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娟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可是由于時代久遠,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和文言文知識缺乏等因素,文言文教學就成了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很多語文老師對文言文教學存在諸多困惑,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但是呢學習進程慢,學習效果差。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
1、教師自身的文言修養(yǎng)不夠高,也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上文言文奉行"字字落實,句句串講"的原則,沒有目標,不講教法,不分主次以至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能形成規(guī)律性認知,無法達到知識遷移,同樣不能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全盤掌控,大包大攬,使得學生養(yǎng)成了依賴性,大大挫傷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出現(xiàn)了文言文教學用時多、進度慢、收效微、成績差的尷尬局面。
2、學生本身對文言文有畏難心理,在化了一定的時間精力還不能弄懂的情況下,不少學生就有了棄學的想法,有了這種想法后,就會越學越難,越難越不想學,于是,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種情況在高中生中,占了不小的比例,這也反過來影響了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那么,該怎么做才能讓我們的文言教學課堂變得高效呢?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歷,我認為以下四點尤為重要:
一、營造氛圍,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1、語文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文言修養(yǎng)。對所上的課文要了然于胸,基本能背誦,對一些名人軼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來,旁征博引,得心應手。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仰慕之情,更能讓他們直接感受到學好文言文的好處,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2、用故事激發(fā)興趣,用興趣培養(yǎng)精神。學生是最愛聽故事的,課文里選的都是名家名篇,都有不少精彩的故事,如孔子的“克已復禮”,孟子的“舍生取義”,岳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丹心照汗青”等故事,如果老師恰到好處的講一講,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很快進入課文當中。
3、師生合作探究,力求人人開口。常見的文言課堂上,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師生之間極少互動,沒有激情。這樣的課堂毫無生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說話,并在發(fā)現(xiàn)學生細微的進步時,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勢必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注重誦讀,把握文言文教學的根本,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時,務必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生的誦讀訓練。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它關系到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質量,一定要在學生熟讀基礎上再進行教學。
當前,很多專家、名師都提倡“在課堂上讓讀書聲嘹亮”。朱熹說:“學者觀書,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边@不僅強調我們的課堂要書聲瑯瑯,且提出了嚴格的誦讀要求。教師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加以設計,對誦讀多加指導,讓學生讀得得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由朗讀到誦讀,進而美讀,使學生讀準語句的節(jié)奏,讀出文言的語感。
那么讀什么呢?第一,要語音準確,句讀準確,字正腔圓。第二,訓練學生掌握音調、語氣、停頓、重音等誦讀技巧,尤其是讀出文章的內在節(jié)奏,感知文章的“氣、味、聲、色”。第三,隨著理解的加深,要求學生在抑揚頓挫、表情傳神方面下功夫。通過反復的誦讀,使學生讀清句讀,讀出語氣、語調,準確傳達出作者的思想與感情來。這是學生對課文整體把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魅力。讓學生在整體閱讀感受中體驗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三、突出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
文言文難學,所以提前預習至關重要。預習的重點有文中的生字、通假字,并對照課下注釋和查閱工具書,弄清字音、字形、字義。其次,讓學生利用工具書和課文注釋,對文章進行翻譯。文言課文的注解向來較詳。對課文字詞句的教學,不必字字句句由教師對號入座式地講解。讓學生對照注釋自學字詞句,力求學生自解。有些字詞句學生自解困難,也提倡學生之間討論解決。通過預習,學生便能夠很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大體內容,為教師的教學做好準備。當然,部分難點不能解決,部分重點內容不能把握等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自學預習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存在的難點和未能把握的課文重點給以及時點撥,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頓悟效果。
四、積累背誦,鞏固學習成果
1、記筆記?!胺e土成山”“積水成淵”。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性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學文化常識等文言知識,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必須重視。要要求學生準備一本專門的文言知識積累本,踏踏實實地一課一課的積累。其次,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聯(lián)系、歸類、比較,不斷加深印象,擴大積累。例如在一次復習課上,列出一系列的之、至、致、往、如、造、詣等詞語的句子,讓學生比較異同。經過討論,學生將這些詞歸為“到”的系列詞,接著啟發(fā)學生回憶、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詞,結果學生積極性很高,通過比較和歸類,學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閱讀中的辨析能力,讓課文這個“例子”真正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到了學會積累的極大益處。
2、背誦。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句話道出了古典詩文學習的方法,即背誦積累。文言文的學習單純靠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識,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詞匯意義、用法和特點,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背誦相當量的文言優(yōu)美篇段,在頭腦中輸入并儲存一定量的文言語言材料,才有可能。因此,文言文閱讀教學在完成了前面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之后,必須加強學生背誦積累的指導督促。舍此,文言文的教學就是漂浮的,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就無生根的可能。語文課本中所選文章,多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學生通過熟記大量的詞匯、各種句式和修辭格式,各種表達方式和藝術技巧,從而積累豐富的材料。在寫作文時,這些材料便會從舌底筆端奔涌而出。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神”,這“神”從何而來?這就是背誦的好處。
要切實提高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僅僅依靠教材中的課文和課堂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領悟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感受文言文學習興趣的同時,給學生引薦一些淺顯文言文課外讀物,也是增強文言文教學實效的有力舉措。可以使學生把課堂上學過的文言知識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在運用中鞏固,加深、熟練,使精讀和博覽相結合,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也唯有這樣,文言文教學才能有大的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