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致遠初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0)
基于DIS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討
——以“熔化與凝固”為例
周偉
(江蘇省南京市致遠初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0)
本文以“熔化與凝固”實驗為例,運用DIS實驗手段,解決了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
DIS實驗;熔化;凝固;案例分析
“熔化與凝固”實驗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初中生遇到的第一個較難完成的物理實驗。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甚至教師很難得到滿意的實驗數據及圖像,而且絕大部分課堂僅僅只能完成熔化實驗,影響了教學效果。DIS實驗系統作為一種新型課程資源,以學生的真實實驗為基礎,實現了信息技術與中學理科課程的有效整合。基于DIS的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在常規(guī)教學創(chuàng)新、傳統實驗改進、科學探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筆者以基于DIS的“熔化與凝固”實驗課為例,談談數字化實驗設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通過探究實驗得到熔化和凝固圖像,并從中總結固體熔化和凝固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而知道晶體與非晶體不同的熔化特點。
從目標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本節(jié)課要通過探究實驗得到一張漂亮、理想的熔化與凝固圖像,是何等的重要。傳統實驗方案一般會遇到的困難有:(1) 實驗器材較多,學生組裝難度較大;(2) 實驗時間較長,一般只做熔化實驗;(3) 實驗難度較大,數據、圖像不甚理想;(4) 實驗過程較長,結論得出缺乏思考。
在這節(jié)課中,筆者使用了DIS的實驗器材:溫度傳感器、無線傳輸設備及顯示屏、數字化實驗軟件。
2.1器材使用,指導到位
本節(jié)課的實驗采用學生分組實驗的方式進行,在傳統實驗中,我們使用實驗室用溫度計測量溫度,但是在DIS實驗中,我們將溫度傳感器與計算機相連,通過軟件,可以幫助我們測量與記錄數據,并繪制圖像。因為學生是第一次使用數字化的實驗儀器,因此實驗前器材的介紹以及實驗的指導非常重要。在最初的課堂設計中,為了節(jié)約時間,筆者在課前首先培訓了各小組的組長,讓他們首先熟悉儀器的使用,因此在實際的課堂上將器材的介紹淡化了。實際操作后,發(fā)現這樣處理的方式并不理想,很多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感覺像在看熱鬧,并不清楚具體的操作及實驗步驟,因此只知道最終的數據與圖像,卻不清楚這些數據、圖像的含義。經過幾次的改進,筆者選擇在課前對于器材及無線連接、軟件的使用等進行詳細的指導。比如:在軟件界面的左方,設置每隔20秒記錄一次溫度。界面的右方,以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溫度,設置自動描繪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
2.2 實驗設計,因材而變
傳統實驗按照課本要求,取用溫度計進行實驗,一般只能在課堂上完成熔化實驗。原因有兩個:(1) 由于課堂時間所限,需要學生自己描點、作圖,從而分析得出結論;(2) 由于器材所限,溫度計讀數很難做到準確,測溫時如不攪拌,更不準確。兩難之下,一般老師只選擇做熔化實驗,耗費時間較多。
筆者認為,針對以上兩個難點,選擇DIS實驗系統,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原因也是兩個:(1) 描點作圖不是本節(jié)課重點,更不是難點。因為在本節(jié)課的上一課時中,已學過沸騰曲線的繪制;(2) 選擇溫度傳感器,測溫方便且準確。這樣可以采用較少的樣品,無需攪拌,受熱更加均勻。關鍵之處還在于其可短時多次測量(筆者采用20s記錄溫度一次),再借助數字化實驗軟件,可以同步顯示圖像。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實驗時間,且操作簡單。一節(jié)課先后完成熔化與凝固實驗,時間足夠,且可以留下充分的時間供學生思考、分析,總結出熔化與凝固的規(guī)律。
實驗要求:在做水凝固實驗時,使用冰鹽水進行水浴冷卻,當觀察到小試管中的水已經凝固成冰,并且溫度達到-4℃左右,就將鹽水換成常溫水進行冰熔化實驗。做蠟的熔化凝固實驗時,首先用熱水進行加熱,當觀察到蠟完全熔化,溫度達到60℃左右,將熱水換成常溫水,繼續(xù)蠟的凝固實驗。
2.3 數據圖像,充分利用
以下圖是學生的實驗結果,其中圖1是水的凝固與冰熔化曲線,圖2是蠟的熔化與凝固曲線。
圖2
通過以上圖像對比,學生已經可以明顯地發(fā)現兩種物質在熔化與凝固過程中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對兩組實驗圖像進行辨析,并且通過問題串引領學生找尋兩種物質各自的熔化、凝固特點:(1) 在這兩張圖像中找到表示蠟與冰熔化的圖線;(2) 這兩段圖線有什么區(qū)別?(3) 冰在熔化的過程中,圖線中的平緩過程表示什么?(4) 在冰熔化的過程中,你們在試管中看到的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
最終學生通過分析,總結出晶體與非晶體熔化凝固的特點。通過引入DIS實驗系統,大大降低了實驗的難度,提高了實驗的精度,增加了實驗內容,提高了課堂效率。由于時間的保證,讓學生自主思考、得出實驗結論成為可能,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
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再次利用筆者課前所得萘的熔化與凝固曲線(如圖3)和花生油的凝固與熔化曲線(如圖4),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與提升。
圖3
圖4
本節(jié)課關鍵在于學生的分組實驗,因為學生是第一次使用數字化實驗設備,所以實驗前的指導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在課堂上采用了實物照片對實驗方法與步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利用軟件界面圖片,簡明而清晰地告訴學生溫度是如何記錄的,以及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的含義。另外,清晰地投影出冰的凝固與水的熔化、蠟的熔化與凝固兩個實驗中所用的不同水浴方式,實驗方式更加直觀簡潔,一氣呵成。
本節(jié)課得到的數據是由計算機直接讀取,并且自動生成了圖像,不需要學生們描點作圖。這種“現場直播”的實驗方式,學生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同時為課堂節(jié)省了時間。剛開始筆者是將學生的數據、圖像直接呈現出來,把晶體、非晶體的熔化與凝固放在一起進行分析,但是效果并不好。后來改進為讓學生自己比較兩種圖像的不同點,然后就兩種圖像中的熔化部分進行具體分析。對于凝固的圖像,因為和熔化圖像正好相反,所以只需要簡單分析即可。
本節(jié)課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化解傳統手段探究晶體熔化、凝固實驗的困難,通過DIS實驗系統的使用,學生們可以順利地完成實驗,所得數據的準確性、有效性都很高,對于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學習目標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以達成。
《物理之友》主要欄目簡介
1. 名師論壇:名師視點 成長之路
2. 教學研究:教學設計 案例研究 學案設計
3. 實驗研究:實驗教學 實驗創(chuàng)新
4. 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 DIS物理實驗
5. 試題研究:解題指導 中考、高考、奧賽、自主招生命題研究
6. STS研究:物理學史 物理·生活·社會
7. 學生園地:學生創(chuàng)新 學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