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 錢兵 孫楊慧 孫培芹
摘 要: 兒童行為觀察日益受到各界重視,但是現(xiàn)狀不盡如人意。這與幼兒園教師對于“兒童行為觀察”概念的理解密切相關。對“兒童行為觀察”概念進行辨析,可以幫助一線幼兒園教師厘清思想困惑。文章認為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日常的工作內(nèi)容,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評價的有效手段,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反思的重要載體,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研究的重要方法,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發(fā)展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 幼兒園教師 兒童行為觀察 概念辨析
兒童行為觀察能力是指教師運用觀察法在幼兒園自然情景中或專門設計的情境中對兒童行為進行觀察的能力①。兒童行為觀察包含了觀察、記錄、解讀三個過程。觀察即教師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觀看、傾聽和感受的一種活動,是一種自然情境下對兒童的觀察;記錄是指用紙筆或者用照相機、攝像機等方式把所觀察到的兒童行為記下來,是觀察的輔助環(huán)節(jié);而解讀是指對觀察記錄下來的材料賦予教育意義的過程②?!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強調:“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與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以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薄队變簣@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指出:“教師專業(yè)能力維度下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領域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庇纱丝梢姡瑑和袨橛^察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視。然而,幼兒園教師兒童行為觀察現(xiàn)狀卻不盡如人意。教師在具體活動場景中運用科學、適宜的觀察方法的適切性不足③;教師常常不能觀察到幼兒的典型行為事件,記錄、分析、觀察事件的能力比較薄弱。部分幼兒教師對兒童行為觀察的認識不全面;部分幼兒園教師存在不會記、記不全、不會解讀等現(xiàn)象④;教師在觀察幼兒方面認識不清、能力不足,導致教師觀察的專業(yè)品性較低⑤。
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問題,與幼兒園教師對于“兒童行為觀察”概念的理解密切相關。對“兒童行為觀察”概念進行辨析,可以幫助一線幼兒園教師厘清思想上的困惑。
一、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工作的日常內(nèi)容
幼兒行為觀察評價是幼兒園教師的一項重要日常工作,是現(xiàn)代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⑥。《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明確提出幼兒園教師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領域要求教師觀察幼兒,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與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教師卻沒有把幼兒行為觀察當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進行區(qū)域活動或戶外游戲時,有些教師不重視觀察,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磕磕碰碰等意外情況,無法給予幼兒及時的救治,更別提對幼兒的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另外,通過實地調查與訪談發(fā)現(xiàn)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對觀察記錄重視度明顯不足。比如有些教師說平日里工作非常繁忙,無暇做記錄;有的教師認為用眼睛觀察好了就可以;有的教師認為記錄下來的都是為了應付差事完成工作任務;甚至有的教師認為記錄下來的材料沒有作用,白白浪費時間,記錄下來的材料后面也不會再看。
學前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園教師觀察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價值,也決定了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日常的重要內(nèi)容。
二、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評價的重要手段
幼兒園教師評價需要有效的觀察,有效觀察是科學評價的前提與基礎,沒有有效的觀察,就沒有科學的評價。教師作為觀察者,在評價過程中基于觀察,運用有效的觀察手段對教學和教學中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觀察,并形成記錄,有利于教師對幼兒的行為及時進行準確有效的判斷,對接下來的教育活動有著明確的導向作用,也為教師不斷反思、評價留下空間和時間。
《綱要》明確提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薄队變簣@教師專業(yè)標準》在教師專業(yè)能力中明確指出:“教師能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lián)系、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客觀地、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幼兒;能有效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教育活動的開展。”《綱要》明確要求:“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边@要求教師積極尋找合適的有效的觀察與評價模式,促進教育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三、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反思的重要載體
教學反思對于教師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立足教學實踐,深入地鉆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和能力;其次,教學反思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為其專業(yè)發(fā)展提供機會和條件。
幼兒園教師反思需要載體。兒童行為觀察記錄就是幼兒園教師反思的重要載體。觀察記錄承載著幼兒園教師對于兒童的認識,對于兒童發(fā)展的理解,對于兒童成長的指導,通過觀察記錄能夠追尋自己觀察的行為,能夠再判學生發(fā)展的分析,能夠檢驗教育建議的正誤,能夠對自己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進行梳理,由此促使教師系統(tǒng)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為,發(fā)展其自主性的專業(yè)判斷力,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反思的重要載體。我們應明確,幼兒園教師的反思是短期與長期的結合,是階段性與無限性的統(tǒng)一,每一個階段一般包含五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的環(huán)節(jié),即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問題的厘清和確認、問題的重新建構和模擬、嘗試解決和能動的驗證⑦。
四、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研究的重要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改變教師被動的工作狀態(tài),那么,來從事科學研究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R·J·斯騰伯格提出“教師即研究者”的著名論斷。的確,教師有從事教育研究得天獨厚的條件:工作于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之中,能及時清晰地知覺到問題的存在;通過教育教學現(xiàn)場,能夠準確了解教學成效?!毒V要》與《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明確提出幼兒園教師科學研究的重要性。endprint
