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祥力,蔣海霞,林 川
(南充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論著·
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宮頸癌的效果對比
羅祥力,蔣海霞,林 川
(南充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對比分析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宮頸癌的效果。方法:將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根據手術方案的不同分為A組與B組。對A組患者進行開腹手術治療,對B組患者進行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然后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結果:與A組患者相比, B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清掃淋巴結的個數較多,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與采用開腹手術相比,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宮頸癌可取得較優(yōu)的臨床效果,能更有效地清掃術區(qū)的淋巴結,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縮短其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微創(chuàng);腹腔鏡;宮頸癌
宮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我國女性生活壓力的增大,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1]。以前,臨床上主要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此病。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在治療宮頸癌方面顯現(xiàn)出理想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對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宮頸癌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宮頸癌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被確診患有宮頸癌。2)無進行手術治療的禁忌證。3)自愿參與本次研究。4)意識清晰。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2)有手術禁忌證。3)在術前6個月曾使用激素進行治療[2]。4)不愿接受手術治療及術后隨訪。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 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30例)與B組(30例)。A組30例患者的年齡為24~57歲,平均年齡為(41.54±5.64)歲。B組30例患者的年齡為23~59歲,平均年齡為(41.76±5.7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B組患者進行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手術方案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及靜脈復合全身麻醉,在其臍與劍突之間切開皮膚,做一個10mm的切口,用氣腹針進行穿刺。建立CO2氣腹,將CO2氣腹的壓力保持在13至15mmHg之間,然后置入腹腔鏡。在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處做第2個穿刺孔,置入5mm的Trocar。在右側腹部做第3個穿刺孔(使3個穿刺孔呈等邊三角形),置入5mm的Trocar。探查腹腔及盆腔,切斷骨盆漏斗韌帶及圓韌帶,分離膀胱宮頸間隙,下推膀胱,清掃淋巴結。用超聲刀切斷子宮血管,子宮主韌帶及子宮骶韌帶,游離子宮段和進入膀胱前的輸尿管。分離陰道膀胱間隙及陰道直腸間隙。切斷子宮主韌帶及骶韌帶。分離子宮旁組織,游離陰道壁,經陰道取出子宮。經陰道縫合陰道殘端。放置引流管,縫合穿刺孔。對A組患者施行開腹手術治療,手術方案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其腹部正中做一個2~3厘米的縱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對患者的腹腔及盆腔進行探查,然后按照與B組患者相同的步驟完成子宮切除手術。
觀察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術中清掃淋巴結的個數、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A組患者相比, B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清掃淋巴結的個數較多,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時間較短,住院的時間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分析(±s)
注:與B組相比,* P<0.05。
組別 A組 B組例數 30 30術中的出血量(ml) 413.55±20.64* 372.46±18.36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時間(d) 13.97±3.13* 10.01±2.78術中清掃淋巴結的個數(個)17.11±4.55* 25.40±6.72住院的時間(d) 15.35±2.63* 11.43±1.87
宮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在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宮頸癌時,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多,術后恢復較慢且易發(fā)生較多的并發(fā)癥。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在治療宮頸癌方面具有以下的優(yōu)勢:1)術者可在腹腔鏡下清晰地觀察患者病變的部位及范圍,順利地完成手術操作[3]。2)該手術的創(chuàng)傷性小,患者在術中出血的量較少,而且能在術后較快恢復,從而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減輕其痛苦。3)可減輕對術區(qū)神經及腹壁肌肉的損傷。4)該手術的穿刺口較小,術后形成的局部疤痕也較小。趙麗[4]在一項研究中分析了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宮頸癌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與進行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的30例對照組患者相比,進行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較短,術中切除淋巴結的數量較多,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B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為(372.46±18.36)ml,A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為(413.55±20.64)ml。與A組患者相比, B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與采用開腹手術相比,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宮頸癌可顯著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本研究的結果顯示,B組患者術中淋巴結的清掃個數為(25.40±6.72)個,其住院的時間為(11.43±1.87)d。A組患者術中淋巴結的清掃個數為(17.11±4.55)個,其住院的時間為(15.35±2.63)d。與A組患者相比, B組患者術中清掃淋巴節(jié)的個數較多,其住院的時間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因為,與采用開腹手術相比,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宮頸癌可避免對患者病灶周圍的神經及肌肉組織造成損傷,更順利地完成清掃淋巴結的操作,提高術中清掃淋巴結的效率,并可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
綜上所述,與采用開腹手術相比,采用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宮頸癌可取得較優(yōu)的臨床效果,能更有效地清掃術區(qū)的淋巴結,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縮短其術后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1]溫宏武.腹腔鏡手術治療宮頸癌應用現(xiàn)狀及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31(6):573-576.
[2]馬原,魏向群,楊琳琳等.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治療宮頸癌的臨床分析[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4(10):107-110.
[3]周萍.試析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宮頸癌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3):251-252.
[4]趙麗.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5,34(22):35-36.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and open operition for the cervical cancer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ses study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and open operition for the cervical cancer.Methods Select from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Feburary 2014 to Januray 2015 treat and receive for cervical cancer in 60 cases for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divided the cases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treat Group A with open operition, treat Group B with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Compar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 Compare with Group A, blood loss of Group B was less, more lymph nodes was swept ,time of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shorten, discrepancy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mpare with open operation ,treat cervical cancer with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is more effective for sweep lymph nodes with less blood loss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laparoscope, cervical cancer
R713.4
B
2095-7629-(2017)8-0001-02