜合撫育
綜合撫育的方式就是將人工撫育以及化學撫育這兩者相結合起來,這樣能夠讓雜草的生長得到有效的抑制,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還能夠幫助土壤理化性質得到改善,使得撫育的效果達到最好。撫育的季節(jié)應當選擇雜草生長的旺季,最好選擇在林木高生長這個時間段之前,主要有兩個時間段,一個是春季撫育,在3月份到7月份之間,另一個時間段就是在8-9月份之間,最好是不要超過九月份,因為這個階段屬于草種結實期。
(三)化學除草
一般就是用200ML左右的草甘膦+2.4—D50,每650㎡左右應當兌入30L左右的水,最好是選在晴天無風的天氣下進行噴灑。在噴灑過程當中,應當要做好幼苗的防護工作,根據林地和風向來進行噴灑,噴灑的速度不能過快,最好的效果就是讓雜草葉面達到濕透。在噴灑一個月以后,應當對其進行檢查,最低標準就是要除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雜草,同時幼苗的損毀率應當在百分之一以下,如果雜草沒除干凈的話,要重新再進行噴灑,最好是在夏季對草進行噴灑,還要注意保護幼苗。
(四)全鏟撫育和帶鏟撫育
全鏟撫育主要指的就是全面的進行鏟草,在撫育地的土層不能看到草頭,首先就是要在穴位松土深15立米左右的位置進行除草,除掉的雜草可以帶走當作肥料,要注意不能講雜草隨意的堆放,避免壓傷幼苗。帶鏟撫育主要就是指將帶面上的雜草根據一定的帶寬進行全面的鏟除,帶上面不能留有草頭,同時還要鏟寬40㎝左右,然后再將帶內松土15㎝左右,將鏟除的雜草帶回當作肥料,這個過程也要注意不能講雜草隨意地堆放,避免壓傷幼苗。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態(tài)公益林的建設方面,還需要不斷地探索新路徑,創(chuàng)新新技術,確保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應當抓好幼林生長的每一個階段,在造林的過程當中,要有針對性的去解決所遇到的難題,讓樹木的成活程度能夠得到穩(wěn)步的提升,同時還要注意對于生態(tài)公益林的撫育技術,讓生態(tài)環(huán)境能夠得到良好的改善。
參考文獻:
[1]李英升.生態(tài)公益林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布特征與環(huán)境因子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9):2659-2661.
[2]王洪玉,翟印禮,石海霞等.遼寧省造林面積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探析[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6):664-667.
[3]喬新興.參與式管理在生態(tài)公益林管護中的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