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可以為幼兒園教師的科學研究提供素材。幼兒園教師作為特殊的研究人員,科學研究素材更多的來源于日常生活,來源于對幼兒的有效觀察。教師觀察、收集和記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并對所做的記錄進行深入的討論研究。這種觀察記錄便成了教師研究幼兒的行為而自發(fā)、自愿使用的一種教研方式。正如徐啟麗總結道:教師觀察記錄幼兒的材料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研究兒童、了解兒童,還能通過教研研討的形式,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⑧。另外,吳亞英在研究中表明,幼兒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有效的觀察,能提高教師自我研究的能力,增強教師對自身教育實踐行為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對幼兒的行為和心理有敏銳的觀察和感悟⑨。
教師對幼兒全面觀察記錄,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析,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為,由此提出下一步設想,能有效提高教師自我研究的能力。因此,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研究的重要方法。
五、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發(fā)展的主要路徑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敖處煂I(yè)發(fā)展是指在教學職業(yè)生涯的每一個階段,教師掌握良好專業(yè)實踐所必備的知識與技能的過程”⑩,“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就是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或教師內(nèi)在專業(yè)結構不斷更新、演進、豐富的過程”?輥?輯?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指的是教師以自身專業(yè)素質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與完善為基礎的專業(yè)成長、專業(yè)成熟過程,是由非專業(yè)人員轉向專業(yè)人員的過程”?輥?輰?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核心是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使教師熟練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成為一個符合專業(yè)標準的教育工作者?輥?輱?訛。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其他職業(yè)的專業(yè)發(fā)展一樣,必須遵循一般的專業(yè)標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不例外,只是,《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更加強調兒童行為觀察的重要作用。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虞永平教授曾明確提出觀察能力是幼兒教師六大基本專業(yè)能力的首要能力。的確,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成長既是一種狀態(tài),又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兒童行為觀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輥?輲?訛。幼兒園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及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行為特點的基礎上,才能設計出符合幼兒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活動。提高幼兒園教師觀察、解讀兒童行為的能力,不僅能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更能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實踐水平,最終促進幼兒園教師的發(fā)展。因此,兒童行為觀察能力是幼兒園教師發(fā)展的主要路徑。
兒童行為觀察是幼兒園教師的日常工作,但絕不僅僅是日常工作的流水記錄;兒童行為觀察需要觀察方法的指導,但絕不僅僅是觀察研究方法的翻版;兒童行為觀察需要幼兒園教師的觀察記錄,但絕不是為了記錄而記錄,觀察不是目的,記錄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了解、認識、評價孩子的手段。
注釋:
①邢林寧,陳亮華.師范生兒童行為觀察能力培養(yǎng)研究[J].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16,3(1):87.
②④⑧徐啟麗.幼兒教師進行兒童行為觀察的現(xiàn)狀與對策探析——以G省為例[J].早期教育,2013(5):25.
③⑨?輥?輲?訛吳亞英.幼兒教師觀察能力現(xiàn)狀調查及問題分析——基于江蘇省常州市的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14(2):89-94.
⑤陳婷.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⑥吳春燕,張秀麗.幼兒行為觀察評價的指南針[J].內(nèi)蒙古教育,2016(09).
⑦李貴仁,吳瓊,杜欣榮.幼兒園教師反思:淵源、過程和趨勢[J].教育探索,2016(1):112.
⑩Hoyle, 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A]. Eric Hoyle & Jacquetta Magarry. 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Profession Development of Teachers[C].London:Kogan,1980:42.
?輥?輯?訛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26.
?輥?輰?訛朱新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觀”批判[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8).
?輥?輱?訛吳秋芬.教師專業(yè)性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教育研究,2008(5):69.
參考文獻:
[1]邢林寧,陳亮華.師范生兒童行為觀察能力培養(yǎng)研究[J].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16,3(1):87.
[2]徐啟麗.幼兒教師進行兒童行為觀察的現(xiàn)狀與對策探析——以G省為例[J].早期教育,2013(5):25.
[3]吳亞英.幼兒教師觀察能力現(xiàn)狀調查及問題分析——基于江蘇省常州市的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14(2):89-94.
[4]陳婷.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5]吳春燕,張秀麗.幼兒行為觀察評價的指南針[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9).
[6]趙芳芳.幼兒園教師評價的研究綜述[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22):18.
[7]李貴仁,吳瓊,杜欣榮.幼兒園教師反思:淵源、過程和趨勢[J].教育探索,2016(1):112.
[8]Hoyle, 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A]. Eric Hoyle & Jacquetta Magarry. 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 Profession Development of Teachers[C]. London: Kogan,1980:42.
[9]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26.
[10]朱新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觀”批判[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8).
[11]吳秋芬.教師專業(yè)性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教育研究,2008(5):69.
本文系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高校教師課堂行為:分析、評價與優(yōu)化”(項目批準號:16YB080),徐州工程學院2016年校級科研課題“幼兒園教師兒童行為觀察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與問題分析”(項目批準號:XKY2016103),徐州工程學院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課題(項目批準號:XCX2017234)階段性研究成果。
通訊作者:錢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