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李開先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戲曲作家,為官十三載,年屆四十被免官回籍,閑居家鄉(xiāng)二十七年。免官事件對李開先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在思想上,李開先更重視民歌的價值和成就;在內容上,李開先的詩歌多了對閑居生活的吟唱,并有不少篇章言及免官其事,或抒發(fā)免官之情。這成為李開先后期詩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關鍵詞: 李開先 免官 詩歌
李開先(1502—1568),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戲曲作家,自幼聰慧,七歲能寫文,讀書過目不忘,下筆動輒千言,琴棋書畫無所不通,26歲中舉人,27歲中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本來走的是一條“學而優(yōu)則仕”的尋常路,卻年屆四十(1541)被免官回籍。免官事件直接影響李開先的現(xiàn)實生活,嚴重影響李開先的詩歌創(chuàng)作。
導致李開先免官的直接事件是“九廟災”。嘉靖二十年夏四月辛酉(公元1541年4月30日)夜,仁廟失火,延燒太廟及群廟,朝廷追責,四品以上的京官紛紛呈上引咎辭職書,然后由內閣大臣決定他們的去留。李開先當時任太常寺少卿,正好四品,也在引咎之列。李開先素與內閣首輔夏言有矛盾,夏言從中操縱,李開先被免官也是在所難免的。事實上,導致李開先被免官的根本原因是他為官清正得罪了權貴。如餉邊期間,李開先就邊患問題向朝廷提出澄清吏治;任徐州監(jiān)管糧倉時候,大力整頓糧政。這些提議觸犯了一些權貴的利益,成為對李開先的宿怨。任職吏部的時候,李開先又常和詩朋文友和詩、喝酒、下棋,異于其他吏部官員矜持、高傲的形象,讓那些他得罪的人找到口實進行污蔑陷害。因此,從根本上說,導致李開先致仕的是權利的傾軋。
糊里糊涂被免官著實讓懷抱遠大政治理想和一腔報國熱情的李開先郁悶、不甘心,表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里面的情緒還有自嘲。如長詩《殘菊歌》:
憶昨重陽前一日,園中早菊尚蓓蕾?;ㄉ裼幸鈶z佳節(jié),一夜忽開四五枝。
是后繁花積漸盛,侵階夾砌日葳蕤。紅黃馥郁爭先發(fā),紫白翩翻亦不遲。
亭外因風搖羽扇,窗前向日閃金旗。更有密枝張翠葆,兼多嫩蕊露霞帔。
密枝嫩蕊他難比,疑惹天香下鳳池。晶瑩有同冰玉骨,鮮明不減雪霜肌。
……
東籬花比年時好,欣賞偏宜酒與詩。憂心久不拈詩筆,病足無緣把酒危。
寶粵不禁秋雨挫,嬌顏苦被曉霜欺。正當濃麗旋狼藉,不怨西風可怨誰。
暖日晴煙遄過矣,凍云輕霰倍凄其……
以園中菊花的盛開與絕艷開篇,引出風物還須配詩酒。但是自己無心也無力賦詩、飲酒,想到菊花的凋殘是因為秋雨、曉霜、西風,自己壯年免官緣于佞臣的弄權,此時的自己猶如這殘菊。正是心中有怨結,才看花不是花,花也似人。又如《立秋后作》其一寫閑居的生活:
乍晴心目豁,正可試清音。珠露溥叢葉,商風散積陰。
彈琴成別調,灑泣欲沾襟。且賦閑居賦,莫吟游子吟。
隨著天氣乍晴,心情也豁然開朗,即景彈琴,彈奏《閑居賦》,不唱《游子吟》,也有淡淡的酸澀在其中。表面上是自矜閑居的生活,但字里言外有對這種生活的不甘心——如果是真心享用這閑居生活,那么怎會有《游子吟》泛上心頭?此地無銀三百兩?!妒钤乱褂螒浥f》(其三)則透出幾分自嘲:
少壯辭柴扉,宦游皓首歸。征途云裊裊,假館雨微微。
漸覺離京遠,行看與世違。輕肥原不愛,巢父莫相譏。
“少壯辭柴扉,宦游皓首歸”。追憶自己的出仕生涯;“漸覺離京遠,行看與世違”。描寫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輕肥”指代豪華生活或達官貴人,“巢父”代指隱士。該詩說自己原本就不愛仕途,隱士們也不要譏笑我。清高中也有幾分無奈和自嘲。
即使在游玩的時候,李開先也會想起自己的免官。表現(xiàn)在記游詩,如《同李脈泉方伯謝少溪亞卿劉后峰諫議三致政游女郎山》寫作:
平野千余里,南來首此山。洞溫龍睡穩(wěn),巢冷鶴飛還。
咫尺布城近,超騰人世間。無名花爛熳,知止鳥綿蠻。
嵐氣成樓閣,檐鈴響佩環(huán)。流光虛過眼,佳景且開顏。
有客穿云至,無官盡日閑。仙宮同嘯傲,樵徑各躋攀。
報國心猶赤,還鄉(xiāng)鬢已斑。憑高堪望遠,西北是燕關。
和友人登臨高山,想起自己報國之心正熱,被遣送回鄉(xiāng)已經(jīng)兩鬢斑白。憑高遠望,望見又是山海關,這道關乎國家安危的國門。
時日漸久,塵埃落定,李開先終于認識到回歸仕途的無望?!堆┲杏懈小分袑懙竭@份失望到悲痛的心情:
云瑞潛舊日,林下又新年。冰解春聲動,窗虛曉色偏。
峰巒同削玉,原隰總平田。云落如官罷,風吹不上天。
春天來臨,又是新年,雪從天降,即使有再大的風吹,降下的雪花也回不了天。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遭遇?一朝免官,終身絕仕。
為官十三年,一朝被罷官,歸鄉(xiāng)閑居二十七年。正是由于被免官,李開先的詩歌觀念和詩歌內容均發(fā)生變化。
免官之前,李開先以治理者的身份和心態(tài)看社會,帶有濃厚的儒家士子情懷,強調文學的教化功能。面對自然災害,他關心百姓的生活,《平陽哀》描寫陜西平陽(今臨汾市)地震的慘景,表達對震后百姓生活的擔憂;《憫農》寫旱災對人民苦難生活的加劇;《聞倭寇殺傷山東民兵》表達對在戰(zhàn)爭中死亡戰(zhàn)士的哀慟。來到邊疆,他創(chuàng)作《塞上曲》100首,描寫邊塞風光、記錄戰(zhàn)事、反思戰(zhàn)爭。其中有詩句:
一春不見暖融天,自是要荒氣候偏。落地雪花原是雨,漫天榆莢不成錢。
燒荒火發(fā)半天紅,腥雨愁云更北風。千里奔騰驚塞馬,一聲決烈落飛鴻。
堂上張燈酒正豪,帳前駿馬縮寒毛。忽聞羽檄傳來急,上馬酕醄弄寶刀。
刀缺猶能吞紫焰,甲穿可惜墜黃金。將無遠慮師空老,莫怪屢關屢受侵。
矢盡兵疲靠一濠,驅填人畜勢難逃。漢軍全沒前無此,胡馬何曾損一毛。
丈夫有淚不輕揮,歲歲思歸未得歸。足底風蓬長共轉,眼前霜雁去如飛。endprint
征夫觸目堪垂淚,不但當糧到骨窮。營樹春來惟細柳,塞禽秋盡只飛鴻。
免官后的李開先雖然保持人民性,同情百姓的生活,但主要以閑居的身份創(chuàng)作詩歌。游山玩水,彈琴賦詩,制曲下棋。這既是李開先的真實生活,又是他后期詩歌的主要內容之一。如《白云湖夜泛》寫夜游湖泊:
夾岸人煙水四圍,蘇堤景物亦依稀。中流擊揖黿鼉出,樹底鳴榔鳥雀飛。
漁火錯疑明月上,風帆相伴白云歸。里湖歷盡歡無盡,況可秉虛望翠微。
《攜妓游山》寫攜藝妓游東山:
自笑衰殘白發(fā)侵,東山攜妓強登臨。鳳頭釵亸沉清溜,雁足箏排趣綠陰。
彈手輕攏兼歇拍,歌唇不動有余音。曲終奏稚方為得,踞坐石床弄古琴。
《春日雪宴》寫盡歡歌宴飲:
雪宴聚名姬,旋教春雪詞。歌喉雜鳥弄,舞態(tài)蕩蛛絲。
樂歇呵纖指,軒明映玉肌。煙花聊寄興,良友莫相疑。
《夏日即事寫懷十四首》其一則記錄自制、自彈、自娛古琴的別樣生活:
瞻彼龍門上,孤桐半死生。斫琴成古制,雅調寫幽情。
逖矣塵氛隔,冷然石澗清。廣陵能續(xù)譜,一藝亦垂名。
《贈謝少溪》記錄對象棋的癡迷:
將棋度日酒為年,局戲何如中圣賢。我喜敲棋君善飲,人稱豪客與閑仙。
兩朝恩命千鈞重,三謝文章百世傳。即有弓旅招隱逸,朝天歸后又朝天。
《謝少溪園與張栢巖夏黌山共四同年賞牡丹分韻賦詩予得看字》寫一個悠閑文人與好友賞花、飲酒、不看詩的生活:
名園賞牡丹,詩酒久盤桓。葉裊青絲佩,花擎赤玉盤。
芬芳盈綺席,爛饅出雕欄。酒共同年醉,詩留異日看。
免官閑居鄉(xiāng)里讓李開先有機會充分接觸民間文學,從而認識到民歌的價值,提出“真詩只在民間”的論斷。在《市井艷詞序》中,李開先說道:“風出謠口,真詩只在民間。三百篇太平采風者歸奏,予謂今古同情者此也?!薄对娊?jīng)》的詩篇是從民間采風得來的,今天的“真詩”也在民間,只在民間。李開先的“真詩”說成為明代“真詩”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是由于免官,李開先與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順之等人有了密切交游。王慎中、唐順之也是免官于權臣夏言的操縱,相似的遭遇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密切的交往影響到了李開先的詩學思想。以王慎中、唐順之為代表的唐宋派反對“前七子”以模擬古人為事,主張文道合一,主張學習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和曾鞏的散文,特別是學歐陽修和曾鞏的散文,提倡平易樸實的文風,主張直寫胸臆。李開先在《中麓先生詠雪詩后序》中提出:“詩貴意興活潑,拘拘谫谫講謹,意興掃地盡矣?!痹凇独钪新撮e居集后序》中又說自己的詩、文、詞“皆隨筆隨心,不復刻苦”。在《市井艷詞序》中說道:“學詩者,初則恐其不古,久則恐其不淡;學文者,初則恐其不奇,久則恐其不平;學書、學詞,初則恐其不勁、不文,久則恐其不軟、不俗。唐荊川之于詩,王南江之于文,方兩江之于書,予之于詞,其事異而理同,致百而慮一者乎!”明確尊崇唐宋派的詩文觀,并盛贊唐順之和王慎中的詩文,還說自己的詞與他們是同一種觀念。
總之,中年免官不僅影響了李開先的現(xiàn)實生活,還改變了李開先的詩歌觀念和詩歌內容。在思想上,免官后的李開先更重視民歌;在內容上,歸鄉(xiāng)后的李開先創(chuàng)作了大量表現(xiàn)閑居的詩歌,并有不少篇章言及免官事件,或寫其事,或抒其情。至于免官成就了李開先在戲曲方面的成就,則更是聲名大噪。
參考文獻:
[1][明]李開先,著.卜鍵,箋校.李開先全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
[2]李永先.李開先罷官的原因何在?[A].施宣圓,主編.千古之謎:中國文化1000疑案(甲編)[C].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3]鄭凱歌.鐘惺“真詩精神”說及其詩學史意義[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